DB53/T 300—2009
12.3.2 区分各旅游景区,测算日环境容量,结合旅游季节特点,计算年环境容量。环境容量一般可采用面积法、卡口法和游路法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 12.3.3 游客容量应随规划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游客容量,应综合分析并参考生 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设施容量等指标确定。
12.4 客源和市场分析
根据国家公园所在地区旅游历史与近期客源地理分布、游客数量和结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家公园交通设施、游憩设施和游憩产品的情况,预测规划期内国家公园的 游客来源、数量、停留时间及消费水平。 12.5 游憩设施 12.5.1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包括园区游憩道路系统工程、供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和通信工程等。 12.5.2 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包括游憩管理站、游客中心、商业设施、卫生设施等。对于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业设施,如,缆车,轻轨,观光电梯等等,应该专项进行评估。 12.5.3 其他设施建设
包括安全设施、防火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急救设施等。 13 社区发展规划 13.1 社区参与机制
在国家公园内或周边社区,建立国家公园与社区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方式,根据社区传统文化 习俗、对资源的拥有和利用情况,提出社区发展对策和参与共管的模式,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利益分配机 制等。 13.2 社区调控规划
凡含有居民点的国家公园,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分析社区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 对国家公园发展的影响情况,提出改进社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措施,在社区自愿参与的原则下, 引导和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劳动力合理流转,固定耕地和牧场,发展集约型生态农业、园艺型观光 农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 13.3 社区文化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规划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提高社区群众对国家公园的认识。
根据社区和国家公园管理需求提供农业、林业、牧业、旅游服务等生产经营技术技能的培训。
14 管理规划 14.1 管理模式
14.1.1 国家公园采取“政府主导、管经分离、特许经营、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 14.1.2 行政管理:国家公园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国家公园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
14.1.3 经营管理:坚持“政府管理、行政授权、特许经营、社会监督”的原则,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实行委托经营、特许经营。 14.2 管理机构
11
DB53/T 300—2009
14.2.1 管理体系
国家公园实行二级管理体系,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并根据管理需要,下设若干管理分局(所)。 14.2.2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应包括以下内容:
——国家公园行政管理机构名称为“×××国家公园管理局”; ——提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性质、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的方案;
——明确管理机构的基本工作职能和内部管理体系。国家公园内部可设立行政、保护、科研、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等内设机构;
——设立执法机构。提出国家公园内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的方案。 14.2.3 人员编制
总体规划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测算国家公园需要的人员编制,要求:
——分别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巡护人员和工勤人员,以定岗定员方式测算; ——在总编制中,行政人员不超过人员总数的20%,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人员总数的70%;
——国家公园根据管护需要,聘用短期或长期管护人员。 14.3 管理人员能力建设
14.3.1 应根据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园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14.3.2 设置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委托培训、学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
14.3.3 培训内容包括监测、执法、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技能等。 14.4 公众参与 14.4.1 志愿者
国家公园应规划志愿者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志愿者制度,开展志愿者培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的类型可以包括季节性志愿者和专题性志愿者。 14.4.2 其他公众参与
国家公园可以有条件地规划通过开展社团、民间协会、民间组织和个人认领、认养国家公园重要野 生动植物的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14.5 管理服务设施及配套工程 14.5.1 局、分局(所)址建设
国家公园行政管理机构业务用房应按有利于宏观管理、沟通信息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原则就近选址。
12
DB53/T 300—2009
14.5.2 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
——道路系统:国家公园内外部和管理局与管理分局(所)应设干道和支道; ——给排水:国家公园的管理局、分局(所)所在地应因地制宜地解决饮用水问题。靠近城镇的局 所址应连接公用水网,其他局所址可以采用打井、蓄存引用山泉水等方式。国家公园的生产生 活区、游憩区等应根据污水类型、排放量规划污水处理方案与必要的设施设备;
——供电:国家公园内各级管理机构、生活区、旅游服务区可根据条件实行通电,靠近城镇的局、分局(所)址应连接公用电网;
——能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沼气及小型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通讯:国家公园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管护点、哨卡、游憩管理站,以及生活区域、旅游服务 区域应有良好的通讯条件。通信线路严禁穿过严格保护区和易发生火灾的地区,人烟稀少地区 的野外专业巡护可以配置卫星通讯设备;
——环境和安全设施:环境设施应该包括垃圾箱设置、公共卫生间建设,污染物和污水处理系统, 环境监督机制建立等。安全设施包括山道、湿地安全设施,野生动物危害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 高海拨区域游客安全设施和设备;
——其它:国家公园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规划采暖、卫生等配套工程。 15 投资估算 15.1 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依据如下: ——规划内容;
——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造价文件; ——云南省基本建设现行有关定额指标; ——国家公园所在地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 ——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造价文件。 15.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依据国家或地方基础设施工程定额造价和有关设施设备现行价格,综合确定本次总体规划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设备购置采用综合指标。 15.3 估算结果
投资估算结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估算总投资:投资估算表(附录A的表A8)的总计数字;
——投资结构按费用构成划分为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三类; ——投资结构按工程类别划分为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管理等六类。
13
DB53/T 300—2009
15.4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应符合以下要求:
——属公益性项目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投资比例按有关政策落实; ——属特许经营性项目的融资,由企业或社区自筹解决;
——属支持社区发展的项目,由地方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多渠道筹集。 16 保障措施 16.1 制度保障
制定一系列符合国家公园建设实际的政策保障措施,制定“一园一法”,以及特许经营和委托经营管理办法等,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 16.2 组织保障
确定机构和运行机制,定岗定责 16.3 资金保障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明确资金使用规定,建立资金报账审批制度,加强资金审计和监督。 16.4 技术保障
建立国家公园科技支撑体系。 17 效益分析
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予以分析。 18 规划文件组成
规划文件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附表:主要表格样式见附录A;
——规划附图:主要附图要求见附录B,为了规范图件科学管理、存档以及保证制图质量,国家公 园规划各专题附图采用GIS软件制作,并提供所有图种矢量数据及分辨率为400dpi的jpg成果图 电子文档;
——规划附件:主要附件内容见附录C。
14
DB53/T 300—200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表格式
A.1 附表种类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有以下附表:
——国家公园社区情况统计表(一)、表(二); ——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情况统计表; ——国家公园核心资源面积、数量统计表 ——国家公园功能区划分表;
——国家公园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 ——国家公园建设投资估算表。 A.2 附表内容和格式
表 A.1 国家公园社区情况统计表(一)
统计单位 行 政 村2 自 然 村3 村数/个 户 户 数 4 人 人 口 5 农 农 村 劳 6 计 一 7 产 8 二 产 9 三 产 10 产值/万元 第 第 第 人 人 均 纯 11 人 人 均 粮 12 其 其 它 13 1 合计 ××乡(镇) 1、国家公园内 …… 2、国家公园周边 …… ××乡(镇) 注:本表为示意性统计表,各保护区可依据国家公园实际情况取舍、增减表中内容。 表 A.2 国家公园社区情况统计表(二)
民族人口/人 教育/所、人)卫生/个、人 卫 医 中学小学 生 汉 彝 医 务 所 学 学 学 学 院 族 族 人 校 生 校 生 员 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统计单位 文化结构/人 大 学 以 上 14 高 中 专 15 初 中 16 小 学 17 文 盲 18 1 1、国家公园内 ××乡(镇) …… 合计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家公园 总体规划技术规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