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ADT×K×D13260×0.11×0.57N==1.27=2(取整)
CD656
所以,拟建的二级公路需要4个车道。
6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选线
3.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3.2沿线地形分析
该路段属于平原微丘地形处,地面高度变化较小,有时的轻微的起伏和倾斜,一般为耕地,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在天然河网地区,还有水塘、水库、沟渠等。
7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路线平面设计
4.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设计必须满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公路应尽量满足 4.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5.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员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所以《规范》规定了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见表3-1。
表4-1 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地形
平曲线最小长度(m)
平原微丘 170
山岭重丘 100
?一般认为,??7应属于小转角弯道。对于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其长度
应大于表4-2规定的“一般值”;但受地形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缩短至表中的“低限值”
表4-2 二级公路当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地形
平曲 线长(m)
一般值 低限值
期限 1200/? 170
增长率 Y(%)
700/? 100
?????2时,按??2计算 ??注:表中的值为路线转角值(),当
7.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推荐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在受到条件限制时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低速公路都宜在同向曲线间插入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做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者C形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8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
4.2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性相关概念与要求:
1.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附属设施所组成。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性称为道路的平面线型,而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着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型成为道路的纵断面线型。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
2.在设计顺序上,一般是在尽量顾及纵、横断面平衡的前提下定平面,沿这个平面线型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它必要的资料后,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路线设计的范围,只限于路线的几何性质,不涉及结构。
3.现代道路平面线型是由基本几何线型即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合理组合而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型三要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者山涧谷底、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长大隧道、桥梁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路段、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可以采用直线。但直线的最大长度应该有所限制:
1)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加上陡坡下坡行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或者改善。 4.2.1圆曲线设计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保证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主要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地吻合地形,减少工程,又能满足桥梁和隧道、路基等建筑物的设置条件。一般地段曲线半径的选择受地形影响不大,应结合占用农田抢矿,尽量采用较大半径的曲线。困难地段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能更好地吻合地形,显著减少工程,应结合运营要求慎重选择。不良地质地段曲线半径的选择应结合路基和桥隧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考虑。
在确定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地形条件受限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9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使路线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应有3s的行程。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
表4-3 该路段圆曲线半径规范规定类总表
设计时速 一般值(m) 极限值(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0% 80km/h
综上所述,结合考虑该路段的实际地形情况,在JD1处选取圆曲线的半径为600m,在JD2处选取圆曲线的半径为600m。 4.2.2缓和曲线设计
缓和曲线的有关规定:
1)直线同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当符合规范规定的特定条件时可不设缓和曲线。该路段的两个转弯处都设置了缓和曲线,都是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组合设置。
3)各级公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长度值要求。
4)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圆曲线部分按规定需要设置超高时,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过渡段长度。
2.缓和曲线的长度要求
为使驾驶员能从容地打方向盘、乘客感觉舒适、线形美观流畅,圆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也能在缓和曲线内完成,所以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 JD1:Lsl min =0.036JD2: Lsl min =0.0362)超高渐变率适中
10
V3RR
最大半径 路拱>2.0% (m) 3350 10000 400 250 2500 =0.036×600=30.72m =0.036×600=30.72m
803
803
V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路毕业设计全套附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