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学队伍情况
序号 1 姓 名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出生年月 专业技 职业资 术职务 格证书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工程师 工程师 双师 双师 双师 双师 双师 专业 领域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 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教学、课程总 体规划与建设 教学、课程总 体规划与建设 教学与实践指导、资源库建设 教学与实践指导、资源库建设 教学与实践指导、资源库建设 教学与实践指导、资源库建设 教学与 实践指导 教学与 实践指导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 / / / / / 无锡佳达物流公司董事长 北京洛杰斯特 科技公司总经理 高春津 杨从亚 刘福基 邹洪芬 薛雯霞 赵涵尔 潘红斌 邵清东 1962.2 1972.11 1960.12 1969.11 1982.6 1982.6 1968.7 1972.8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 2 3 4 5 6 7 8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教学队伍共8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团队结构配臵佳,合作性好,生长性强,已形成教学与研究合一、课堂讲解与实践指导一体的教师团队。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较长,平均教龄达10年以上,他们在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兼任了专业课、选修课的教学,同时负责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毕业实习及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 课程组既有校内专职教师,也有外聘行业专家,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是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缘结构佳的教师队伍。 1.学历结构: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5人,研究生2人,本科1人。 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其中40岁-50岁教师2人,30-40岁教师4人,30岁以下的教师2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 3.学缘结构:课程组成员中毕业于南京大学2人、南京邮电学院2人、江南大学1人、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北京理工大学2人,江苏大学1人。在知识结构上以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构成,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联,有利于本课程的教学。 4.职称和?双师?结构:课程组现有副教授3人,讲师2人,工程师2人,助教1人,其中5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或相关技能证书。 5.专兼职教师比例:2人为兼职教师,负责部分专题讲座、课程建设指导与实施、学生相关物流技术问题的咨询以及校外社会实践的指导。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特色,努力实现课程教育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我们在对多所高校的教学经验和企业的需求作了大量调研、研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除了少量作为导入课程的理论知识外,其它所有内容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训平台也摒弃了常用的模拟教学系统,引入了企业实际应用的物流信息应用系统,以企业真实的应用平台作为教学平台。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实训前重点知识讲解,进而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并掌握了实际操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也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了多种教学方式,?项目引入,任务驱动?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项目任务的引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并根据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该教学方法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教学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很3-3 好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教学解决能力。教学中,教师们还尝试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改革过软件操作过程中对职业岗位的分工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情景的模拟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与技 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术服3.课程考核的改革: 务/教学中,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施教过程的考核思路。我们在考核中,强调了实践操作的络上开辟了网上在线考核平台,改集中考核为阶段考核,并根据职业类高校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来组织实施。(考试平台http://www.omedu.cn/exam/kaoshiindex.asp,用户名kcsb密码kcsb2008) 4.课程改革成果: (1)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初见成效; (2)开放式教学研究,建立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3)工学交替、产学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指导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已经省级课题立项); (4)?5s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5)?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效果显著; (6)课程支撑网站建设初见成效,发挥着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 (7)课程改革所涉及的自编教材《物流信息技术》在8月已出版; (8)《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发表在《职教论坛》2008年1月刊; (9)《?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发表在《科院学谭》2008年1期。
培训 考核,也就是重点放在实践性能力的考核,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的考核方式,同时,在网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1.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研究课等多种教研形式,加强教学与学术交流。 2.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2006年以来课程组3人取得了双师资格证书。 3.多种渠道,培训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如:姜大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徐国庆的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高职高专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等;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各种教学或科研研讨会,向同行学习交流。 4.采用教学示范、以老带新,科研指导、梯队带动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均配有教授或副教授进行专人业务指导,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梯队。目前,课程组成员中有两位青年教师入选学校首轮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 5.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面向社会,参加各类服务地方实践活动,提高老师对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具体途径为: 3-4 师资 1.依托学院的?青蓝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新老教师的结对子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的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教学业务竞赛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2.参与项目建设、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师资的科研水平。课题组多次指派青年教师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会议,让他们了解本学科和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杨从亚老师参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推动了教师学术梯队的建设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比如课题组安排刘福基等老师参加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培训师资班的培训。 4.推进短期培训进修项目,不断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通过在职学历进修,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历结构。如赵涵尔老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位进修等。 通过以上途径,本课程组中的青年教师都较快地承担了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 学工作,进步较快。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中坚力量。
4.课程设置 4-1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物流信息技术学一方面总结了物流信息技术实践的丰富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理论上阐明其内在的联系和方法的运用,从而成为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包括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动态跟踪技术等。 2.课程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只满足上岗要求的岗位技能,而是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既能顶岗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每一个领域体现着它的巨大影响力,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普及与应用成为现代物流运作和发展着眼点。从宏观来看,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正确把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通过该课程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学习和掌握物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例;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深厚,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性物流技术人才。 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基本思路: (1)以?理论够用、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理念组织教学 根据此理念,教学中安排了少量必须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本课程的导入内容,主要内容都以培养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寓理论教学于实践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也充分体现了?精理论重实践?的原则。 (2)以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作为教学?真实的操作平台? 充分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以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教学平台,摒弃了社会流行的模拟实训软件,去除了与真实的业务操作之间存在的差距,引进了真实的业务岗位职责以及岗位之间的业务流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零距离对接。 (3)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 围绕高职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对应五大教学模块系统设计五个实践主题,每一实践主题下面又设计若干个项目任务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固化理论知识,促进知行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具体见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5.教学内容
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我院师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了?立足新区、面向无锡、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的服务定位,形成了?以人为本,德技并举,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在教学实施中,围绕信息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做到模块分解、信息整合、多证一体,初步形成了3结合的专业特色,这就是虚拟与真实相结合;自主与互动相结合;开放与创新相结合。所培养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我校学生都是来自江苏省省内各地的高考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较好。 2.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定位: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是信息化应用和信息系统终端运作人员。这类人才必须能够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正确掌握信息化工具,能安全运行信息系统并对外部信息作出快速而恰当的反应,进而协同工作。其主要职业面向为: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如企业的物料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连锁超市的收银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信息(数据)采集、评判、筛选、发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产品数字化展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这类人才为各行各业所普遍需要,该岗位群的特点是,岗位多而不专,知识广且综合,技能杂而易变。因此,高职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和课程目标: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处于专业系列课程的先导地位。 课程建设的课程建设总目标是:通过课堂一体化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企业调查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物流信息相关技术的操作和管理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课程具体目标是:以无锡地方经济为依托,树立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思想,编写出版系列教材,包括主教材、实践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继续完善教学条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中保持领先水平。 (2)教学内容的定位: 通过课程内容项目的实施旨在使学生理解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以及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几种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通过项目实施来熟悉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3)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共分为四大知识模块,分别为物流信息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信息支持系统、物流信息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基础 ?二个基础、一个支持、二个应用的学场?的内容模块结构。 二个基础: 物流信息基础模块,主要上学生掌握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和物流活动中的作用及地位。并培养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收集、存储、加工信息的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