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很容易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堆积影响机体内环境,对机体运动能力产生副作用。第三,在所有供能物质中,糖的效率更高,他不但供能速度快,并且供能率更高,可以使机体获得更多的能量。
由于足球是一项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并且具有间歇性的大负荷运动,所以决定了运动中的供能方式要以有氧氧化供能和无氧酵解供能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而糖是最符合这两种供能方式的能源物质。 2.1.1肌糖原与运动的关系
肌糖原是肌肉唯一可直接利用的供能物质,运动中肌糖原的利用主要受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在短时间剧烈运动中,肌肉中由于缺氧,糖可以通过酵解转化成乳酸释放能量供给运动需求,当体内肌糖原含量储量过低时,乳酸的生成量就会降低,无氧代谢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在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中,糖原的储备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2.1.2肝糖原与运动的关系
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是补充血糖的重要途径。在耐力运动中可以反映出肝糖原分解供能的重要性,肝糖原的分解速度与运动时间、运动速度以及运动强度成正比。进行大强度的的比例短度时间运动时,能量的90%来自肝糖原的分解,因为运动持续的时间短,肝糖原排空很少,需要糖异生供能的比例较小;持续进行大强度运动40分钟后,糖异生提供葡萄糖的量逐渐增加,比例明显大于肝糖原的释放量. 2.1.3血糖与运动的关系
血糖是肌肉唯一可用的外源性糖源,还是分解成葡萄糖传输到外周组织的运输媒介,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葡萄糖储备,完全依靠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所以血糖还是中枢神经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当运动刚开始时,机体以肌糖原和肝糖原为能源,当这些储备快用完时,肌肉就会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源。因此,运动过程中血糖水平会逐渐下降,下降的速度与血糖的浓度呈正比。 2.2运动中运动员糖缺乏的影响
糖是糖酵解所需要能量物质,是ATP—CP和有氧供能的最终能源,因为足球比赛的时间比较长,对运动员体内糖的消耗量较大,如果不及时补糖,运动员体内的肌糖原将被消耗殆尽,随着肌糖原的大量消耗,体内的糖原不足于供应机体的需求,骨骼肌也不能维持原有的运动强度,肢体出现沉重感,外周性疲劳也会随之产生。由于肌糖原被大量消耗,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高,以满足运动的需求,因此会导致血糖下降,产生低血糖。低血糖首先影响的就是大脑,因为血糖是大脑进行正常工作唯一能够使用的能源。当血糖浓度低于一个关键值3.6 mmol/L时,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入就会减少[2]。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降,血细胞的功能也随之
2
[1]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下降,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血细胞是心血管与肺功能的重要载体,所以,一旦血糖下降就会产生中枢性疲劳。因此,运动员不仅在力量,速度降方面会下降,而且也会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6
3.足球赛中补糖的意义
3.1提高运动能力
在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会以多种不同的运动状态来完成比赛,例如:静止、起动、走动、慢跑、中速跑、高速跑、倒退跑、急转、急停、射门等等,糖就是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基本保障,因为人体内糖的储存量有限,所以只能依靠外界的补充来满足运动所需的消耗,并保持体内糖原的平衡。在持续性耐力运动时,随着肌糖原的大量消耗,可释放出结合水约1000ml~1600ml,而每克肌糖原在贮存时都会结合约2.7g的水,所以在赛中补糖对防止脱水、维持人体代谢平衡有积极意义[4]。血糖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可以确保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只有在血糖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运动员能力发挥的好坏关键就在于糖的供给是否充足,在足球比赛中给运动员供给充足的糖,不但可以增加疾跑次数,延长疾跑时间,还可以减少补液量。并且可以增强注意力的集中,保持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有助于稳定心理情绪[5],一项有关足球比赛的报道,在比赛中补糖的运动员在下半场比赛中,跑动的距离比不补糖运动员增加了30%[6]。这也就证实了糖是人体运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足球比赛中补糖可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2推迟运动疲劳的产生
ATP—CP和糖酵解的能量主要为疾跑运动提供保障。CP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少,ATP—CP的供能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只能为机体提供给几秒钟的能量。糖酵解的能源供应方式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能源供应的速度,仅次于在ATP—CP的能源供应。在疾跑后的空档时段,糖或其他代谢产物如乳酸有氧供能,CP的重新合成,使运动能力可以得到及时恢复。当体内肌糖原储备充足时,运动肌对血糖的需求量不到消耗总量的10%,但在糖原含量较低的肌肉内,运动肌对肌外能量的依赖性增高,血糖供能的比例增高到46%[7]。所以在比赛中补糖增加糖储备,可以提高糖的代谢浓度,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供能效率,节约少蛋白质的消耗,有助于能量平衡,还能起到预防和延缓中枢疲劳的良好效果。这是因为:补糖可以降低游离色氨酸浓度,使游离色氨酸和支链氨基酸的浓度比下降,达到延缓中枢疲劳的出现的最佳效果 [8]。
[3]
4.足球比赛中补糖的时间、剂量和种类
3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1足球比赛中的补糖时间
因为足球比赛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运动中进行补糖还要注意时机,因为不合理的补糖时间不但不能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帮助,反而还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运动医学研究表明,在赛前15 min~45 min内补糖不宜补糖,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引起回跃性低血糖反应,导致降低运动能力。赛前15 min以内补糖可以保持最佳的运动能力,因为胰岛素会在补糖后15min~90 min之间发生反应,但如果直接服用葡萄糖,在补糖5分钟后就可以在血液中显示出来,所以在赛前15min内补糖可以避开胰岛发生反应的时段,从而预防运动性低血糖。在运动中补糖时间不宜过早,因为在开始运动的前40min血糖不能代替肌糖原为机体供能。对于足球比赛来说,运动员可以在赛前10min和中场休息时进行补糖,既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4.2足球比赛中的补糖剂量
在运动中补糖大多都与补液相结合,一般采用浓度为5%~10%的含糖溶液。如果含糖溶液浓的度过低,就起不到补糖的效果,如果含糖溶液浓度过高,机体会产生一些不适的影响,当含糖溶液的浓度大于10%时,并可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胃胀满等不良反应,使得竞技能力无法正常施展,而且还会影响体内水分的及时补给;当含糖溶液的浓度超过20%时,极易引起腹泻。所以,专家建议,对一般人而言,补糖量一般不应超过60g/h或1g/min,可使机体内血糖浓度维持较高水平,加强运动能力。
4.3足球比赛中的补糖种类
不同种类的糖在相同浓度情况下,吸收率是却各不相同,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最快,最有利于肌糖原的合成,果糖的吸收速度也快,主要由肝脏供能,相较于葡萄糖和果糖,低聚糖具有甜度较少,渗透压较低的特点。在同等条件下,葡萄糖的渗透压是低聚糖的4倍。较低的渗透压有助于确保水的补充。低聚糖的吸收速度比淀粉的吸收速度要快,有利于在运动或比赛中快能量的及时补充[10],但比单糖和多糖的吸收要慢,可以防止血糖急剧上升,导致胰岛素发生反应。由于低聚糖的甜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即使是浓度高于15时%的低聚糖溶液,也比较容易被小肠壁吸收,并且口感不会过甜。这样就可以在避免不良反应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能量补给,保持更好的运动能力。
[9]
5.对大庆市部分足球俱乐部运动员补糖意识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大庆市源泉广告足球俱乐部、联通足球俱乐部、猎人足球俱乐部、东川
4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电子足球俱乐部、业足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的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运动员大都不注重糖的补充。只是在运动间隙时进行简单的补水,却没有补糖行为。究其原因是:(1)运动员本身缺少补糖的意识(2)教练员补糖的意识(3)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等。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足球运动员在赛中补糖的意识得不到普及与重视。
6.结论
(1)在一场竞争激烈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是取胜的关键,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获胜的基本保障,只有在基本运动能力得以保障后,才能确保技术水平不被运动能力所束缚,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现。
(2)在足球比赛中不仅要有补糖的意识,更要注重补糖的方式。足球运动员赛中补糖的最佳方式是抓住赛前10 min和中场休息时,补给浓度为5%~10%的低聚糖溶液。选择科学正确的补糖方式,有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维持高水平的运动能力的优点,所以正确的补糖方式是取得更高运动成绩的保障。
(3)由于运动中补糖的科学性研究并不完善,所以应加强加强运动中补糖的方面的研究,提高运动中补糖的科学性。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对补糖重要性的认识,似的运动员在运动中或比赛中自觉补糖,以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取得更高的运动成绩。
5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代天修.赛中补糖对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6月,第24卷(第3期):56-58.
[2]鲁建清,满维祥.补糖对中枢神经疲劳的影响[J],内将科技,2009年第12期:32-51.
[3][4][5]黄柳倩.补糖与持续性耐力运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8卷(第5期):126-129. [6]李江红,熊义国.现代足球运动与补糖补液[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10月,第26卷(第5期):54 [7] 温丙帅.补糖与运动之间关系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3月,34-35.
[8]俞红良,刘涛.肌肉组织运动性疲劳与相关神经递质的关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月,第1卷(第11期):2153-2156.
[9]林琦,江邦景.持续性长时运动与补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9月,第16卷(第3期):97-100 [10]何隽,颜玉凤.运动与补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月,第23卷(第1期):51-53.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赛中补糖对足球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性(终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