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总结近年来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经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007月10日8日以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文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附件:国家电网发展[2007]812号文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设计院:

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加强电网项目前期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电网建设的特点,公司研究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现印发试行。

本规定在试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附件: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

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二○○七年十月

目录

总则... 1 一般规定... 2

“两型”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 4 交流工程... 7 1 工程概述... 7 2 电力系统一次... 8 3 电力系统二次... 13

4 变电站(串补站)站址选择... 18 5 变电站工程设想... 22

6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4 7 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 26 8 节能措施分析... 28

9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9 直流工程... 31 1 工程概况... 31 2 电力系统一次... 32 3 电力系统二次... 37 4 换流站站址选择... 41 5 换流站工程设想... 46

6 直流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48 7 接地极极址选择及工程设想... 51 8 接地极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53 9 节能措施分析... 55

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55 图纸... 58

有关协议... 60 附则... 61

1

总则

1.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前期工作深度,加强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审。评审意见是开展项目专题评估和编制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开展后续工程设计的依据。

3. 本规定适用于330千伏及以上新建、扩建、改建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包括直流背靠背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4. 对于城乡规划区内的输变电工程,应及早将电网规划内的变电站站址和输电走廊通道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成果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5. 为满足项目核准需要,推进工程前期工作,对于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应及时安排预选线等后续设计,进一步落实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路径,配合开展专题评估工作。 一般规定

1.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的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简称“两型”电网建设)。推广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促进标准化建设。推广采用先进适用输变电新技术,提高线路输电容量,节约线路走廊,集约使用站址资源。注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控制工程造价。 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审定的电网规划为基础。

3.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须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4.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同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其他各协作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工作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对接受工程外委项目的各设计和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试验研究报告等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经分析和整理后归纳到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

5.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应重点对项目的必要性、系统方案及投产年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同时应分析项目及方案的节能降耗效益,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方案、远景规模和本期规模。

(2)提出影响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的重要参数要求。 (3)提出二次系统的总体方案。

(4)对新建工程站址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现场踏勘、勘测和试验工作,提出推荐意见。新建工程原则上应有两个及以上可行的站址。

(5)对新建线路的路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大跨越工程,跨越点位置应结合路径方案进行全面技术、节能及经济比较,并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提出推荐意见。

(6)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应与通用造价、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7)经济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切合实际,测算的电网电价调整需求合理、可信。 6.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总报告、电力系统一次接入系统报告、电力系统二次接入系统报告、变电站工程选站及工程设想报告、线路工程选线及工程设想报告、节能降耗分析报告、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报告等卷册编制出版。总报告说明书应按要求编写,并应有附件和附图,其他报告也应有必要的附图。 “两型”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土地和线路走廊资源日益紧张,在电网建设中,必须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网损、节省投资。

2

1.优化建设时序

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结合远景地区电网分层分区规划,可考虑同时建设2组变压器,避免短时间扩建变电站,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电网间的重复建设,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节约投资。

2.大容量变压器

75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150、210万千伏安容量的变压器。50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75、100、120、150万千伏安。在大中型城市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每个变电站宜配置2~4台100~150万千伏安主变,尽量减少变电站个数,与大截面或耐热导线线路配合应用,可简化电网结构。330千伏变压器宜采用24、36、50万千伏安,在负荷密度高的地区推广36、50万千伏安主变。220千伏变压器容量可采用15、18、24、30、36万千伏安。 3.串补技术

串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改善潮流分布,宜在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中推广采用。 4.同塔双回(多回)线路

按远景目标网络规划,应远近结合,采用同塔双回线路架设。初期潮流较轻时,可考虑先单侧挂线。在线路走廊特别紧张的地区,应考虑优化线路路径,建设同塔多回路,特别是不同电压等级的同塔多回路,充分利用走廊资源,提高通道利用率。同塔双回(多回)铁塔设计推广采用高强钢。 5.紧凑型线路

在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工程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方案,提高电网的稳定水平。 6.导线设计、建造的标准

新建线路导线最高允许温升应按80oC设计。经济发达地区,线路改造困难,当老线路因导线截面过小,热稳定水平成为制约电网送电的瓶颈时,可优先考虑提高导线最高允许温升,其次可考虑将老线路改造为耐热导线。 7.路径[蒋1] 大方案选择

对于跨区、跨省线路和较长线路,采用高清晰度卫片辅助路径大方案选择技术,能更加准确地提供统计数据,有效缩短线路路径,应在线路路径大方案选择中推广采用。 8.导线截面选择

远景潮流较重的线路宜采用大截面导线,减少线路回路数,简化网络结构,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网损。导线截面选择应按全寿命周期进行比选。750千伏交流线路导线截面宜采用6×400mm2,330千伏交流线路导线截面宜采用2×400、2×630、4×400mm2。500千伏交流导线截面宜采用4×400、4×500、4×630、4×720mm2,主网架线路宜选用4×630mm2以上导线,4×300mm2可在较小容量电厂(例如抽水蓄能电站)接入系统中采用。500千伏紧凑型线路导线截面宜采用6×300、6×400mm2。220千伏输电线路宜采用截面2×400、2×630mm2,500千伏变电站向枢纽220千伏变电站送电的出线可采用截面4×400mm2的导线。 9.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有条件实施的工程应逐步采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10.节能降耗

项目本身应满足能源政策,符合西电东送格局,为节能降耗起到积极的作用。接入系统方案合理,潮流流向、网损合理。变电站设备选型,应考虑节能产品。输电线路材料和结构应考虑节能和降低线路损耗。 11.注重环境保护

采用先进实用技术,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噪声干扰。优化线路路径,整合输电通道资源,避开环境敏感地区,降低线路走线对环境的影响;跨越林区采取高跨方案;在山区复杂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基础技术、岩锚基础技术等,减少土方开挖、保护山区植被。变电站选择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占地少的变电站技术方案。 交流工程

3

1 工程概述

1.1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1.2 工程概况

(1)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2)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与本工程相连的线路起迄点及中间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线路长度、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 (3)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 (4)说明线路所经过地区的行政区划。 (5)说明变电站地理位置与网络位置。 1.3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10~15年的某一年。 1.4 主要设计原则

(1)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1.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2 电力系统一次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节能等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投产年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2.1 电力系统概况 2.1.l 系统现况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的发电设备总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用电量、最高负荷及负荷特性;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供需形势;主网架结构、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总规模;33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电容量容载比;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在建发输变电工程的容量、投产进度等情况介绍。 2.1.2 负荷预测

介绍与本工程有关区域(或省)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全社会、全网(或统调)负荷预测水平, 包括区域(或省)和分地区(供电区或行政区)过去5年及规划期内逐年(或水平年)的电量及电力负荷,分析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的负荷特性。 2.1.3 电源建设安排及电力电量平衡

根据经评审过的相关规划设计,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期内的装机安排,列出规划期内电源名称、机组类型、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表。进行全网、分省逐年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分区电力平衡和分层电力平衡计算,确定各省间或各供电区间电力流向及同一供电区内各电压等级间交换的电力。 2.1.4 电网规划

4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规划。 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根据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规划及电力平衡结果,关键断面输电能力分析,分析本工程(含电网新技术应用)建设的必要性、节能降耗的效益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对于联网项目,应结合联网效益分析,分析扩大和加强联网的必要性,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 2.3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电网规划、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断面输电能力、先进适用电网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联网效益分析等情况,提出本工程2个及以上接入系统比较方案,必要时应包含与本工程有关的下一级电压等级电网研究。在方案拟定时,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土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必要的潮流、稳定、短路电流、工频电压、潜供电流等电气计算,节能降耗效益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对远景水平年变电站接入方案进行展望。确定变电站远景规模,包括主变规模,高、中压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确定本期规模,包括主变规模,高、中压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确定电网工程加强方案(含新技术应用),线路回路数和起、迄点选择。

对需要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工程,根据系统对线路输电能力的要求,结合潮流、稳定等计算,必要时结合次同步谐振专题计算分析,考虑串补站建设、运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对串联电容补偿度、装置型式(固定串补或可控串补等)、串补站位置提出推荐意见。 2.4 电气计算 2.4.1 潮流计算

根据电力系统有关规定,进行典型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规范提供前提条件。

2.4.2 稳定计算

进行相关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稳定计算,必要时,进行严重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校核,分析设计方案的稳定水平。当稳定水平较低时,分析和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 2.4.3 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计算

对推荐方案,必要时进行设计水平年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自励磁计算,当存在问题时,提出限制措施。 2.4.4 操作过电压

对推荐方案,应结合合闸电阻及接地开关选择,必要时进行操作过电压计算。 2.4.5 短路电流计算

(1)按设备投运后10~15年左右的系统发展,计算并列出与本工程有关的各主要枢纽点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对短路电流问题突出的电网,应对本工程投产前后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进行分析,以分析方案的合理性,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2)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若系统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引起新增断路器设备选择有困难或需要大量更换现有断路器时,应计算过渡年短路电流,并研究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必要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措施专题研究的要求。 2.5 无功补偿平衡及调相调压计算

对设计水平年推荐方案进行无功平衡计算,进行大、小运行方式无功平衡,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选择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必要时,应对调相调压进行专题计算。

2.6 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选择

根据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到电网发展,必要时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网损等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线路型式(含紧凑型线路)及导线截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在线全文阅读。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79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