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积累本身就是很枯燥的,更何况马上面临毕业的孩子学习紧、任务重。教师着急,学生也有一些焦躁的情绪。如果复习形式单一,学生必将厌倦,复习的效果也不好。运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丰富。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课件出示)如:①每日一句。这样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②变换一些检查形式——幸运 “52”(抽签口头检查和书面检查相结合);③小组pk赛等方法。
四、句子(课件出示)
(一) 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 句子的基本类型及特殊句式的转换方式;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2. 关联词语的运用。
并列关系 承接关系 递进关系 因果关系 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3.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基本修辞手法,要能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 4.扩句和缩句。 5.修改病句。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一.抓住课堂、随遇随讲。
讲《大孔雀蛾的晚会》一文时,讲到“这些夜蛾有多少?大约二十只”这句话运用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因此,在讲到这句话时我便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也在课堂中讲了。这样很多知识随课落实,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本学期留给我们大块儿的复习时间并不多,有关“句子”的复习,我们可以随着课文的讲解 。
二.集中时间、单项落实
随堂讲可以把难点分散,但是它的弊端就是容易漏掉知识点。因此,对于“句子”这方面的复习,要想全面,不漏项,不落点,还应该抽出集中的时间(2-3课时),进行集中复习。
在集中复习时,教师可分单项讲解边讲边举例。每个单项复习结束后练习要紧跟上,以便从卷子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这样单项落实避免了知识的缺漏,复习就很全面了。
三.提炼方法、授之以鱼
方法的引领是最重要的,有方法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提炼各种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下面,我将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
(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
有一些教师对于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改有误区,认为肯定句改成否定句就是加入否定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不能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关键是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加否定词,但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如:“张名学习认真。”(改为否定句) “张名学习一点也不马虎。” ( Ⅴ ) “张名学习不认真。” ( × )
(2)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
双重否定句就是有两个否定词,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一般在动词前加上“不得不”或 “不能不” 如: “学好语文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 。”
改为双重否定句“学好语文不能不加强课外阅读。”
但是改成了“学好语文不得不加强课外阅读。”就不符合逻辑了,“不得不”听上去有“不情愿”的意思。我们的复习也要“三维并进”,学生仅仅明白句子的转化的知识和方法外,还要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
(3)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课件出示)(陈述句语气平和。反问句语气强烈,起到强调作用)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应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除了要求学生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句末要加上“吗、呢”等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外。
(4)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课件出示) 需要注意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要做到 ①三改一不改:(课件出示) 三改:
1.改换人称(第一或第二人如我、我们改换为第三人称他、他们) 2.改动标点(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 3. 可以适当的调换词语是语句通顺。 一不改:不改变句子意思。
②句子中代词(你、我、她)太多出现了代词指代不清时,要把部分代词还原成人名帮助我们理解句意。
另外,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那就是可以运用角度的转换来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第三者,或者第四者的角度去问。
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两个人a和b他们俩在说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就问b,a和你说什么了?b回答a 说什么什么了,这就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去问。还可以站在第四者角度去问,那么久假设旁边还有一个人,你问这个人:“唉,a和b说什么了啊。她回答a和b说什么什么了。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间接叙述) 学生在第三者角度问“老班长对你说什么了?”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学生在第四者角度问“老班长对他说什么了。”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 (他们)同志们照顾好。 (5)缩句
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也是句子练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缩句:缩到什么程度,哪些成分不能去掉,特殊句子的缩句方法等老师还比较困惑。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说一说。
缩句:要掌握缩句的方法,缩句就是去掉次要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们缩句首先要读懂原句,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句意上缩句。
1.语气不变,句式不变:
如“森林里的鸟为什么消失了呢?” 缩为鸟为什么消失了呢? 2.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B: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B句是正确的。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句型:
如: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 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
原句是一个复句缩句后不能变为单句了,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4. 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
5. 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水面漾起了波纹
昨天晚上下的大雨是一场及时雨啊! 这场大雨是及时雨啊!
6、以不改变原意为原则:如果定语、状语、补语的去掉会改变句意那么这样的内容就要保留。 比如: 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孩子跌到甲板上\孩子差点跌到甲板上
比如:今天的文艺晚会开得非常成功。 晚会开
晚会开得成功。”
7、“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缩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缩句时要注意,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不能去掉。
如“粗心的小明把新买的水杯打破了”应缩为“ 小明把水杯打破了。
五、诗词(课件出示)
小升初考试诗词是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含盖的面太广,考点也太多了。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如何整理复习呢?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划,也要设计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分散落实法
首先,《课标》中要求的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是必会内容,既要会背,也要会写。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分散处理:每天留背五首甚至可以更多,其实听上去多,但是要知道很多古诗孩子们都很熟悉背起来并不难。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人提问检查完成情况,这样不耽误正课,随堂就加以落实了。
其次,《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中学必背古诗词中,老师们也可以适当让学生背诵。这其中教师们可以先针对中学必背古诗词进行总结,有很多较长的文章和古诗可以只总结出其中的名句,学生只背其中的名句即可。
方法二:分类复习法
教师可以将不同类的古诗按作者、朝代、表达思想、描写事物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古诗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思乡的 ;描写送别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还有惜时的;包含事物哲理的;描写花的;含有颜色的;带有数字的等等来分类。然后把不同类别中的典型诗句总结出来,分门别类的背诵。
方法三:把积累与生活结合
学生背诵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最大的目的是让这些积累为学生所用。用在的文章中,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到的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学生复习时可以适时的出一些题目:
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这样潜移默化,学生不但记得扎实,而且还能够将这些古文化用在今天的生活中。
总之,复习时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把握准复习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使零散知识得以系统化、全面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 5(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