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 姜百双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关于六年级语文学科毕业复习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希望能对在坐的各位有一些帮助。六年级作为小学的重要阶段,承载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毕业生的重要任务,而且再过两个月就要面临家长和学生都很关注的中学的招生考试。应该说作为六年级的任课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也必将很辛苦。要想在短短的几个多月里更好的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和提升,老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去复习才会事半功倍。
毕业班复习时,不能走进一个误区:把复习课简单当作练习课来上,每天都是枯燥的抄写、背读、做题、讲题。这样既容易使让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又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不利.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首先,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也应该要明晰这样两个复习的观点:一是复习不只是应考,更应是整理;二是复习不只是温故,更应是知新。基于这样的理解,复习就不应急功近利,而应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对于字.词.句.标点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踏踏实实,严格训练不走过场。从今年初一新生的入学答卷反馈来看,初中老师的一致呼声是我们小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仍需提高重视,毕业生卷面书写潦草、乱勾乱抹、卷面上随意使用改正带和涂改液大有人在,好好的一张卷就像贴了野广告一样, 试卷字迹难以辨认。
学好语文的标准有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例子:考试命题)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去监督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复习阶段仍要强化认真书写的意识。
学生到了六年级下学期难免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波动,家长与老师经常联系共同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不断的明确学习目的,由为重要,比如要求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家长签字,老师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作业,使学生、家长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其次, 教师双线并行(新授与复习相机进行) , 拟订复习计划。
教材讲授要敢于取舍,更要取舍得当( 讲教材取舍,例子:名著部分没有讲).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老师要对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应具备哪些语文学习能力,心中有数。再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制订复习计划。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分四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主。
快速地浏览一至六年级,从中筛选有价值的部分,重点关注五六年级内容尤其是诗词部分(有精力还可以关注人教版5.6年级的部分内容例如2011年毕业生抽测有人教版的《学奕》),归纳知识点、运用读、写、背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落实字、词、句、段的基本要求,把基础打牢固。不能仅仅是教材的重现,这样除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没有其他的功效。
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点的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面的复习。第一阶段着重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过关,那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就要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各册书中的知识点建立紧密联系的“知识串”。抓住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归纳、比较、练习。
比如,学生容易将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以及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等相混淆,我们就把这这几个方面都写到黑板上来进行比较,如说明事物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表达方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总分总、首尾呼应;写作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转移、时间先后、空间方位顺序等。让学生比较、理解、记忆,再通过练习在语文实践中掌握。
再比如,在复习“比喻修辞方法”时,如果照本宣科强调什么是比喻,要注意什么问题,当时学生也许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过后往往分不清本体和喻体。1.比如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落下”这个比喻句时,这样引导学生:这句话本来讲鹅毛还是雪花?——很明显是讲雪花的,那么就是把雪花比作鹅毛,用鹅毛来比喻雪花,很容易找到本体和喻体。
2.在比如:老师像妈妈一样.” 是否带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呢? 老师、妈妈是同类,只能是比较,不是比喻。
3.“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是由“像”字引出的例子,说明当官、的人都有钱,也不是比喻句。
第三阶段的复习,要侧重对答题技巧的讲解和做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查漏补缺。
如指导学生的答题中作文审题、阅读题的阅读技巧(带着问题读短文能节省时间、不漏掉问题中某些小问题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题的要领。
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学生讲自己错题本上的错题,找出带有共性的错题,找准错题的方向,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弥补不足。
第三方面 、将知识分类, 系统复习
在众多的复习方法中,阶段复习使用最多的就是归类法。归类法便于突破重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从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来说可以分成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查字典、篇章阅读、古诗词和习作这九个方面。
下面我就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古诗词这几方面来说说在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汉语拼音(课件出示)
说到汉语拼音,对于我们小学老师不陌生,对于小学生也不陌生。但是遗忘的自然规律,使汉语拼音对六年的毕业生来说反倒是生疏起来。但汉语拼音对于现在的小升初也好,中学的考试也好甚至是高中的一些考试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汉语拼音的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老师们不能够忽视。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字母表》 2、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的音节 3、普通话的变调
4、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方法) 一. 集中讲解:
①在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中j.q.x.y和u 相拼时u省略两点的原则;( j.q.x.y小淘气遇到(?)两眼要挖去)
②标调原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 u 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通过这样的儿歌强化学生记忆,以帮助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标调规则。
③ 轻声和儿化: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题型一般有:给字、词、句 标音,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轻声、儿化这两种音变现象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还是可以以讲为主,适当的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 随练随讲(练习复习同时进行):
对于《字母表》、声母和韵母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不必拿出大块儿的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完全可以随通过平时的练习进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讲解。
三.讲、记、练相结合 上声的变调:
一、七、八、不、啊”的变调; 拼写规则中隔音符号的使用: 字母大写的原则
内容较多也比较杂,如果随练习进行复习就无法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建。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利用1-2节课的时间集中讲解,边讲边让学生记笔记。再配合相应的练习
变调:
1.上声的变调:上上相见变阳上(二声)。 例: 美好m?i hǎo 理想lí xiǎng 2.“一”的变调和不”的变调:
在去声前都读成二声例如: 一岁yí suì 不要bú yào 在非去声前都读四声 例如: 一元yì yuán 不行 bù xing 单念时读本音。
位于词语中间读轻声:看一看 去不去
3.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 部分ABB式叠词的后两个字一般变作一声(阴平)。如:绿油油”读作“lǜyōuyōu”; “火辣辣”读作“huǒlülü” ,“黄澄澄” dyng (澄ch?ng水静而清;dang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清)
但也有特例,仍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等。”等。
“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
作为叹词时,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比如:啊,你来啦!
但是作为语气词用在句末时,因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把具体变化规律记在笔记上,以便日后忘记时可以翻开笔记查找。同时,教师边讲学生边记,教师同时举出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①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u结尾时,“啊” 变音为wa,如:多么温馨的小屋哇! ②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n结尾时,“啊” 变音为na,如:井里的水真甜哪!
③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后鼻韵结尾时,“啊” 变音为nga,如,这朵花真香啊!
④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a o i ?结尾时,“啊” 变音为ya,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 另外隔音符号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考点: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这就需要使用隔音符号把它隔开。七中的考题中有两道这样的题①给词语注音皮袄(pi’ ao )②选择正确的读音 恩爱(yn ài yn ’ài)这两道题都是靠学生是否会用隔音符号的问题。
大写的原则:
1.句子的开头和诗歌每行的开头要大写; X?n kabtn fü xiàlai le。(新课本发下来了。) 2.人名的姓与名的开头字母大写;Lǐ Huá(李华) 3.姓名和职务、称呼等分开写;职务、称呼等开头小写。 (田主任)Tián zhǔran
4.时令、节日的第一个字母如:Chóngyáng 重阳
5.专用名词或词组开头大写:Btij?ng(北京)Guüngmíng Rìbào(光明日报) 这方面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即可。 四.趁热打铁,综合复习
在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最好及时的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次集中专项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汉字(课件出示)
(一) 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笔画名称、笔顺规则。 2、偏旁与部首
3、三种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4、形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二) 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多,比较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一.究其根源 整体把握
长春版教材对于字的构成这部分知识有所涉猎,但仍不够系统,而了解字的构成对于学生对字的结构把握及字义的理解,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讲一讲字的汉字演变与组成
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 二.细心筛选.强化记忆
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最易写错的一些字如“凸、鼎”提炼出来,强化学生书写。
汉字的书写七条主要规则学生基本了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里)。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书写规则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关于写点的顺序:左上为先(斗、为)右上为后(戈、书)点在里面要后写(瓦、叉)等。
三.形义辨析 情境运用
区别形近字、多音字最好的方法是从字义入手(课件出示)如幕、墓、慕、暮、募。这几个字都念mu是同音字,也是形近字。那么如果从字意上分析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讲它们的区分)就不会出现字形混淆或使用不当的问题了。多音字也是一样,对与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教师在练习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课件出示)
喝:武松大喝(ha)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y)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a)彩。 着:你这着(zhü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这样把单纯的字还原到生活和情境之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将知识与使用结合起来,防止了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
三、词语(课件出示)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① 积累词汇
② 理解词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③ 辨析词义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一.课内知识、加强巩固
关于词语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每课后的“写一写,积累”最为集中。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因此要求这样的词语达到会写,会用。到了六年级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册的书上,应当把知识加以整合,系统化。应当把一些旧知识也集中起来整合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可以教师亲自)将4—6年级每个板块“积累,背诵”的内容总结到一起,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而每版块涉及到的成语、谚语、格言以及诗词的内容也尽量随课落实,定时抽查,加强巩固。
另外建议当接触某一集中主题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适当的多增加两句。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比如六年上册的《正气歌》板块,教师可以顺势积累同样能体现信念坚定,坚贞不屈的词语、诗句,积累之后教师完全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课前时间读一读,背一背,这样做到温故知新,分散复习
二.课外拓展、分类复习
有关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可以说太多了。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班学生情况适当拓展。在拓展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
即可以把成语系统分类。(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出自历史的、出自寓言的、出自神话的等;以及按字数分类的:三字的、四字的、五字的??)
如格言中写惜时的、写爱国的??)
每一种类型可以让学生记四-六个(句),不必要求太多。也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全背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使用的《知识大集结》中都有很细化的分类,教师每天可以给学生留这方面的弹性作业让学生积累。
三. 形式多样、活学活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 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