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仓颉造字说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 172.仓颉是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 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

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 [籀 zhòu: 读书:讽诵。指籀文。]

(1) 汉字的一种文体。一名大篆.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玉篇》

仇校篆籀,篇章毕觌。——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173.清代康熙皇帝钦敕chì编纂zuan3《康熙字典》,成为古代汉字正字的总结之作。

[勅 chì,皇帝的诏令] 174.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175.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 176.汉字的修辞格有: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177.汉字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和玺xǐ印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形体艺术。

178.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179.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180.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两方面的事情: 一是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以利马窦的工作最有影响; 二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181.陈独秀的“七期”之说,从器物(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精神(价值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构成变迁的”三大阶段”。 182.宋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莫过于: 纸和造纸法、雕版印刷术、罗盘(指南针)、火药等中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的西传。 183.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

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成。 184.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被誉为“欧洲孔子”的法国伏尔泰等人; 除了儒家思想外,墨子的“非攻”、“兼爱”等思想,老庄“柔弱胜刚强”的学说深受德国社会哲学戏剧家莱布尼茨的特别关注。

185.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观念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和外在征服型的主体性观念。

· 11 ·

186.从世界思想、世界文化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文化思想主流中贯穿的这种超越个人

本位、自我中心的互主体性观念,代表了一种迥然不同于西方近现代思想的新型的主体性观念和价值观念。 187.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是这样三种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综合创新论”、

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

三. 简答题。

1.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成为统一的、整体的文化?

① 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② 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③ 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直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2. 中国地理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① 广大地域形成“大一统”即“天下”的观念。

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不断冲突,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③ 中国的地域辽阔,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3.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 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② 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③ 第三方面因素是稳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④ 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是第方面因素。 4.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有哪些?(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有什么作用?)

① 一开始没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经吸收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② 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③ 中国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5. 分封制的实施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① 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② 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③ 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6. 魏晋南北朝时间的文化大势有什么特点?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393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其文化大势约有如下数端:

① 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② 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出现,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 ③ 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 12 ·

7. 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① 寺院、僧徒、出家,改变了中国当时固有的社会结构,冲击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发着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

② 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A.敦煌石窟、寺庙建筑中的雕塑等都是艺术中的新景象。B.佛教绘像影响了中国文人画。C.佛理影响诗歌的内容,促使新文学体裁产生。D.佛经的翻译促进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E.佛教节日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③ 佛教哲学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 ④ 佛教的传入,深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 8. 简述“两税法”实施的意义?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主要特点:①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②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③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两税法”的意义:

① 首次以官方政令的形式,公布了一种与传统重农主义大不相同的国家观念。 ② 无意间承认了一切私人的赢利活动是合法的,从而引起所有制观念的更新。 ③ 贫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驰多了。

④ 两税法的实施为社会的富人和穷人都不同程度地松了绑,正因如此,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

9. 我国农业生产经济与文化心态有哪些特征?

① 天时、地利、和勤的重农经验。 ② 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③ 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10. 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有哪些?

①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②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③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11. 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 ② 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

③ 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12. 科举制的特点有哪些?

① 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② 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③ 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13. 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良好的影响有:

①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②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负面影响主要有:

①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② 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 13 ·

14.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有哪些表现?

① 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表现在:

A. 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B. 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

统治方法。 C. 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② 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 ③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④ 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15. 从家法族规的内容看,其礼俗规范功能的表现有:

① 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 ② 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 ③ 以劝戒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 16. 天人关系的观点有哪几种? ①“天人合一”。该思想起源于西周,这一专有名称由宋代的张载提出。 ②“天人交胜”。由唐代刘禹锡在他所写的三篇《天论》中提出,即:在自然方面,天胜过人;在社会方面,人胜过天。 ③“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荀子在他的《天论》篇中提出来的。 17.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① 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② 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③ 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已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18. 汉语的特点有哪些?

① 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②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③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19. 汉字有哪些特点?

① 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

② 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惟有汉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③ 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④ 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20. 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有哪些?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

稣会士的东来,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其特点有: ① 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落后于中国的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② 交汇兴趣起了变化,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冷淡,而对天文、数学、水利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

③ 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延绵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④ 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 14 ·

四. 论述题。

1.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① 君主是全国最高权威与绝对权力的拥有者,君主超越一切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是名副其实的专制帝王。

② 秦汉以后不公在礼法上强化了君主的威严,而且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实际地控制着国家政权。

③ 封建皇帝还以土地国有的形式与赋税政策控制着国家的财政经济。 ④ 皇帝有任意制订与更改法律的威权。

⑤ 皇帝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掌握着天下兵权。

⑥ 在君主专制的王权政治之下,封建帝王全面控制着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等国家权力。

第二, 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① 皇帝总揽天下之权,但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对国家社会的控制是通过一套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实现的。

② 从中央政权机构看,自秦朝统一之后,皇帝随即就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以帮助处理日常事务。

③ 从地方机构看,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④ 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之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虽然其轻重有差,职能有别,但无一例外,都是绝对服从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王权。 第三, 严密的人身控制。

① 严格的户籍管理是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 ② 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2. 试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五大(1997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作了明确表述,其主要内容是:

①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② 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目标。

③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其特征有: ① 有鲜明的时代性。 ② 有浓郁的民族性。 ③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④ 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⑤ 有深广的群众性。 ⑥ 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自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06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