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们农村哪有七八十万的彩礼嘛,但是干部子女多得很,我就知道去年有个干部女儿结婚,彩礼是一百万的,之前还听说过很多。”经商返乡的X先生表示:干部子女婚嫁彩礼确实比农村要高很多,但是,一般不会全部给付,谈彩礼的时候说好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多得很,但是最后也就给个二三十万,说那么高只是为了一个面子,干部之间还要互相比比嘛”。他的一段话,道出了凉山彝族高价彩礼的一个“秘密”,很多人表示:“确实是这样一回事”。其实干部子女的婚嫁彩礼只是商定的数量上高,但给付的数额远没有那么高,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婚嫁彩礼因跟风和攀比心理而大涨,但是农村地区思想观念一般比较滞后,对传统习俗的保存也较为完整,再加上农村都相对贫困,一般商定的彩礼必须给完,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很多家庭因婚返贫、因婚致贫。 3.3.5您觉得凉山彝族婚嫁彩礼增长情况如何

图5.凉山彝族婚嫁彩礼增长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李浩淼的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调查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

钱为例》一文中的统计整理

据李浩淼在《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调查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为例》一文中的统计,80年代彝族农村子女的婚嫁彩礼一般为1000~3000元;90年代5000~10000元;2000年升到10000~100000元。根据我电话采访和实地采访,从2010年以后,农村子女的婚嫁彩礼也升到一个新的台阶——5~20万不等,城镇居民和机关干部的婚嫁彩礼上升至50000~500000元,各地相继出现过高达1000000元以上的“天价彩礼”。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成凉山彝族婚嫁彩礼趋势图(图5),从图中可见,80、90年代,凉山彝族婚嫁彩礼不仅数额较低,其稳定性较好,没有显示出急剧增长的态势。90年代以后,婚嫁彩礼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10年,凉山彝族的婚嫁彩礼急剧增长。F先生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哎呀,以前我娶老婆的时候,就几百块的彩礼,虽然那会

1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儿家里确实比现在穷得多,但是也不会娶个儿媳家里就一下子穷了。我家里四个儿子,全部安家了,也没有现在有压力,想想办法还是过来了,要是现在啊,那就饭都吃不起咯。后来彩礼就越来越高,在过去十年内,这彩礼挡都挡不住,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了。”从他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急剧增长和它对百姓的影响,很多老百姓都强烈希望彩礼不要太高。

以上分析可见,凉山彝族地区婚嫁彩礼的急剧增长已非常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彩礼的增长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更应警惕的是现在还在急剧上涨。

3.3.6您知道政府在婚嫁彩礼方面有相关规制吗

浏览政府网站和采访相关人士可知,近年来,凉山州各县市针对高价婚嫁彩礼问题相继探索实施了一些措施,倡导婚事新办,治理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较为典型的有:盐源县在2012年开始采取了相应办法,旨在控制高额婚嫁彩礼;雷波县从2013年开始在西宁片区采用试点推行的方式,将婚嫁彩礼进行控制,将最高限额控制在8.6万元以下,形成较为成功的“西宁经验”,周边的马边县、屏山县等纷纷借鉴并推广;美姑县2013年民间 “德古”自发创建协会,凭借民间力量来控制高额婚嫁彩礼。其他县市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关办法,试图控制凉山彝族婚嫁中高额的彩礼。

但是,执行效果很不理想,在现实中未能得到充分应用。如2014年M县集中讨论通过《M县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明确规定婚嫁彩礼不超过9.8万元。但教育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微乎其微,经调查,在民间几乎无人知道县上有这样的精神。某村支书说到:“不知道县上有规定。现在彝族婚嫁彩礼确实涨得太快太高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控制一下,我听说过别的地方好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们县我确实不知道有这些规定。”C女士说:“婚嫁彩礼都是男女双方的家长在商量的嘛,双方商量成多少就是多少,没听说过公家还要来搀和的。”在M县工作的N女士表示:“我之前看到过政府的这个文件内容,知道有这回事,但是好像没有怎么具体实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到的。”另外在访谈中,基本都表示不知道政府的相关规定,都是自己做主。可见,政府的相关规制措施在宣传和实施环节还有漏洞,没有及时让民众了解相关办法。

3.4凉山彝族社会高价婚嫁彩礼问题分析

3.4.1婚嫁彩礼普遍高涨,加重家庭负担

彝族谚语云:“女儿生是别人的羊,儿子生是自家的根”。从传统习俗而言,彝人认为女儿长大会嫁给别人,为其他家族劳动,随夫家生活,因此,在婚嫁的时候,给父母给付彩礼,弥补父母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失是理所应当的。但是,

1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这种基于传统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认为婚嫁彩礼体现的是贫富、贵贱、卑尊,这也使得传统的婚嫁彩礼被冠以虚荣和面子的色彩,形成了相互攀比的心理。这股攀比之风声势浩大,在凉山彝族社会掀起了“狂潮”,渗透到彝族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在婚丧方面的表现更是突出:老人去世,女儿之间相互攀比送牛,亲戚之间攀比送牛或送礼。个别家庭以宰杀牛的形式卖弄炫耀,在结婚时认为高额的彩礼是女儿尊贵的体现,是儿媳尊贵的体现,认为婚宴必须丰盛才能算是体面的婚宴,用G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彩礼到结婚要大干一场面子上才过得去。”在这种观念的渗透下,高额的彩礼在民间不断发酵、增长,导致民间很多家庭承受不了高额的彩礼,本该安享晚年的还要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父欠子债,为儿娶妻;子欠父债,养老送终,”在凉山彝族社会,为儿娶妻被公认为是父母的职责。“买马不给钱,马腰没有力;娶妻不给钱,无子来接嗣;买猫不给钱,猫就活不长,娶妻不给钱,儿孙不兴旺,”彝族崇尚多子多福的观念,“无子接嗣”和“儿孙不旺”在彝人看来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惩罚。因此,彝人一直遵从着“为儿娶妻,娶妻给钱”。然而,随着婚嫁彩礼的急剧升高,导致很多家庭难以承受高价彩礼,“因婚返贫”和“因婚致贫”现象严重。

在我家乡,有个小伙子,由于各种原因,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家里的土地、钱财都是他一个人的,生活本来很不错。后来,经人介绍娶了个媳妇,花了很多钱,要命的是后来离婚了,自己又赔了钱,导致该年轻人染上了偷窃。这次访谈中他说到:“娶媳妇儿花了我几乎群不得钱,只剩下一点咯,后来离婚我又赔了很多,借了很多钱。现在都还没还完,都是亲戚借的,还好没怎么找我要。”在农村,类似因婚返贫的现象很多。很明显高额的彩礼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负担,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这样就导致农民生活压力特别大,特别对于多子的家庭来讲,更是个极大的压力。 3.4.2婚嫁彩礼受到攀比和面子观念影响

图6.对彝族婚嫁彩礼功能的问卷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调查结果

1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都认为婚假彩礼的功能是给父母的养育费和对女方的尊重,这也是彝族传统的婚嫁彩礼的渊源。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婚嫁彩礼是用女儿换取钱财,据本研究调查,在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里不存在用女儿换取钱财的说法,Q老人讲到:“现在年轻人好多都不懂彝族的规矩了,在以前,根本没有用女儿换取钱财的说法,那不是人贩子嘛!”

到现在,彝族地区,不仅婚嫁彩礼越来越高,各地婚宴规模越办越大,标准越来越高,婚宴的费用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在访谈中了解到,“得到高价的婚嫁彩,有钱了当然就心痒了,得到高价彩礼的家庭大操大办婚宴,杀猪宰牛,甚至提前几天开始宴请活动,最后吃的太多了,好多东西都坏掉了。一家接一家,这么发展下来,大家都想风光,都不好意思不这么做,甚至不这么做就会被人说,”T老人说道。从调查中可见,现在的彝族婚嫁彩礼严重受面子观念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在社会上形成了“羊群效应”,导致彝族婚嫁彩礼急剧增长。 3.4.3相关制度没有得到全面实施

目前为止,虽然一些县市对凉山彝族婚嫁中高额彩礼问题提出了治理措施,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各县市的政策目标。各县市都统一。是各自研究决定,制定措施,形成各不相同的标准,这就使得民众在接受相关标准时难免“眼花缭乱”,也会引起民众的比较,导致实施困难。电话采访中G女士说:“这几年有看到有些县市对高额彩礼采取了措施,但是各个县市的措施都很不同,我看到各个县市对彩礼数额的规定也是不尽相同的。”笔者认为,各县市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但是彝族婚嫁彩礼是基于同样的传统,因此在彩礼数额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必定会引起各个地方的民众相互比较,彩礼数额低的地区会存在很大的实施困难。

二是制度权威性有待提高。制度具有强制性,如果没有权威力量作为后盾,制度就很难有效实施。梳理凉山各县市关于高额彩礼问题的相关措施可知,有些是依靠民间自行组织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如美姑县“德古”协会通过召开民间会议的方式,形成协议书,要求大家依照协议书执行。这相对于政府法规而言,缺乏正规性,权威性,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制度宣传严重不足。在凉山彝族社会,受历史文化影响,旧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和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我认为在凉山彝族社会,一项新制度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在民众中将制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才有可能让群众了解制度,进而接受制度。而有些县提出的制度措施,缺乏宣传,人民群众无从知晓,实施效果差。

20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4 针对凉山彝族婚嫁中高价彩礼问题的对策研究

彝族婚嫁彩礼在彝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能以强制的手段进行取缔,而应在充分尊重风俗、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解决凉山彝族地区高额的婚嫁彩礼问题,必须要从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去努力。

4.1政府层面

4.1.1政府应采取措施,全面控制高额彩礼

由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起步晚,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特别在农村偏远地区,这一现象更是突出,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民不具备较好的法律意识,对法律他们只知道“伤人害命、偷窃抢”等这些带有明显的暴力特征的行为是犯法的,对婚嫁中高额的彩礼是否和《婚姻法》等法律法规有冲突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凉山地区,凉山很多偏远彝区是法制教育死角,民众对基本法缺乏了解,没有法律观念,再加上现在高额的婚嫁彩礼已在彝族社会风行,彝族地区很大一部分人虽然表示无力承担高额彩礼带来的家庭负担,但心理上,他们认可高额婚嫁彩礼的存在。很好的一个例证就是笔者在采访一位有三个儿子的农民的时候,他表示:“婚嫁彩礼实在太高,农民没能力承担那么多。”而对“假设您有三个女儿,您会觉得这样的彩礼高吗”这一问题,他又表示:“这样的话高点我更高兴啊。”可见,在从村反对和认可高额婚嫁彩礼实际带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而不是民众真正认识到高额婚嫁彩礼的问题本质。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高额婚嫁彩礼问题,政府必须要在基层调研、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权威制度,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镇逐渐向农村推广。 4.1.2政府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

通过调查,凉山偏远山区民众对国家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采访中,极大部分民众均不了解《婚姻法》,对县市提出的措施也不清楚,执行机构也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形成了大片的法律空白。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宣传,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凉山彝族对高额婚嫁彩礼的认识,进而逐渐取缔高额婚嫁彩礼。

利用凉山电视台及彝语频道进行宣传教育。目前为止,凉山电视台及彝语频道信号只覆盖了西昌市和一些县城,很多农村地区无法收看,很多农民对此抱怨甚多。Q先生说:“说是凉山电视台,我们农村里的收不了,没意思。”类似的,很多民众都说自己很希望能够收看凉山电视台。笔者认为,利用凉山电视台和彝语频道进行宣传教育具有可行性:一是全州人民 ,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有强烈愿望通过收看凉山电视台及其彝语频道来了解凉山相关情况,而偏远山区的群众思想相对落后,是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二是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在农村已基本普及;三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更适合用彝语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如果凉山电视台和彝语频道实现信号全覆盖,让全州人民都能免费收看,会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5)在线全文阅读。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22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