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条规定。这些规定涵盖了婚丧嫁娶、意外事故等方面,如规定:若某个家庭因意外需赔偿超出自身家庭承受能力的金额,家支内的其他家庭必须凑出赔偿金额的30%进行帮助。
一言以蔽之,家支制度在凉山彝族内部具有约束和指导族人言行的效力,在凉山彝族社会扮演者重要作用。 2.2.2婚姻制度
20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延用奴隶制,严格的家支制度对凉山彝族社会发展影响深刻。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社会达成了“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踏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得到了平等自由的发展权利,家支制度也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瓦解。”但是,受奴隶社会私有制的影响,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奴隶社会形态的影响。 (1)民族内婚制
民族内婚制也叫同族内婚制,指男女缔结婚姻,必须在本民族之内,严禁和外族通婚的婚姻制度。彝族谚语有云:“黄牛自是黄牛,水牛自是水牛”,其意正是说此。 (2)家支外婚制
家支外婚制指相同家支成员不能通婚。这在凉山彝族婚姻中相当严格,除已经相隔数代,并且举行了分支仪式,自立为独立家支的外,其余必须严格执行,决不能违背。在传统习俗中,违背的轻者被开除家支,重则引来杀身的危险。即使到了现在,德高望重的“德古”劝告无果后,也会被开除家支。 (3)等级内婚制
等级内婚制是指不同等级的男女不能缔结婚姻的婚姻制度。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解放前凉山彝族社会等级森严,有兹莫、诺、曲、阿加、呷西等等级。同一等级相互通婚,兹莫等级只能和兹莫通婚,呷西只能和呷西等级通婚。 (4)姨表不婚制
姨表不婚制指严禁姨表兄妹相婚。彝谚说:“姨表兄妹如亲兄妹,差别只是没住在一起⑥,”姨表兄妹称为“麻兹尼莫”,意为哥哥妹妹,被视为同胞兄妹。在凉山彝族社会,有严格的习惯法对此进行限制,他们之间不能联姻,也不能发生婚外性关系。 (5)姑舅表优先婚制
⑤ 吉古五呷.家支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者果.西南大学.10635.2013 ⑥ 姊妹彝学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一次印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69
7
⑤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姑舅表优先婚制指婚配要率先考虑姑舅表家的儿女。“姑母的女儿生来是舅舅的儿媳,姑母的女儿先要征求舅家纳聘,舅家不要才能别嫁⑦。”舅舅家的女儿对姑家也如此。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2.3凉山彝族婚嫁彩礼在婚姻制度中的地位
2.3.1婚嫁彩礼在凉山彝族婚俗中普遍存在
娶妻给付彩礼在凉山彝族社会古已有之,根据彝文《勒俄特依》(史诗)和有关民间传说记载,凉山彝族从古侯、曲涅两个原始祖先部落到1956年民主改革,均处在奴隶社会,凉山彝族婚嫁习俗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继承了下来。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婚嫁彩礼主要以牛、羊、银两等物品支付的方式给付,民主改革后,在经过前后四次婚姻改革后,到20世纪80年代,金钱支付逐渐成为彩礼的支付方式,成为了凉山彝族婚姻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婚嫁彩礼对凉山彝族人的婚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对父母的感恩,婚嫁彩礼贯穿着整个婚姻过程。
订婚,在彝语中称为“乌让木”,主要意思为两家自愿开亲结缘,为儿女订婚。订婚当时,那女双方会各自委托一位德高望重的“德古”来主持,主要负责确定婚嫁彩礼的数额。如果女方提出的数额男方无法接受,而女方也不能再降低,婚姻就会被迫停止,从这一刻开始,婚嫁彩礼就和婚姻过程形影不离,甚至在一开始就对婚姻的缔结起了决定作用。
订婚完成后,男方就会找一位“毕摩”(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员,因其对彝族历史传统理解透彻,彝族人尊“毕摩”为民族贤能之土的代表)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生肖来判断能否缔结婚姻,挑选吉利的日子作为结婚日。算好日期后,男方必须在结婚日期到来之前选个良辰吉日带着一定数额的彩礼钱来女方家提亲,这样才能在结婚日正式结婚。
结婚当天,女方到达男方家里后,男方要以“卡巴咯撒”(彩礼的一部分,一般是给女方亲戚和兄弟的)的形式进行彩礼的给付,现在这部分也有不单独给付的,依双方的商讨而定。
综合以上可知,婚嫁彩礼在凉山彝族的婚嫁中普遍存在。从订婚到结婚,甚至离婚都和婚嫁彩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婚嫁彩礼的存在性也在婚姻的各个环节展现出来。
2.3.2婚嫁彩礼在凉山彝族婚俗中的合理性 (1)婚嫁彩礼的存在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⑦ 姊妹彝学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一次印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69
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婚嫁彩礼在凉山彝族的婚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凉山彝族人看来,婚嫁彩礼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婚姻的存在,就该有彩礼的存在。这种观念在凉山彝族人的生活中继承了上千年,彝族儿女从小耳濡目染,因此,这种观念在凉山彝族社会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共识,成为彝族婚姻制度的一部分。彩礼在彝族婚姻中的稳固性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把彝族婚嫁彩礼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就可知它的存在是和传统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社会彝族人崇尚多子多福的文化,认为父母年老后,儿子会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而女儿成年出嫁后就会成为“别人家的人”,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后,父母会有不舍,认为把女儿养大却交给了别人,因此会收取一定的“钱财”作为回报,也表示男方对女方及父母的尊重,而这发展成为今天的婚嫁彩礼。由于这种观念是在奴隶社会私有制之下产生的,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较为落后,因此婚姻制度也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从现实来看,婚嫁彩礼的存在是对现实社会形态的一种反映。从以上分析可知,彝族婚嫁彩礼并不是从产生就带上了“高额”标签。彝族婚嫁彩礼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上升的,其在发展的历程中受经济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影响,逐渐浮现出“拜金”和“面子”等社会庸俗价值观念,这也直接导致了婚嫁彩礼的大幅上升。
(2)婚嫁彩礼承担着“婚姻保障金”的角色
凉山彝族的婚姻依据的是生活中逐渐累积形成的习惯法,没有成文规定。因此,凉山彝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中没有关于离婚财产分配的相关规定。因此,夫妻在面临离婚时,财产分配问题就会显露出来,据老人讲述:在彝族里面,离婚了除了退或者补彩礼外,没有财产分配一说,离婚前的住房、土地、牲畜都是男方的。可见,如果没有婚嫁彩礼,女方在离婚时是处于弱势的。从这角度来看,也可以把凉山彝族的婚嫁彩礼理解为男方缴纳的一笔“婚姻保障金”,以约束男女双方不能轻易抛弃对方,保持婚姻的稳定性。民间遵从的习惯法规定:“如果在婚姻中,男方抛弃女方,离婚后女方可以不返还男方给予的彩礼,女方回娘家后将其作为父母兄弟对她的义务照顾的经济补偿。如果男方拐妻则后果还更为严重,轻者罚金,重则引发两个家支间暴力冲突;如果女方抛弃男方,则加倍返还男方给付的礼金,一般情况下双倍返还。”在婚姻中,彩礼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男女双方起到约束作用。从这一角度而言,彩礼在在彝族婚姻中承担着“婚姻保障金”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婚姻稳定。 (3)凉山彝族婚嫁彩礼是家支职能的体现
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人靠家支活,猴靠树林存”,自古以来,凉山彝族极其依赖和信服家支在彝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职能。在凉山彝族人眼里,家支不仅是个大家庭,更是一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安全、保障成员利益的多功能集体,家支干涉成员的婚姻也是被凉山彝族习惯法允许的。彝族青年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为了能够把握自己的婚姻和婚后双方亲属之间能够友好往来,也会首先考虑对方的等级和家支力量。家支的全程参与也使得婚嫁彩礼在历经千年后依然保留下来。而且,家支作为成员家庭的利益拥护者,会团结起来一致保护每个家庭的利益,如有其他家支男子看上其家支成员中的女儿,家支中德高望重、能言善辩的成员会一同前去商议,为家支争取更高的彩礼,男方家支也会尽力去维护男方的利益。从这一角度看,对婚嫁彩礼的干涉是其维护家支成员利益的体现,婚嫁彩礼也就成了其发挥职能的途径之一。
综上考虑,娶妻给钱是凉山彝族社会婚姻制度的一大原则,凉山彝族婚姻制度对婚嫁彩礼的给付与否做了明确规定,因此,无论从普遍的存在性还是现实的合理性而言,婚嫁彩礼在凉山彝族社会婚姻制度中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
3 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调查分析
3.1问卷情况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本次研究总共发放问卷30份,有效回收23份,问卷回收率为77%。电话采访20人,现场采访15人,考虑到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可用网上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也采用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称为州政府)正进行的网上调研问卷。发放问卷较少,原因有:
第一,凉山彝族婚姻习俗和婚姻制度都大同小异。据我对凉山州彝族婚姻情况的访谈,凉山彝族在婚姻习俗上都大同小异,婚姻制度都和家支有紧密联系,特别在婚嫁中的彩礼问题上,差别甚微。一方面这就允许我选择就近或方便的地点发放问卷,鉴于此,我选择在凉山州M县县城随机发放问卷。另一方面这使得我可以通过分散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来弥补问卷的数量缺陷。
第二,凉山彝族自治州知识普及率还相对较低,特别在农村村民识字的较少,不便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因此,本研究通过电话采访、现场访问等方式展开查,问卷的发放量较少。
10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3.2调查对象情况
凉山彝族家支是按父氏联接而成的,在子女婚姻问题上,父亲更有发言权,如彝族谚语所说:“养女是母亲的事,嫁女是父亲的事”。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男性上。为了问卷更具代表性,本研究的问卷也保证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
考虑到本次研究发放的问卷较少,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调查对象在性别上保证了男女兼有,发放问卷30份,有效回收问卷23份,包括17位男性和6位女性,电话采访20人,包括12位男性和8位女性;现场采访15人,包括8位男性和7位女性。在年龄上,也保证了年龄分布的广度,问卷和访谈对象年龄从18---72岁均有分布。在职业上,包括农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村组干部、学生等,职业分布的多样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在本研究以下部分中出现的如A先生、B女士等称号是代指访谈对象。
人
图1.调查对象职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3.3凉山彝族婚嫁中高价彩礼现状分析
3.3.1您认为当前凉山州婚嫁过程中高价彩礼程度如何 (1)本研究结果
图2.凉山彝族婚嫁高价彩礼程度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