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彩礼主要通过银两、牲畜等方式进行支付,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钱支付成为彩礼支付的主要方式,且支付的彩礼数目越来越大。近年来,婚嫁彩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给未婚男士极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有的家庭为了给儿娶妻,不惜债台高筑,使得刚能解决温饱的家庭又因婚返贫,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因婚而产生的债务很有可能转移给新婚家庭,导致新婚家庭因债务累积而外出打工挣钱,涌向发达城市,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

纠正凉山彝族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婚姻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但是,它又不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往往受制于传统,具有滞后性①。”,到1956年民主改革,凉山彝族社会仍是奴隶制社会。有学者认为凉山彝族奴隶制在婚嫁中表现为: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我认为,除了以上表现之外,凉山彝族时下盛行的高价彩礼是奴隶制的产物,它不仅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现状,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已演变成为一股奢靡之风,加剧了凉山彝族社会贫富差距和内部矛盾,阻碍了凉山彝族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纠正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念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极为有利。也正因为如此,2012年,在凉山州美姑县,深感当前彝族婚姻中女性结婚彩礼过高的300余位德高望重家支头人聚集在一起,用凉山彝族传统的“蒙格”(聚会商议)的方式,决定将婚嫁彩礼限制在两万元以内。

综合以上分析,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过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2)学术价值

本研究在凉山彝族彩礼过高问题已然成为凉山社会公共问题的大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研究通过梳理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现状,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过高问题进行总体把握,有益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高价彩礼这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问卷研究对凉山彝族人对高价彩礼的看法进行一定的把握,无疑对研究凉山彝学与婚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2文献综述

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飙升给彝族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消极作用,婚嫁彩礼问题也愈加凸显。引起了关注凉山彝族婚姻问题的族人和学者的注意。冯敏的《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围绕“身价钱”,从其历史流存到现状分析,得出了身价钱对凉山彝族婚姻极为不利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通过教育,在思想上予以疏导、用乡规民约进行约束、领带

①戴庆厦.中国彝学.第一次印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04

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干部起表率作用等,深刻强调了“身价钱”是“彝族自主婚沉重的枷锁”②、“属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难点问题”③。张邦铺在《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费及其法律调适》(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1期)中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彝族婚嫁中的“身价费”与我国现实的冲突,指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费”与婚姻法、经济观念、社会文化的冲突以及对婚姻家庭的不利影响,直指彝族婚姻中“身价钱”,并提出应对其进行改良,让彝族婚姻制度符合法律规范。另外,马鑫在《浅析凉山彝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研究成果)中指出,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已经不只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象征:凉山彝族的婚姻变成了社会商品交易市场,根据每个女孩的长相、教育程度、家支势力等因素标上不同的价格,并进行相互攀比,甚至有不断发展之势。基于这样的事实,他呼吁,凉山彝族地区的人民应该理性看待婚姻,在继承与发展优异的传统习俗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李浩淼的《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调查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为例》(前沿,2012年第四期)对凉山彝族“身价钱”的探讨较具代表性。他首先从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对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阻碍作用展开讨论,然后对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和成因分析,对规范凉山彝族婚姻制度和“身价钱”问题给出了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以上研究论文的重点直指凉山彝族婚姻中“身价钱”的不合理和对彝族社会的重要影响,给我的研究提供了直接参考。此外,李绍明、冯敏的《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家庭形态与现代化题》(《思想战线》,1990年第6期)挑明了高额“身价钱”背后的跟风和炫耀等不良风气。彭逢铭《当代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的特点和趋势》(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和蔡华《论彝族旧婚姻伦理对青年教育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部分章节也道明了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的奴隶社会私有社会形态的烙印。

其余文献更多对凉山彝族的婚姻习俗和婚姻制度两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参考。 (1)婚姻习俗方面

普忠良《中国彝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中涉及到彝族的婚俗形式、婚前男女社交、婚前、正婚、婚后等阶段的礼俗,全面还原了彝族的整个婚姻过程的习俗及礼俗。贾仲益的《中国少数民族婚俗》(上海传播出版社,2007年)通过总结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婚俗,其中很好

②冯敏. 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6

③冯敏. 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身价钱问题研究.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6

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的总结了彝族族内通婚、抢婚、哭嫁等婚姻习俗。阿里瓦萨(刘正发)在《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田野调查——三十三位凉山彝人访谈录》中,通过田野调查,实地采访了三十三位彝人,其中针对“您怎样看待凉山彝族婚姻缔结情况”的问题,采访了凉山彝族人,展现出了凉山民间群众对婚姻的看法和意见。巴莫阿依莫、巴莫曲布莫、巴莫乌萨莫《彝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在婚姻礼俗这一章节通过从婚前的社交到离婚的具体阐述,道出了彝族婚姻的具体习俗情况。戴庆厦《中国彝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从两个方面对彝族婚姻做了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是从彝族民间文学《孜孜尼乍》、《妈妈的女儿》、《阿诗甘伟》等妇女题材的作品入手,写出了妇女在彝族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说明了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妇女反抗买卖婚姻制度,正如文中所述:“这与彝族社会形态和婚姻制度是相应的”。另一方面在彝族古代婚姻形态试探和对当代彝族婚姻文化变迁的考察这两章节中,分别从血缘婚、对偶婚等婚姻形态和传统文化对彝族婚姻习俗的冲击及变迁,阐述了彝族婚俗的发展历程。 (2)婚姻制度方面

袁亚愚《当代凉山的社会和家庭》(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在婚姻和家庭这一章中,通过比较人类婚姻形式和凉山彝族旧有的婚姻制度,得出:作为各种婚姻所产生的后代,一降落人世就属于他们父辈的血缘家支等级,并世代固着于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关系等级秩序中,这是凉山彝族社会的血缘家支制度得以延续的原因,也使血缘关系长期发挥对社会的支配作用,从而造成社会的分割、封闭、同质性、不开化和发展的及其缓慢。除此外,文中还对凉山彝族历次婚姻改革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为本研究深入分析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林耀华《凉山夷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婚姻这一章中,对彝族重要的婚姻规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了彝族婚姻制度中的突出特点。

1.3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比较法。

(1)问卷调查法。对四川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高价彩礼问题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联系其发展的历程和彝族婚姻习俗,就其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的策略。由于本人财力有限,缺乏相应的研究经验,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访谈与电话采访为主。

(2)文献分析法。本研究的文献与资料来源主要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通过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搜集、梳理、提炼、归纳总结文献资料,对凉山彝族婚嫁中高价彩礼的研究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3)电话采访。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采集相关资料。

(4)实地采访。主要在家乡对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进行当面采访,了解相关内容。

(5)比较法。本次研究除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电话采访外,还将笔者的研究结果同凉山州政府在2015年3月针对凉山彝族高价彩礼等问题进行的调研成果进行比较研究。 1.3.2研究思路

本研究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整体梳理了该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对研究思路进行归纳。从客观的角度审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文献综述是本章节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为本研究做好基垫。

第二章为彝族及其婚姻制度简述。首先简要描述彝族地理分布情况和人口分布情况,然后具体展示了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为展开以下研究做好铺垫。

第三章为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调查分析,本章主要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分析,对凉山彝族婚嫁彩礼的发展现状进行和总结,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第四章为解决凉山彝族婚嫁中高价彩礼问题的建议,在第三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出存在的问题,本章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建议。

1.4创新与不足

1.4.1创新方面

通过对已有文献研究的收集和归纳,他们研究的重心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对凉山彝族婚姻中的风俗习惯进行研究;二是凉山彝族婚姻制度研究;三是凉山彝族高价彩礼原因研究。对高价彩礼的现状研究和社会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凉山彝族高价婚嫁彩礼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1.4.2不足之处

由于本人财力和研究能力有限,给本研究数据的搜集、梳理、归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分析问题可能不是很周全,望多多指教。

5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

2 彝族与其婚姻制度简述

2.1.彝族简述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共有彝族人口80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桂,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其中云南省彝族人口约502.8万人,占我国彝族总人口的60%。据普忠良在《中国彝族》中所述,在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也分布着大约13.7万彝族人。

彝族有丰富古老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人称自己的语言文字为“诺苏懂玛补玛”。目前,凉山地区教学使用的现代彝文共计1165字。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彝族聚居区和彝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先后建立了3个彝族自治州,19个彝族自治县以及彝族乡。在这些地区,现实行的婚姻习俗及制度大同小异,特别是婚姻制度依赖家支制度的特点也是各地存在。

2.2凉山彝族婚姻制度简述

2.2.1家支制度

凉山彝族的婚姻与家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了解婚姻制度,必须对其家支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凉山彝族有浓厚的家支观念,这里所述的家支指按照父氏血缘纽带组成的,内部禁止通婚的社会集团,因此,彝族从古到今都秉持家支外婚制,规定彝族男女择偶时,对象必须在家支范围之外。彝族男女婚姻与家庭氏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婚姻为合两族之好,亦为两族“合作”的关系。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家支观念延续下来,在彝族社会形成稳固的习惯法,每个家支的成员,必须自觉地维护家支的利益。彝族谚语中“不保护一户,全家支都保不住;不维护家支,全部被抢光”④,很好的总结了家支观念在凉山彝族中的根深蒂固。

彝族的家支由众多的家庭单位组成,从属某一家支的家庭会定期以彝族特有的“莫耿”的形式聚在一起,商讨家支内应对各种问题的措施,协商一致后写成成文规定供家支内部运用。以我亲自参加的“莫咯惹索莫耿”(我的家支)为例。通过前期协商决定,“莫咯惹索”决定于2011年7月在冕宁县集中进行“莫耿”,这一天家支内的所有家庭必须有代表到场,每个家庭的男性按人头每人凑30元以供开销。当天年轻人都去杀猪宰牛,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一起商讨相关事宜,派一名识字的做记录,整理成文公之于众,如大家有另外的想法可以当场提出,经协商决定取舍。当天老人们就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商讨,最后整理了多达30

④ 姊妹彝学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一次印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69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浅论凉山彝族婚嫁中的高价彩礼问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22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