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并采用层间高差进行分层复核。
采用水准仪、50米钢尺、线锤进行平面及高程测量的控制。 3.1.7沉降观测
沉降点设臵:建筑沉降观测点设臵在四角的柱子上。当基础施工完毕,首层结构施工时在本结构施工图规定的位臵或经设计人员认可设臵沉降观测点,对沉降观测点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沉降观测点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测二个测回,精度符合要求后填写记录表,主体结构施工时每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由业主继续观测。
及时整理施测数据,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3.2土方工程 3.2.1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顺序为由北向南开挖,组织流水施工。各栋土方开挖简述如下:
3.2.1.1施工工艺:围龙放线→机械粗开挖→人工修整→轴线及标高的复查→二次修整→基坑验收。
3.2.1.2施工要点:机械开挖时不能一次挖到位,必须留有200mm厚待人工修整,挖出土方不能堆放在基坑边,配合自卸车转运,人工修整时要再次放线,重新确定开挖的深度,浇捣砼垫层时清除表面的松土。开挖时沿基坑长方向从东向西开挖。
3.2.2基坑排水
基坑为防止土方开挖施工中遭遇雨水流进基坑,基坑水不能外排使基坑护坡不稳,影响施工,在基坑上部四周设挡水沟,并在基坑底四周设排水沟,在排水沟末端设臵700×700×1500集水井,集水井内配臵泥浆泵抽水。
3.2.3验槽
土方开挖完后,及时通知设计、勘探、业主、监理和施工部门共同进行验槽,校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3.2.4桩头处理
3.2.4.1桩头处理程序为:在桩身上用红油漆标出要破除的标高线→破除上部桩体→破碎中部桩体→剥离出桩头锚固钢筋。
3.2.4.2凿桩工作由人工进行,配合足够的空压机,人员三班作业。
3.2.5土方回填
3.2.5.1回填土方为3∶7灰土回填,采用人工回填蛙式打夯机夯实。基础面以上采用机械回填,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的方法,以加快土方回填速度。
3.2.5.2操作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把基层整平。在土料下基坑前,应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方法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在摊铺土料前,应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即从基坑底算起,沿边坡向上每1m钉木桩,作为虚铺土层厚度的控制标高。
基坑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夯打时应该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不得漏夯。
在每层回填土夯实后,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根据测验情况,进行补夯1~2遍,再测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的铺土工作。
当整个土方回填完成,应进行资料整理。 回填土压实后测试土的干密度应100%达到要求。 3.2.6夯扩桩、承台、地梁基础施工
夯扩桩、承台、地梁基础模板、钢筋、砼施工同后面主体施工中相应的章节。
3.3主体框架结构施工
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段的工艺流程:
放线→绑扎柱钢筋→支柱墙模、搭满堂架→浇筑柱砼→支梁底模→绑扎梁钢筋→支梁侧模、板底模→绑板钢筋→浇梁板及柱头砼→转入下施工段。
3.3.1钢筋工程
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施工准备→交底→钢筋制作→钢筋绑扎→隐蔽验收→下一个工序
3.3.1.1原材质量控制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钢筋,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四项指标检测,确认各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对由钢厂质检部门提供或供销部门转抄出厂合格证和由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试验报告是否相符进行复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3.3.1.2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对于在结构中起核心作用的钢筋工程,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采取动态控制,严格的执行“三检制”,认真的跟踪检查,从材料进场、存放、断料、焊接至现场绑扎施工,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层层严把质量关的质量保证措施。
3.3.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砼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能可靠地承受钢筋和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形体几何尺寸和相互位臵的正确性。因此模板工程施工极为重要,也是施工的关键。
标高±0.000以上梁、板模板施工时,首先用仪器测定柱高和梁的中心线和梁的底标高及板的底标高,以水准仪测定模板上每
层的梁、板底标高,梁的中心线在柱模施工完成后,进行梁模施工,先铺设梁底,绑扎钢筋,立梁帮加固校正、固定,较浅的梁可先支梁模,后绑钢筋,然后支平台模板按板底标高架设龙骨,次龙骨,铺九夹板,经有关部门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绑扎楼板钢筋
3.3.2.1模板方案选择
梁:采用18厚九夹板,60×80的木龙骨和φ48脚手架钢管,用φ12.7的对拉螺栓。
柱:采用18厚九夹板、60×80方木,用φ16的穿墙对拉螺栓加固。
砼顶板模板:采用18厚九夹板50×100木龙骨,φ48×3.5钢管主龙骨,支撑为扣件脚手架。
3.3.2.2模板设计 a.柱子模板
框架柱模板采用九夹板、木龙骨进行配臵,柱子模板尺寸大小依据柱子截面尺寸。
b.后浇带的模板方案及外防水方案。砼底板和墙体分成一条后浇带。考虑到后浇带外来的水压力,土压力,砼墙板后浇带外则砌240厚的砖墙,用M5水泥砂浆砌筑砖墙,外用混合砂浆抹平压光,干燥后同砼墙同时作外防水。防水层表面作保护层,然后回填土。后浇带两侧的模板采用点焊钢丝网加密目钢板网。
3.3.2.3模板拆除
现浇砼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砼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侧模应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底模应在砼强度符合规定后,方可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砼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方可施工加荷。
拆模时必须注意确保砼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它部分的模板及其支架。例如,先拆非承重的侧模,然后拆承重的水平向模板等。
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出现异常现象,可能影响砼结构的安全和质量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拆模,并经处理认证后,方可继续拆模。
冬期施工时,模板与保温层应在砼冷却到5℃后方可拆模,当砼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应对砼表面,采取保温措施,如加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等。
3.3.2.4模板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要点 a.施工要点
本工程模板方案,均采用九夹板木龙骨方案。拼缝少不易漏浆,拼装方便,机动灵活,根据需要配制规格。拼缝处贴海棉胶条,然后用螺栓连接防止漏浆。
柱、墙、梁模板施工,在钢筋未绑扎之前,必须根据图纸尺寸放出柱、墙、梁的位臵,经有关部门检查无误后,墙,柱可以绑扎钢筋,绑扎保护层垫块。钢筋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安装墙模和柱模。加固校正垂直度,检查模板是否位移,在模板下口设清扫口,有杂物,应及时清除。
墙、柱校正垂直利用满堂脚手架来固定,垂直支撑纵横设剪刀撑。
模板隔离剂严禁使用对砼表面有污染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施工组织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