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杲》中,向杲之所以能够“毛革顿生,身化为虎”,乃是强烈的复仇欲望使然。他的庶兄向晟被庄公子活活打死,他到官府申冤,庄公子“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于是向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唯思要路刺杀庄”,而庄公子又戒备甚严,无法下手。在这种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向杲穿上道士授予的布袍,顿时变为一只猛虎,吞掉了公子之头。《促织》中,走投无路的成名费尽心血才捕得一只救命的蟋蟀,不料被九岁的小儿扑死,一家人顿时陷人绝境。为了解救全家人的性命,成名之子化为蟋蟀,但他“气息掇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这只蟋蟀虽个头不大,却战绩辉煌,献入宫中,皇上赏赐有加。成名一家由此暴富。《席方平》中,席方平出于为父报仇的目的,使灵魂来到冥间,自狱吏一直告到冥王,终于感动了天帝殿下九王.由二郎神为其申冤。
由此看来,人之所以幻化为非人,乃是因为现实中的人受到了社会的压迫和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借幻化为异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助幻化赋予人们以超自然、超现实的力量,去向敌人和邪恶势力复仇,去争取自由和幸福,但是最终仍然使幻化物回到人世,仍将希望建立于此生,仍是充分肯定着人的价值。因此,这种人幻化为非人,与前面分析的非人幻化为人并不矛盾,都体现着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2.寄希望于现实生活,故愿望实现之后回归人类
经过幻化之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愿望,他们又便回到到人的本身。《向杲》中,他报仇的目标实现之后,作者并未忘记恢复向杲的原身,所以,向杲化为猛虎之后,仍担心前身“葬于鸢,时时逻守之”。猛虎吞掉庄公子之头后,被人射死,而向杲却“恍若梦醒”,得以复活。作者最后议论道:“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为达到复仇目的,不妨暂时为虎,但目的实现后,应当生返,不应死去,否则便是“千古所悼恨”之事。可见作者对人生今世看得多么重要。《阿宝》中,孙子楚爱恋阿宝,而又无计可到阿宝身边,忽见暴毙的鹦鹉,“自念倘得他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所以得到阿宝的允诺,又获得信物之后,他仍然复活为人,仍然要结为人世间的夫妻。后来孙子楚患消渴病而死,阿宝也自经身亡,作者并未停留于表彰节之上,而是让冥王受到感动.使两人再次复活。
为了达到某种正义的目的,现实中的人不得不幻化为异类,这本身也可称为一种“异化”现象。,聊斋先生并未对人生、对社会感到绝望,并未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上天、彼岸世界,而是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暂时而有效的方法。从另一方面来看,《聊斋志异》的作者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摧
共 13 页 第 6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折压抑的文学家 ,寄人篱下,生活困顿,满腹牢骚,然而他却总不肯抛弃这苦涩的人生[7]。不仅自己没有抛弃,还要使那些异类来尽情享受这并不总是那么甜美完满的人生,还要使那些脱离“苦海”的灵魂重新返回人生。
三、聊斋志异幻化描写的作用
蒲松龄写狐鬼故事,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元一六四四年,腐朽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满洲贵族集团与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勾结,篡夺了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的统治者在征服各族人民的过程中,伴随着大屠杀、大掠夺,激起了各地人名的猛烈反抗。一个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贵族集团,要统治一个偌大国家,压制磨灭其他名族人民的反抗意识,便成为维护统治的关键。因此,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野蛮残酷的“文字狱”。蒲松龄处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要说话,很容易遭到杀头、满门抄斩的大祸[8];不说话,又实在无法抑制胸中的悲愤。为了反映这种现实,作者运用幻化这种艺术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鬼怪故事,这些幻化的鬼怪故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的作用。
(一)揭露吏治腐败
《聊斋》以其幻化的艺术方式结合人物形象,对封建吏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写的是阴司、却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是幻化,却是更高层次的真实。如在《公孙夏》中,写一个市侩以巨资纳得城隍肥缺,车服弦耀地携美妾上任。帮他钻营者“称督抚皆某最契之交,但有孔方兄(钱)在,何问吴越桑梓矣 。这段鬼话把官场钱能通神的事实揭露得鲜血淋漓。《聂政》写的是有“昏德”的怀庆潞王抢劫民女,聂政从坟墓中出来打抱不平的事。此篇写法与六朝志怪手法相似,只进行了简单平直的记载,没有渲染铺陈。然而却隐含了许多政治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伍秋月》中皂隶对在押少女的猥亵,恰恰是对人间狱吏的写照。用幻化的灵魂把官吏剥得体无完肤的是《席方平》。席方平为
共 13 页 第 7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父与羊姓豪绅在阴间打官司,狱吏受贿,日夜拷打席父。城隍受贿,对席父用尽酷刑。席父在阴间的遭遇,不过是人间官府鱼肉人民的实录。《王十》中,王十感慨“朝廷上无慈惠之师,而听奸商之法,”让阎罗处罚阴司暴官奸商,让他们到阴司“淘奈河”,给“上漏国税,下蠹民生者”以应得的惩罚。这些事实正是对封建吏治本质的深刻揭露与形象概括,正是因为幻化手法与鬼魂形式的被采用,才使《聊斋》中的一些关于吏治的作品,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光彩。
(二)鞭挞科举不公
幻化是蒲松龄的表达愤怒的投枪。它以鬼魂形式和奇幻情节,剥去掌管读书人命运的“文司”鬼面。如《司文郎》写道:“梓潼府中缺一司文郎,暂令聋童置篆,文运所以颠倒。《于去恶》中写阴司招考帘官,三个千百年来为人熟知的鬼,被作者信手点派成了新角色。派天聋去掌管文司官印,其昏聩程度可想而知;派不识字的钱癖和桥与盲人师旷去审阅考卷,必然目不识文和以钱取人。文运司里暗无天日,于是作者展开想象,让张飞横矛立马去“裂辟地榜,宁知文昌事繁,需侯(张飞)固多矣。”在《公孙夏》中,关羽张飞两位武将的英灵被作者拉去做荡涤文场污秽的救星,这更是奇幻之极的想象。可是,“想象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派张飞去撕裂地榜的想象,使另一位文学大师联想到科举制度的不可救药。 《司文郎》中的瞽僧乃鬼,前世为文章大家,他能以鼻嗅鉴定文章优劣。当他嗅到余杭生之文时,“笔格格而不能下,再焚,则恶之。”余杭生偏偏高中,并趾高气扬地向盲生炫耀。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诚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文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余杭生搜之,只得八九人。生曰:“如有错,以何为罚?”僧愤然曰:“剜我盲童去!”生焚之,每一篇,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愕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从下部出矣!”这种只能“从下部出”的屎尿文章恰好是余杭生的老师写的。那位前朝名家讥刺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贾奉雉》写名士贾奉雉屡试不第,于是他将落榜卷中的“泛滥不可告人之语”连缀成文,竟然因之高中,这是讽刺科举取士“黜佳士而进凡庸”的实笔, 《司文郎》的鬼嗅文章则是虚笔,两文对科举不公的讥刺,有异曲同工之妙。《聊斋》揭露科场黑暗丑恶的幻化故事,真是鬼影憧憧,怪诞不情。但是,它对现实中科举制度本质的揭露,比任何照相似的实录更为刻骨尽相,入木三分。
共 13 页 第 8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三)展现人物特殊心理
1.幻化变形的特殊心理
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描写变形的故事甚多,但很少作为表现人物特殊心理的手段。如《述异志》和《续玄怪录》等作品都写过人变形为虎,但都没有写出变虎的心理依据[9]。《聊斋》中《向杲》的写法完全不同,变虎前后都紧扣着人物的心理变化。化虎前写向杲复仇的急切心态,忽得道士授袍而身化为虎。倘按一般写法,则化虎后立即扑杀仇人可也。但作者着眼于表现其特殊心理,故写向杲自视为虎,不免心惊,然后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这就是把人物内心隐衷曲折传出。扑杀仇人之后,按志怪小说写法,让他复原成人即可,但作者不愿几笔敷衍,而是巧借仇人之剑,令虎死而向杲生,以传神之笔,写出虎还原成人之后的种种心理变化。
2.幻化离魂的特殊心理
以往写离魂的有唐人的传奇名作《离魂记》,但它很少涉及到当事人的内心活动。到了《聊斋》才把离魂作为表现特殊心理的重要手段,并一再加以运用。其中的《促织》、《阿宝》、《席方平》等篇最为突出,尤以成名之子身化促织后的特殊心理,表现得最为深切动人。成名之子身化促织虽是虚构故事,但它却有着可信的心理依据。这种变形,是成名之子在极度惊慌时的一种幻想,是人物企图摆脱绝境的特殊心理活动,而这只促织的奇特举动,也是依照成名之子可能的心理活动而进行刻画的。封建统治者的淫威,竞逼死九岁的孩子,以其灵魂出窍为代价供他们取乐,这是多么黑暗残酷的现实。斗促织本是有闲阶层人们消遣的玩乐活动,在这里却注入了深刻的悲剧心理。
3.幻化梦境的特殊心理
人皆有梦,但不易以科学态度释梦。古代志怪小说与梦多半是着眼于怪异。而《聊斋》于梦的重点,已转移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更有意义。如《凤阳士人》的主要内容,是士人外出归家的幻境变为妻子的思梦,整个梦境全是写妻子翘首盼夫的心理活动。其忧思盈怀的隐秘心态,通过梦幻写得淋漓尽致。再如《王子安》中写王子安酒醉后的种种梦幻,就表现了他中举作官,渴求富贵的隐秘心理。这种心理深深埋在意识的底层,而不易流露出来,只有在放榜前的梦幻之中才找到了尽情表现的契机。作者借狐魅的恶作剧,让王子安在醉梦中忽见报马一次又一次前来报喜,他高兴得近乎发狂,在得意洋洋大呼长班的吆喝声中,暴露了他官迷心窍的特殊心理。
共 13 页 第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结语
《聊斋志异》中的幻化描写超越了以往的志怪小说,其文笔精炼传神,历来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篇章内容短小,一般只有千把字,最长的《婴宁》也不过四千来字,而其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情节之曲折多变,思想之深刻,都邻人吃惊。它以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艺术构思,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可谓笔力夭矫,婉而成章,“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8]”。作者通过幻化这种奇妙的艺术手段,把一个个花妖狐魅从遥远的幻境引入人间,使之倏然而化,以婷婷倩女的万干风姿来到人间社会的大舞台上,使她们获得了鲜活的艺术生命,演出了一幕幕生死歌哭、荡气回肠的悲喜剧。借以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寄托个人的理想,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不愧是我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杰出之作。
共 13 页 第 10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正文论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