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阳的文化(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发现了面积达470多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期城墙遗址“洹北商城”而且又在城内南北中轴线偏南位置发掘一座“回”字形巨大宫殿建筑基址,现填补了中商考古研究的空白。另一个是盘庚迁殷以后至商亡有没有再迁都的问题。据《史记·殷本纪》、《汉书·地理志》、《帝王世纪》等记载,商朝末年帝乙、帝辛(纣王)时曾都朝歌(古沫邑)。那么《竹书纪年》所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254年,更不徙都”的说法是否可信。对这个问题,考古资料作了回答。殷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第四期即为帝乙、帝辛时代。殷墟出土的甲骨属于帝乙、帝辛时期的有4000余片,足证商亡以前国都并未离开过安阳殷墟。但文献上记载帝乙、帝辛都于朝歌也是事实。有学者指出,这是我国古代早期都城的一种体制。夏商是我国阶级社会的初期阶段,华夏主体部落统治着众多的、分散的部族和方国,国家权力还不集中,再兼地域辽阔,山川阻隔,仅有一个政治中心,难以应付统治的需要,于是形成了在主要都城以外,另建一个或几个都城。而朝歌则是商末王畿之内的一个别都,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为商王用猎宴游之处,也是安阳殷墟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纣王曾长期居此,牧野之战,纣王自焚于鹿台,商由此亡,可见朝歌地位之重要。但安阳殷墟是商王室宗庙、祭祀所在,其主要都城地位未变,是绝无问题的。这种两都或数都并存的体制,一直影响到后代,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燕下都、齐五都,汉唐时期及其以后的两京、两都、五都、四京等制度,可以说就是这种体制的演变。不过因

11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加强,形成一都独尊的局面,陪都、别都的地位仅是陪衬而已。

总之,安阳殷墟为商代后期历时254年的国都,已无可怀疑。周人由此称商为殷。

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然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为商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久到了武丁时期,征服了居住在今山西、陕北直至内蒙古河套以北的土方、方和鬼方等游牧部族,向南又征伐过江淮流域许多方国、部落,其势力东北可能达到了辽宁,西南至川峡,南抵江淮,西面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高原,其兵锋所及更远至长江以南地区,成为古代东方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与殷墟时代相当的商代遗址分布也很广,在河北中、西部,河南北、西和南部,晋西北、山东以及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都有发现,并都见到殷墟文化的成分,可见当时商王朝势力影响之大。作为古代东方大国都城的殷墟,在世界城市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安阳殷墟不仅是商王朝后期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近90年来,在殷墟出土的占卜甲骨有15万余片,已有近5000个单字,可以识定的汉字约1700字。殷墟文字相当成熟,“六书”齐备,反映了商代政治中心的高度文化。商代是农业比较发达的社会,都城殷墟周围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在宫殿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曾发现了400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

12

比较集中地堆放着,那是农业奴隶劳动工具的集中场所。同时在安阳大司空村、苗圃都出土有青铜铲。殷墟甲骨中已有禾、黍、麦等文字以及在殷墟遗址发现大量贮藏粮食的窖穴,都说明殷墟地区是商王朝的一个农业中心。殷墟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出土的家畜有牛、羊、马、猪、犬等遗骸,主要用来食用、祭祀和动力。

由于农业、畜养的发展,也推动了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同时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12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至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则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多。在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殷墟陶器制造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例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花纹精美,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奇迹。在妇好墓出土的铜器有460余件,不少是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此外,从出土的遗物反映出当时在玉雕、牙雕、纺织、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

13

平,都已达到世界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商王朝后期都城内集中了大批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人才,创造了灿烂的殷墟文明。

殷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又为商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资条件。殷墟彝器金文中出现了“市”字,甲骨文中也有“贝”字。殷墟晚商墓葬中出现过大量殉贝。大司空村发掘的165座殷墓中,有83座有殉贝,共得贝234件,其中两座墓内有铜贝3枚。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出342座有殉贝,妇好墓中殉贝近7000枚。这些大量殉贝都是以贝币形式随葬的。《尚书·酒诰》说,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甲骨文中又出现过“车”、“舟”等文字。这些产于东海之滨的殉贝,无疑是通过商业贸易,作为货币交换而带来的,说明殷墟还是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王都殷墟,留下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多,但经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料,使我们对这座3000多年的古都才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随着今后殷墟考古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今天有争议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得到解决。

殷墟在盘庚迁都以前的地名曰北蒙。迁都以后称殷。周武王灭商后,殷王室贵族迁逃,奴隶或被俘或四散,宫室宗庙区无人管理,渐为颓毁。商王后第四年,箕子朝周,路过殷墟,见宫室毁坏,生满禾黍,甚为伤感,依《麦秀之诗》以之,其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按指纣王)兮,不与我好兮。”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可见这时留在殷地的自由民,已在无人居住的宫室区种上了庄稼。昔

14

日繁华,尽为烟云。以后周公平三监之乱,杀武庚、管叔,大迁殷民,安阳商都居人皆空,于是沦为废墟,后世遂称殷墟。 战国时代邺都的初兴

商亡以后,殷都为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漳洹流域先后兴起了两个重要城市,一个是邺,一个是安阳。

古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公里三台村及其以东地,南距河南安阳市约20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城址:邺北城大部在今漳河之北,北临故漳河;邺南城北垣即北城南垣,两城相接,南城南门距今安阳县边界仅1.5公里。

邺北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代。《管子·小匡》:“筑五鹿、中牟、邺,盖以社丘以卫诸夏也。”后地属晋。战国初年邺地属魏。魏文侯七年(前439年)开始曾一度定都于此。《史记·魏世家》载,翟璜曰:“君(文侯)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时邺已置县,以西门豹为邺令。《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五相州载:“《史记》曰,魏文侯出征,西门豹守邺,即为魏都也。”当时魏国是中原一大强国,为与诸夏争霸,遂以邺城为其政治中心,经营东方。因此邺作为历史上的古都,应从战国初魏文侯时代讲起。

西门豹在邺令期间,为发展邺地的经济和安定社会做了两件举世皆知的大事。一是破除“河伯娶妇”的祸害。邺县地处漳河从太行山进入平原的地带,因河道突然变得平缓,常易泛滥为灾。地方上的乡官和巫师相勾结,谎称得为河伯(河神)娶妇,才能使漳河安宁无患。每年要向当地人民勒索数百万钱,其中二三十万用于“河伯娶妇”的仪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阳的文化(3)在线全文阅读。

安阳的文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1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