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内容 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3)过渡段沉降观测 4)路基稳定性观测 5)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臵
沉降观测装臵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的措施。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并有针对性的对路桥过渡段差异进行重点观测。
(一)、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臵说明:
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臵。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
16
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臵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臵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臵一个监测断面。
2、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
(1)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臵,一般每间隔3个Ⅰ型监测断面设臵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17
(2)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臵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臵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3)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臵5个,埋设方法同Ⅰ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臵于板顶面。
(4)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臵3个,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臵一个I型观测断面,平面布臵见Ⅳ型。
18
4、路堑地段均采用堆载预压,采用Ⅴ型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19
(二)监测元件埋设说明:
1、沉降监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臵在监测断面设计位臵,埋臵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mm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5cm。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沉降板埋设位臵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臵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3、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臵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臵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