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建筑实践工程中的整合设计。
朴素、科技——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绿色整合﹍﹍﹍﹍﹍﹍﹍﹍﹍﹍﹍﹍﹍﹍﹍﹍﹍﹍﹍﹍﹍﹍﹍﹍﹍﹍﹍﹍﹍聂金哲(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王亦知、庞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4A6工作室 )
本文以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为例,详细介绍了设计阶段所采用的绿色技术策略,包括下沉庭院设计、天然采光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形体自遮阳设计等被动式节能策略以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分项计量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主动式节能策略,同时对其它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室外渗水铺装、市政中水利用、旧建筑利用等进行了论述。
深圳万科城四期绿色住区得实践与思考﹍﹍﹍﹍﹍﹍﹍苏志刚(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万科城四期项目历时近6年的全程绿色实践历程,其间见证了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实施。项目最终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3星设计标识住区、第一个绿色3星评价标识住区。深圳万科城四期从生态设计、技术研发、施工及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从开发到技术的多层面思考与总结,包括绿色建筑如何能够更好地实施、对节水等技术研发实践的理解、深圳万科城四期作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价值启示等。
从大沽船坞到大沽绿坞——天津大沽船坞城市设计﹍﹍﹍﹍﹍﹍﹍朱文一、李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本文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大沽船坞文体传媒园”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赛方案,从城市设计角度介绍了方案构思,滨水低碳城市设计策略和工业遗址保护等内容。
人物专访
“从生态到低碳”:住宅产业的发展——专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聂梅生会长
博士生论坛
传统住宅生态策略效果实测分析——以四川成都水井坊传统住宅热物理环境测试为例﹍﹍﹍﹍﹍﹍﹍﹍﹍﹍﹍﹍﹍﹍﹍﹍﹍﹍﹍﹍﹍﹍﹍﹍﹍﹍﹍﹍﹍﹍﹍﹍﹍﹍朱宁、潘曦、毛晓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以四川成都水井坊传统住宅热物理环境的实地测试为例,解读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住宅所使用的“适宜技术策略”及其实测的效果。首先是合院布局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之前就削弱部分外界热量的冲击,形成了比开敞街道略微阴凉的院落微气候;其次是建筑维护结构做法主要用于应对夏季湿热室外条件,形成了以木骨泥墙、干摆瓦、镂空门窗为主的通透维护结构体系,遮阳、通风的功能胜于保温、隔热功能;进一步,本文也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发现了热感觉测试结果与热舒适性量化指标分离的现象,并且尝试做出一些解释。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秋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实践中关于生态城市的两个习惯性误解﹍﹍﹍﹍﹍﹍﹍﹍﹍﹍﹍﹍﹍﹍﹍﹍﹍﹍特邀评论员_殷冬明
特约专稿
Cool Spot邻里社区设计—— 一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规划方法﹍﹍﹍﹍﹍﹍﹍﹍Eliot ALLEN
名为“冷汇(Cool Spot)”的综合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的规划方法能够在公共会议上实时计算出规划中的未来社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方法可以协助项目小组人员收集和整合气候友好型城市规划发展的信息。“冷汇”是指通过集多模式出行环境和清洁能源供应为一体的节能建筑,使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当前社会指标的社区。该方法被运用于伊利诺伊州埃尔本(Elburn)一个300 英亩的站点交通区域,以计算机软件INDEX 为手段并通过一系列公共专家系统进行案例研究。项目小组人员表示,该方法辅助选择的交通区域规划方案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低于时下社区排放量的32%。该方法体现了对有关交通及土地使用中可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立法的响应,如对加利福尼亚州参院375 号法案中的可持续社区策略的响应。
可持续建筑——一个首要全盘考虑空间而非技术的问题﹍﹍﹍﹍﹍﹍﹍﹍﹍﹍Walter UNTERRAINER
本文从德国和阿尔卑斯地区的太阳能光伏电板使用现状入手,结合3 个与能源效率及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项目分析,提出可持续建筑不仅要从能源的角度考虑,更要从各个层面去思考,采取与项目特色相匹
配的因地制宜的措施,对可持续性及能源课题进行了整体化全面的考虑。这是当今欧洲的建筑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学术研究
生态有大美——低碳、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营造艺术﹍﹍﹍﹍﹍﹍﹍﹍﹍﹍﹍﹍﹍﹍﹍﹍﹍﹍戎安
“大美”是不可替代的“绝对美”和“本质美”。自然之“大美”赋予人类无限的遐想空间,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去追求、去创造生活。人类发展经历了依附自然环境,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以自然与艺术和谐的自然审美为特征的地域性发展阶段,这种审美价值实现过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曾几何时,人类改变了自已的发展轨迹,依赖对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谋取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新的发展目标,遵循机械审美逻辑发展人类生活,机械审美替代了自然审美,国际式发展替代了地域性发展并覆盖了全球。现代化的人类,在取得了巨大物质欲望满足的同时,其自身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境污染亟待净化、空间板结亟待软化、景观混乱亟待美化、形态破碎亟待统合、物种消亡亟待拯救、文化沦丧亟待复兴。回顾自身发展的生态足迹,人类必须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发展方式,重构一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新的复合生态系统——低碳生态人居环境。建构以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审美哲学为基础的新型科学发展体系,寻求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的适宜性的新生活逻辑,依托创意去创造新的美好未来。和谐、共生、共存、福祉、美好将是未来人类新的生态足迹,低碳生态人居环境营造艺术学将创造“生态之大美!”
绿色建材
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赵金平、谭丹君
本文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的研究开发”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
我国目前环保板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零石棉复合纤维增强外墙板、薄型微晶玻璃板材和干挂
空心陶瓷板3 种新型环保板材的工艺路线、关键技术及产品性能指标,并列举了应用示范工程。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具有天然资源消耗少、生产能耗低、施工便捷、健康安全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工程案例
21世纪都市公园于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设计理念及实践经验——美国加州“橘郡大公园”的探讨及借鉴﹍﹍﹍﹍﹍﹍﹍﹍﹍﹍﹍﹍﹍﹍﹍﹍﹍﹍﹍﹍﹍﹍﹍﹍﹍﹍﹍﹍﹍﹍﹍﹍﹍﹍﹍何铭育、黄惟、王静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州橘郡大公园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具体设计理念及实践,包括从社区参与、污染物清理、水资源再利用管理、栖息地复原、可再生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投资融资及维护经营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林敦第四街创意工坊﹍﹍﹍﹍﹍﹍﹍﹍﹍﹍﹍﹍﹍﹍﹍﹍﹍﹍﹍﹍Alan PULLMAN, Michael BOHN
毗邻长滩市中心核心区和东村艺术区的林敦第四街创意工坊代表了城市老化街区的新旧交融互补。通过对3 栋废弃的建筑物的适应性再利用,将其改造成围绕着中央步道和公共庭院的8 个创意办公和商业场所,更新了原有的结构,使现代建筑特征与历史元素有机结合。其遵循了多种可持续设计原则,也是第一个自愿遵循城市绿色建筑政策的项目。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新篇章——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为例﹍﹍﹍﹍﹍﹍﹍﹍﹍﹍﹍﹍﹍﹍﹍﹍﹍﹍﹍﹍﹍﹍﹍﹍﹍﹍﹍﹍﹍﹍﹍﹍﹍﹍﹍﹍﹍﹍﹍﹍﹍﹍﹍﹍﹍﹍﹍陈萃菁、林庆国、陈文建 等
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就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在2006 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推出了“活跃、美丽、洁净”全民共享水源计划,掀开了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的新篇章。本文简要介绍了此计划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其核心设计方法——水优化城市设计,并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两个具体项目为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简介(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