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的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阅读对话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更不能受40分钟的课堂所羁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语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间的相关相克的联系之后,适时地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搜集生活中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这样延伸性的阅读设计,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生态平衡”这一本来是陌生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于学生的育人功能。可谓一举而多得。)
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过了十万只
↓
△ 八千只病鹿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19 放飞蜻蜓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8】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3、 初读,理清脉络:
(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 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 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69】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
(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 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 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 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好?”
生字学习合作探究难句赏析知识殿堂拓展延伸结束下一页反思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习作6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0】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 指名发表看法。 4、 读例文,再交流。 (1) 学生自由读。 (2) 指明朗读。
(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71】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 好朋友之间互改。 2、 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练习6
教学要求:
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2】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 师生明确题意。
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 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三下语文第六单元备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