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電極本體接收電子而帶負電。
(2) P
(3) P=P時,沒有產生任何變化
設金屬與溶液的界面所形成的電極電位為E,當1 mole金屬溶入於 溶液中,則界面所通過的電量為nF , n為金屬陽離子之價數,即電子之 轉移數,F為法拉第常數,此時所作功等於nFE,也等於下式:
pp n F E= ? pVdp=RT ? pdp/p=-RTln P/P \\ E=RT/nF ln P/P n+即金屬陽離子之活度(activity)為 aM活度係數為K,則P= KaM於是 n+ n+E= - RT/nF ln p/KaM =- RT/nF ln P/K +RT/nF ln an+ M n+=1,E在標準狀態時,即aM0稱為標準電極電位E ,即 E=- RT/ nF ln P/K + RT/nF ln 1 =-RT/nF ln P/R 所以純金屬的電極電位用上列式子表示: 非純金屬電位則為:
E=E+RT/Nf ln aM M 式中為aM為不純金屬之活度
0n+/ a
2.4.4.4電極電位在熱力學的表示法
電極反應是由氧化反應及還原反應所組成.
例如Cu ? Cu+2e 還原狀態 氧化狀態 可用下列二式表示之 :
++
-
o o o o Cu(R) Cu+2e 氧化反應 ++-++- Cu? Cu+2e 還原反應
例1: 氧電極反應之電位 1/2O2+H2O+2e2OH -? - 例2: 氯化汞電極反應之電位 Hg2+2+2e-? 2 Hg E=E0- RT/nF ln a /a+2Hg(s)Hg2 例3: 氫電極反應之電位 1/2H2(g) ? H+e 0++- 1/2(g)E=E-RT/F ln aH/aH2
2.4.4.5 電極電位之意義
(1)電解電位分類為三種:
M/M即金屬含有該金屬離子的相接觸有二種形式:? 金屬與溶液間之水大於金屬陽離子M與電子的結合力,則金屬會溶解失去電子形式
+n
+n
金屬陽離子與水結合成為M等浸入酸..鹽類水溶液
+n?
xH2O,此時金屬電極獲得額外電子,故帶負電這類金屬電極稱之陰電性,如Mg.Zn.及Fe
時產生此種電極電位Mt M(aq)+ ne· 金屬與溶液的水親合力小於金屬離子M與電子結合力時,金屬離子會游向金屬電極得到電子而沉積
在金屬電極上,於是金屬電極帶正電,溶液帶負電o
+n-+n
(2)金屬M與難溶性的鹽MX相接觸,同時MX又與陰離子之KX相接觸,即(M x MX,KX) 如 化汞電極(Hg2Cl2) o
++
++
+2
+3
(3)不溶性金屬,如Pt,與含有氧化或還元系離子的溶液相接觸,例如Pt x Fe.FE或Pt x Cr,Cr等o
2.4.4.6 界面電性二重層
在金屬與溶液的界面處帶電粒子與表面電荷形成的吸附層, 偶極子的排列層以及 擴散層等三層所組合的區域稱之為界面 電性二重層。
2.4.4.7 液間電位差(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又稱之為擴散電位差(diffusion potential),係由陰離子與陽 離子之移動度不同而形 成之電位差,通常溶液之濃度差愈大 ,陰陽離子移動度差愈大,則液間電位差愈大。
2.4.4.8 過電壓(overvoltage)
當電流通過時,由於電極的溶解、離子化、放電、及擴 散等過程中有一些阻 礙,必須加額外的電壓來克服,這些 阻礙使電流通過,這種額外電壓消除阻礙者稱之 為過電壓。此種現象稱之為極化(polarization)。此時陰極、陽極實際電 位與平衡電位之 差即為陰極過電壓、陽極過電壓。
過電壓可分下列四種:
1.活化能過電壓(activiation overvoltage)
任何反應,不論吸熱或放熱反應皆有最低能障需克服 ,此能障稱為活化能,在電 解反應需要額外電壓來克服活化能阻礙,此額外電壓之活化能過電壓,可用Tafel公式 表示:
g act=a+b log i b為係數,i為電流, g act為活化能過電壓其電流i愈大 g act愈大,電鍍中 g act佔很小一部份,幾乎可以忽略,除非電流密度很大。 氫過電壓(hydrogen overvoltage),在酸性水溶液中陰極反應產生 H2氣體,此額外之電壓稱氫過電壓,即 g 式中 g H2==氫過電壓 Ei=實際電壓 Eeq=平衡電壓 H2=Ei-Eeq=Ei-Eeq在電鍍時由於氫過電壓的原因使氫氣較少產生,而使許多金屬 可以在水溶液中電鍍。 例如鋅、鎳、鉻、鐵、鎘、錫、鉛。
2.濃度過電壓(concentration overvoltage)
當電流變大,電極表面附近反應物質的補充速度及反應生成物 逸散之速度不夠 快,必須加上額外之電壓,以消除此阻礙,此額外 電壓稱濃度過電壓。在電鍍時可增 加溫度即增加擴散速率,增加濃 度,攪拌或陰極移動可減少濃度過電壓,電流密度因 而提高,電鍍的 速率也可增加。
3.溶液電阻過電壓(solution resistance overvoltage)
溶液的電阻產生IR電壓降,所以需要額外的電壓IR來克服此電 阻使電流通過,此 額外電壓IR稱之溶液電阻過電壓。在電鍍時可增加溶液導電度,提高溫度以減少此電阻
過電壓,有時此IR形成熱量太多會使鍍液溫度一直上升,造成鍍液蒸發損失需冷卻或補 充 液。
4.電極鈍態膜過電壓(passivity overvoltage)
電解過程,在電極表面會形成一層鈍態膜,如A1的氧化物膜 ,錯離子形成之阻力 膜,此等膜具有電阻需要額外電壓加以克服 ,此種額外電壓稱之為鈍態膜過電壓。
2.4.4.9 分解電壓(decomposition potential)
電壓愈大,電流愈大,反應速率也愈大,其電壓與電流的關係如圖所示。 E點之電壓稱之分解電壓,亦稱之實際分解電壓(praticaldecomposition potential),然而要 產生電流I所需之電壓為:
o EI=E0+g TOTAL g TOTAL= g c + g a + g conc. + IR E0=Ec-Ea 式中: o o o o o o o E0=平衡電動勢 Ec=陰極可逆電極電位 Ea=陽極可逆電極電位 g a=陽極過電壓 g c=陰極過電壓 g conc.= 濃度過電壓 I=電流強度 R=電阻
例1:使用銅做陽極,硫酸銅溶液鍍銅,其欲產生電流I所需之電壓為: EI=E0+g c+g a+g conc.+IR EI=g c+g a+g conc+IR 因Ec=Ea Ea=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镀基本原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