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罢官后的生活
罢官以后,他不谈国事,仿效魏晋名士,过着放浪形骸的日子,讲着狂妄的话。这样狂放不羁的言行,令人不解,其实是发泄内心愤懑的“佯狂”,有如竹林七贤一般。他写的一首小令中的一句话透露了当时的心境:
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 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 刚方,奚落了膺和滂。 荒唐,周旋了籍与康。
因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无法辩白,只有以此来麻醉自己。末两句指东汉清流李膺、范滂,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用以自况。这是他真实的心态。
经过政治风浪的冲击,康海已经彻底看破仕途。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的弟弟兵部侍郎杨廷仪,路过武功县,康海设宴招待,还自弹琵琶助兴。杨廷仪乘着酒兴说:家兄比来殊为挂念,何不写一封书信,由我从旁推荐。康海仿佛受到奇耻大辱,怒不可遏,把手中的琵琶向他掷去,把椅子砸得粉碎,杨廷仪吓得踉跄而逃,他在后面边追边骂:吾岂效王维,假作伶人,借琵琶讨官做耶?退入屋内后,口中还喋喋不休:再也不想见到这个四川佬!尹守衡评论道:“君子以是益知(康)海之不能降志(刘)瑾也。”言外之意,把康海列入“瑾党”是天大的冤枉。
焦竑写的《国朝献征录》中的<康海传>,有一段话值得注意:“(康)海爱人之心长,而自好短,尝援人于死,而获生者数人,非望其报也。生者或顾谤其为交(刘)瑾,忌者征焉,自是陷于网罗而不可解矣。”这里所说的“顾谤其为交瑾”的“获生者”,其中就有李梦阳。此事见于张岱《石匮书》:“(康)海既生梦阳,及罹党祸,而梦阳不为别白,反加讥讪,故(康)海为《中山狼》杂
剧,以刺梦阳。”同为“前七子”,同为大才子,两者人品的高下,于此可见一斑。
返回顶端
《石匮书》文苑传与儒林传解读:两大才子和心学
大纲
一、唐寅与祝允明 1.“受弃于时”的唐寅 2.“玩世自放”的祝允明 二、陈献章与王守仁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O1:唐寅才华横溢,而又率真任性,但受弃于时。受挫后他纵情于诗画之间,激发了他的创作才情。弘治、正德年间层见迭出的诗书画群峰,唐寅无疑是最耀眼的一座;“玩世自放”的祝允明尽得虞世南、赵孟頫、王羲之、王献之、怀素之精妙,当时人称其为“草圣”,他的行草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KO2:王守仁是明朝少见的事功与学问俱佳的官员,他立下了大事功被封为“新建伯”,更是留下了大学问“心学”
正文
一、唐寅与祝允明 1.“受弃于时”的唐寅
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关于他的风流韵事,民间传说乃至戏曲大肆渲染,苏州评弹《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便是最佳的例子,情节跌宕起伏,风趣幽默,活色生香。那毕竟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不意近日翻阅何大成《唐伯虎先生外编》,于“伯虎遗事”中,竟然发现实有其事。迻录于下,以飨读者:唐子畏(引者按: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被放后,于金阊见一画舫,珠翠盈坐,内一女郎姣好姿媚,笑而顾己。乃易微服,买小艇尾之抵吴兴,知为某仕宦家也。日过其门,作落魄状,求佣书者。主人留为二子佣,事无不先意承旨,主甚爱之。二子文益奇,父师不知出自子畏也。已而,以娶求归,二子不从,曰:“室中婢惟汝所欲。”遍择之,得秋香者,即金阊所见也。二子白父母而妻之。婚之夕,女郎谓子畏曰:“君非向金阊所见者乎?”曰:“然。”曰:“君士人也,何自贱若此?”曰:“汝昔顾我,不能忘情耳。”曰:“妾昔见诸少年拥君出素扇求书画,君挥翰如流,且欢呼浮白,旁若无人,睨视吾舟。妾知君非凡士也,乃一笑耳。”子畏曰:“何物女子,于尘埃中识名士耶!”益相欢洽。居无何,有贵客过其门,主人令子畏典客,客于席间恒注目子畏。客私谓曰:“君貌何似唐子畏?”子畏曰:“然,余慕主家女郎,故来此耳。”客白主人,主人大骇,列于宾席尽欢。明日,治百金装并婢送归吴中。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人,才华横溢,而又率真任性,是明中叶苏州四大才子之一。这样一位大才子为何会受弃于时呢?
他年少时极聪明,也很用功,在学校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果然,弘治十一年应天乡试,他考了第一名,引起了主考官的重视。
次年,他进京参加会试,在京城引起轰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使他卷入了无端的科场舞弊案件。原委大抵如此:江阴县的举人徐经为了结交唐寅,出巨资为他祝寿,并且同舟北上。因为徐经的关系,惹上了麻烦。有人揭发说,徐经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家僮,得到试题。事情披露后,牵连到唐寅,不但进士无望,而且关入监狱,出狱后贬谪为小吏。其实这一科场舞弊案疑点甚多。
后来的官员核实的结果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因为程敏政并没有录取徐、唐二人。但结果无此,已无法翻案,此为唐伯虎遭遇的第一次挫折。
此后他纵情于诗画之间,激发了他的创作才情。自署其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风流才子声名鹊起,却招来了更大的隐患。宁王宸濠慕其才名,用重金聘请,他居然不假思索地应邀前往宁王府。后来察觉宸濠“有异志”——意欲叛乱,于是他故意醉酒佯狂,甚至仿效魏晋名士,脱光衣裤,“露其丑秽”,宸濠无法忍受,只得放还。在这一点上,他不及好友文徵明。当初宸濠也用重金招聘,文徵明骤然称病,卧床不起,不启封宸濠的信函,不收礼金,也不回话,对于来人的游说——“朱邸席虚左而待”,笑而不答,用阮籍式的智慧谢绝了聘请。后来宁王宸濠果然起兵叛乱,兵败后被处死,和他有瓜葛的文人都受到株连。唐寅虽然及时抽身,已经玷污了自己的清名。
因为如此遭遇背景,他甚至和祝允明、张灵在雨雪中扮作乞丐,打着节拍唱“莲花落”,乞讨得钱就去沽酒,在野寺中痛饮,还说着醉话:“此乐恨不令太白知之!”这就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发泄方式。
与唐祝志趣相投的张灵也是狂放不羁的名士,有一天他和唐伯虎同游虎丘,扣舷痛饮,见岸上有几个俗不可耐的富商在那里吟诗,张灵说:这批富商不过玩弄杯酒,哪里配得上论诗,且看我上去戏弄一下。于是他化装成乞丐,说承蒙诸君施舍,愿意狗尾续貂。富商大笑:乞丐也能作诗?随即以“苍官青士朴屋伊尼”来考他,张灵应声答道:苍官松也,青士竹也,朴屋兔也,伊尼鹿也。富商大惊,张灵连饮十几杯酒后,挥毫写下近百首诗,扬长而去。富商派人四出寻找,毫无踪影,大位惊骇,以为神仙。文震孟说他是任情肆志之士,狂放磊落,非世途龌龊者可比。
这种变态的快乐难以掩盖内心的苦闷,事实确实如此,他在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吐露了不为人知的内心苦闷,在信的末尾还交代后事。
唐寅只活了五十四岁,所幸的是和他同年生的文徵明比他多活了三十六年,实现了“不绝唐氏之祀”的嘱托。他死后挚友祝枝山为他写了墓志铭,追述其一生行事与挫折,感叹道:“有过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毁;存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摈,此其冤宜如何已!” 然而是非自有公论,文震孟为其作传,引用祝枝山的墓志铭,评论道:“人才第一,风流第一,画品第一。”
画品第一是唐伯虎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他曾经多次表示,无意于“应世诗文”,说:“后世知我不在此”。他有令人赞叹不已的绘画成就。确实,后世看重唐寅的确实不是那些文章,而是画作,人因画而不朽。他虽然卖画为生,却从不草率,传世的画作件件都是精品,山水画师法宋元名家,又有自己独创风格;花鸟画与人物画,笔墨秀丽润滑,工笔和写意俱佳。祝枝山为其巨幅画卷作为的时候称此画长四丈。有天赋,见过真山水,所以才有如此神品。
可惜此公生前“受弃于时”,身后才闪闪发光。弘治、正德年间层见迭出的诗书画群峰,唐寅无疑是最耀眼的一座。 2.“玩世自放”的祝允明
“玩世自放”这四个字,是“金陵三俊”之一——顾璘,对祝允明的评价:“玩世自放,惮近礼法之儒”,很有点阮籍、嵇康之类魏晋名士的风度。阮籍最瞧不起“礼法之士”,称他们是“裈中之虱”;嵇康菲薄周公孔子,高唱“六经未必是太阳”,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苏州评弹对祝允明的描摹,是深知其中三昧的,活灵活现一个愤世嫉俗的老顽童,诙谐率性,狂放不羁。骨子里就是这种魏晋风度。
弘治五年他中举时,已过而立之年,之后参加会试竟然落第。不久,他以举人身份出任广东兴宁知县,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进士出身的知县,把兴宁治理得很好。但最后还是隐退了。
何大成《唐伯虎先生外编》写道:“伯虎尝夏月访祝枝山,枝山适大醉,裸体纵笔疾书,了不为谢。伯虎戏谓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枝山遽答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和刘玲一样,把房间当作自己的衣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考试电子讲义之明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