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1.59)
说明:1.59 需上传能体现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的专用流程图
5. 对自行来院的STEMI患者,有缩短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实施再灌注时间的具体措施,例如绕行CCU,直接将患者从急诊科推入导管室,且绕行CCU的比例不低于50%;(1.60)
说明:1.60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1 能体现绕行CCU的流程图
2 近6个月绕行CCU的月度比例趋势图
6. 对于经救护车入院或转诊入院的STEMI患者,有旨在缩短再灌注时间的绕行急诊方案,例如绕行急诊比例不低于30%,且有具体措施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50%(将作为再次认证的必备条件)(1.61)
说明:1.61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
1 能体现绕行急诊方案的流程图 2 近6个月绕行急诊的月度比例趋势图
3 绕行急诊比例在认证后1年内达到50%的改进措施
7. 有传输院前心电图的相应途径(远程实时心电图或手机照片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心电图会诊机制,若当前尚无传输院前传输心电图的能力,应有计划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逐步实现(将作为再次认证的必备条件);(1.62)
说明:1.62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
1 院前心电图传输方式的说明或相应图片 2 近6个月院前心电图的传输比例
3 1年内逐步实现院前传输心电图比例的改进措施
8. 制订并落实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直至完成STEMI关键治疗手段结束的时钟统一方案;(1.63)
说明:1.63 需上传时钟统一解决方案
㈣ STEMI患者的住院治疗
1. 应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30张的胸痛中心病房或心脏专科病房;(1.64) 2. 应配有不少于6张床位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或EICU);(1.65)
说明:1.45、1.46、1.49、1.50、1.64、1.65,均在现场核查时进行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四、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㈠ 学科要求
1. 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具有区域性优势,所有医师每年接受有关ACS的新知识培训不低于4学时,护士不低于2学时;(1.66)
说明:1.66 需上传以下材料(院外培训请上传培训证书,院内培训请上传培训记录、签到表、照片等原始记录的扫描件):
? ? ? ? ?
1 区域性技术优势的说明材料 2 培训证书的扫描件 3 培训记录的扫描件 4 签到表的扫描件
5 带时间显示的照片等原始记录的扫描件
2. 急诊科人员均要接受胸痛及ACS的全面培训,以后每年接受新知识培训不低于2学时;(1.67)
说明:1.67 需上传以下材料(院外培训请上传培训证书,院内培训请上传培训记录、签到表、照片等原始记录的扫描件):
? ? ? ?
1 培训记录的扫描件 2 培训证书的扫描件 3 签到表的扫描件 4 培训现场照片的扫描件
3. 心血管内科与急诊科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1.68) 说明:1.68 需上传能体现协作关系的工作流程图、管理制度等
4. 胸痛相关的其它学科如呼吸科、心脏外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学科齐全或者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学科支持;有支持急诊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及时会诊机制。(1.69)
说明:1.69 需上传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㈡ 必备的辅助检查条件
1. 具备多排螺旋CT及全天候开放能力,能随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的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图像处理,从接到启动CT室的指令到接受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间≤30分钟;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1.70)
说明:1.70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1 CT等辅助检查的管理制度
2 辅助检查当前无法满足要求时的改进措施
2. 运动心电图应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随时可用于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1.71) 说明:1.71 需上传运动心电图管理制度
3. 具备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条件,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对于急性胸痛患者,从接到启动超声检查指令到实施超声检查的时间≤30分钟;(1.72)
说明:1.72 需上传超声检查的管理制度
4. 快速检验: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所需要的肌钙蛋白、D-二聚体、BNP等检验项目应可以在20分钟内获得检查结果,且为全天候开放项目。(1.73)
说明:1.73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1 TNI/T检查方法(床旁或检验科完成) 2 近6个月TNI/T结果报告时间的月度变化趋势
(三)机构有关于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的创新措施(1.74) 说明:1.74 如果有创新措施,请提交说明及证明性文件
五、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
1. 建立完善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库,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或入院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1.75)
2. 应有包括各种途径入院的全部ACS患者的完整数据库,应包括STEMI及NSTEMI/UA患者从发病开始到关键诊疗手段的实施时间节点、来院方式、转归,有条件者应有卫生经济学和长期随访信息;(1.76)
3. 数据库应具有按病因分类、诊断分类、各时间节点的统计分析功能;(1.77) 4. 有监督数据库运作的有效管理方式,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可靠;(1.78)
5. 数据库中最好能包括主动脉夹层以及肺动脉栓塞从发病到关键诊疗手段的时间节点(1.79)
说明:1.75-1.79 均为现场核查时进行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要素二 院前医疗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治效率是胸痛中心运作的直接目标,这要求整个胸痛中心的运作高效、流畅、有序。面对不同来源的胸痛患者,例如来自急救系统、其他医院转送、自行就诊等,胸痛中心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整合急救系统、转诊或急救网点医院、医院内各临床科室等医疗资源,使医务人员在遇到突发胸痛患者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选择最优、最高效的分诊与转运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妥善安置患者,从制度上优化流程,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与机会。
一、与当地医疗急救服务系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须符合下列至少四项条件:(2.10)
1、定期举行联席会议(早期至少每3个月、以后每半年一次)并详细记录讨论的内容和达成的协议(应有具体的讨论内容:如制定流程、改进工作、协调冲突、区域合作等);(2.11)
说明:2.11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
1 近2次的会议原始记录的扫描件 2 签到表的扫描件
3 照片(显示时间)的扫描件
2、胸痛中心与院前急救系统共同进行病例回顾,吸取失败教训、总结成功经验以求进一步改进;(2.12)
说明:2.12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
1 近6个月的会议原始记录的扫描件 2 签到表的扫描件
3 照片(显示时间)的扫描件
3、为简化和规范ACS患者的救治流程,医院应评估和分析现有的急救模式和调度方案,对急救系统的现有急救模式提出改进建议,提供正式的(医院胸痛绿色通道与EMS无缝连接的)书面材料,包括流程图、文字、表格等,列出具体的部署和双方要共同达到的目标;(2.13)
说明:2.13 需上传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或改进前后ACS救治流程图
4、以书面形式列出根据不同地域、距离和再灌注策略确定运送ACS患者到能实施PCI的医院的方式和标准,制定快速转诊和接收患者的方法和流程;(2.14)
说明:2.14 需上传不同来源ACS再灌注策略及转运流程图
5、与医疗急救系统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各项流程,尽早实施或完善远程传输院前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能力和设备,若当前无法实现实时传输院前心电图,应每年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心电图培训,提高其识别ACS心电图的能力;(2.15)
说明:2.15 需上传以下材料: ? ? ? ? ?
1 心电图传输方法及设备图片 2 培训院前人员的照片的扫描件 3 会议记录的扫描件 4 签到表的扫描件 5 议程的扫描件
6、急诊调度中心应参与认证工作及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的制定,需提交正式合作文件;(2.16) 说明:2.16 需上传医院与EMS的合作协议扫描件
7、在急救单位、胸痛中心及一线医师之间部署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立相应流程,将转诊来的所有STEMI患者直接送入心导管室;(2.17)
说明:2.17 需上传能体现院前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的诊治流程图
8、急救人员从接诊现场能直接启动心导管室或通过传输院前心电图后由院内心血管医师启动导管室。(2.18)
说明:2.18 现场考核
二、与急救中心制定相互服务、合作和交流的正式条款,必须至少符合下列四项条件:(2.20)
1、与急救中心合作,演练STEMI救治流程;(2.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胸痛中心认证体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