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黄涛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的运行态势,并先后经历了四轮完整的周期。尽管不同周期的波动特征不尽相同,但动态地看,四轮周期之间存在着明显而一致的演进规律: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逐渐增强,经济平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提高,经济波动的不对称有所减弱,以及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前几轮周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把握新周期下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动态演进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型,并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社会结构明显优化,科教文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的前两步,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然而,不同年份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典型的高波动特征:经济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波幅;起伏频繁,波动的频度高;“过热”易而“降温”难,扩张与收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经济剧烈波动不仅会损害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也会危害一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经济波动给予密切的关注。本文通过考察改革开放①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总结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和不同周期间的动态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自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如何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第 1 页 共 8 页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高增长和高波动。

1979-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相应地,此期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9.7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6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以汇率法计算,1978年,我国GDP位居世界第十位,至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高波动的特征。这种高波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波幅。

197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速的波谷出现在1976年,为-1.6%,波峰则出现在1984年,为15.2%,波幅高达16.8%,明显高于同期印度、德国、日本、美国经济15.0%、10%、13.4%和9.9%的波幅。当然,中国作为这些国家中平均增速最高的国家,经济波幅较大是难以避免的。从单年份GDP增速的变化幅度来看,1976年至2010年期间,GDP增速单年变化幅度超过4%(含4%)的年份数共计9年。由于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年均增速不超过3%,单年GDP增速4%的变化幅度也反映出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大起大落的特征事实。

2.经济起伏频繁,波动的频度高。

1976年,我国经济还处于负增长的状态,然而2年后的1978年,GDP增速很快飙升至阶段性的波峰,高达11.7%。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GDP增速再次跌至谷底,仅为5.2%。之后,经济很快升温,GDP增速在1984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的最高水平15.2%。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0年我国GDP增速仅为3.8%,然而到1992年时,经济增速旋即跃升至14.2%的阶段性高峰。可以用1976年以来GDP增速的标准差来衡量这一时期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这一期间我国GDP增速的标准差为3.35%,而同期的印度、德国、日本、美国经济增速的标准差仅分别为2.96%,1.93%,2.64%和2.07%。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是非常高的。

表1 中印德日美五国经济波动特征

增速上升增速下降 平均增速 波幅 标准差 时间区间 年份数年份数(%) (%) (%) (年) (年) 中国 1976-2010 9.5 16.8 3.35 17 18 印度 1976-2010 5.8 15.0 2.96 16 19 德国 1976-2010 2.0 10.0 1.93 14 21 日本 1976-2010 2.5 13.4 2.64 21 14 美国 1976-2010 2.9 9.9 2.07 15 20 第 2 页 共 8 页

3.在大多数时间里,经济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经济“扩张”和“收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1976-1999年的24年间,GDP增长速度上升的年份数仅有9年,而GDP增速下降的年份数则多达15年。换言之,这一期间,GDP增速从一个阶段性的波谷抵达下一个阶段性的波峰所需的时间较短,而从一个阶段性的波峰抵达下一个阶段性的波谷所需的时间较长。这种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之间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了2000年以前我国经济波动呈现出前峰型的特征,经济很容易就过热,而给经济“降温”的持续时间却较长。

然而,自1992年以来,由于计划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我国经济运行的平稳度有明显提高。这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波幅明显减小,相邻年份间经济增速变化也较小。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的波幅仅为6.6%,相邻年份间增速差最大也仅为4.6%。其次,经济波动的频率大幅降低,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明显延长,不对称性问题弱化。1992-2007年期间,我国经济仅分别经历了1次收缩和1次扩张,其中收缩期和扩张期分别持续了7年和8年。最后,这一时期GDP增速的标准差为2.15%,波动剧烈程度比1976年以来要小,更小于1976-1991年这段时期。

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两个阶段(%)

1976-1991年 1992-2010年 平均增速 8.4 10.5 波幅 16.8 6.6 波峰 15.2 14.2 波谷 -1.6 7.6 标准差 4.17 2.15 增速升降交替次数 8 4 相邻年份最大增速变化 9.2 4.6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和高波动两大明显特征。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种增长速度不仅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也超过了广大具有后发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显然,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根本性保障和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所呈现出的高波动性也是罕见的。经济波动剧烈,GDP增速大起大落,高达16.8%的波幅和反应总体波动情况的标准差,无不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不稳定的。但是,这种不稳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情形下相关制度、体制还极不完善的时期。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之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被大大削弱,我国经济开始缓缓走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同时,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也可

第 3 页 共 8 页

看到,由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中国经济波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变化和外部冲击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

(一)周期的划分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是从经济周而复始地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意义上来说的,它并不代表经济波动具有着严格、绝对的固定规则。因而,每一个经济周期之间的特征,如波幅、波峰、波谷、深度、整体位势以及周期长度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尽管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特征各异,但它们在扩张与收缩、波峰和波谷相交替的意义上却是完全一致的。由此提示我们,在划分经济周期时,可以以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之间为一个经济周期,也可以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之间为一个周期。按照两种方法划分出来的经济周期当然不必是相同的,但这对经济分析没有影响。因此,可以从这两种方法中任选其一作为周期划分的依据。本文采用的是“波谷—波谷”的周期划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波谷”是指经济增长在一定时间区间内的低谷,为一定区域的极小值。故在周期划分时,并不会考虑经济增速的每一个升降波动,而是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速的高低和所划分出的周期长短。同时,由于经济周期波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因而周期的划分还必须兼顾不同阶段经济运行规律的相似性。例如,虽然1986年的经济增速处于一个相对低位,但是1990年经济增速显然更低。因此,有理由认为1987年经济增速的上升是一个在更长的收缩期内出现的反弹,而不是新的周期的开始,故可以考虑将1982-1986年和1987-1990年这两个小周期合并以得到一个更长的周期。

基于这些前提,遵循“波谷-波谷”的周期划分法,则1976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历了4个周期,目前正处于第5个周期中。其中,1977-1981年为第1个周期,1982-1990年为第2个周期,1991-1999年为第3个周期,2000-2009年为第4个周期,2009年以来为第5个周期,目前仍在持续中。在每一个周期中,经济都经历了扩张→收缩的过程。

第 4 页 共 8 页

(二)周期的特征

1.周期的长度。

1977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的4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8.3年。其中,后3个周期长度分别为9年、9年和10年,表现出较好的规律性,与马克思“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较为接近,也与8~10年的投资周期(也称为朱格拉周期)相符。

表3 中国经济周期的典型特征

周长平均位势 标准差 波峰 波谷 波幅 扩张期 收缩期 (年) (%) (%) (%) (%) (%) (年) (年) 1977-1981年 5 8.0 2.34 11.7 5.2 6.5 2 3 1982-1990年 9 9.8 3.87 15.2 3.8 11.4 3 6 1991-1999年 9 10.7 2.54 14.2 7.6 6.6 2 7 2000-2009年 10 10.3 1.91 14.2 9.2 5.0 8 2 2.周期的位势。

周期的位势是指周期内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否强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轮经济周期中,1991-1999年期间的位势最高,达到10.7%;1982-1990年和2000-2009年这两轮周期的位势分别为9.8%和10.3%,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速较为接近;1977-1981年期间位势最低,仅为8.0%。1976年,我国经济出现负增长。为摆脱困境,急于求成,结果是1977年和1978年出现了以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举借大量外债为特征的“洋跃进”,经济迅速由衰退转为过热,并损害了随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导致1977-1981年的经济呈现出低位势的特征。

第 5 页 共 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70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