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山东省商业集团酒店产业优势,秉承“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的办学理念,围绕酒店管理咨询中心动态发展,形成与行业嵌入式融合的专业建设平台。通过专业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动态课程群,打造“双师、双语、双高”、海外背景的资深教学团队,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三大基地建设,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文化”的国际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三方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改革,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实现“五个对接”,发挥专业优势,以社会培训为核心,面向酒店行业及相关领域;开展高水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充分利用区域和政策优势,以“十个衔接”为重点,完善中高职系统性衔接体系建设,深化专业群建设。利用两年的时间,使本专业成为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典范,成为行业和社会美誉度高、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
(一)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突破传统表面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据学院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转变观念,始终抱着企业合作发展的思想,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内涵的诚信态度,构建深度互惠双赢的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
—15—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1. 以公司化模式运作,成立股份制的“银座酒店管理学院” 依托集团产业优势,同鲁商集团所属旅游酒店产业的银座旅游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着双方共赢的原则,以股份制形式,公司化运作模式,成立专门的董事会,构建校企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体化管理管理模式的“银座酒店管理学院”。
2. 构建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制度体系
明确合作双方责、权、利,建立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
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要求企业将课程评价标准与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建立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网络,获得更多的企业支持,建立了一系列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
(二)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深化校企同步培养的 1+1+1(基础理论+技能实践+管理能力递进)阶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工学结合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孵化平台的作用,彰显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从入职培训到毕业的全实景、全过程、全考核“员工式”培养。主要包括:全面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建教学外臵的“课程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以依托酒店管理咨询中心和山东银座旅游集团,国际化的以
—16—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532”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酒店管理咨询中心的数据优势和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的企业实践资源优势,以酒店服务和酒店管理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50%的课程为基层服务人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30%的课程为督导层管理人员所需的管理知识和素质、20%的课程为部门经理层管理人员所需的综合知识,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最终达到学生在毕业时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30%具有督导岗位工作能力,20%具有服务经理岗位工作能力。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6门,将所有课程实行网络化教学,开发为网络课程,并开发配套课程特色教材,服务于校内教学和社会在职人员的远程在线学习等。大力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全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20%的课程实现了全英文授课。
3. 构建校企共建、功能扩展,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课程基地三大基地建设
根据“校企共建,引领行业,服务社会,互惠互利”的原则,计划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一个集课程、实训、实习、培训于一体的生产性示范实训基地。内容主要包括:完善课程基地建设,多维度开发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为酒店管理咨询中心做好“后勤输出”;深化校外实习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4. 全面引入“美国饭店协会情景活动教学法”和“德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
以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引进为契机,引进美国饭店协会先进的酒店管理
—17—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情景活动教育培训手段,学习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的成功经验,缩短课程改革的时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根据德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划分专业学习领域,创设真实任务情景,让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构建团队,模拟酒店运作,教师作为咨询者和辅导者,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与具体学习领域相结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教-学-做”的融合,使学生在“做”中强化学习动机,在“学”中提高“做”的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充分利用校内“四星级”实训基地,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推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
2011年12月,实现核心课程——《现代酒店管理》的项目教学法实施; 2012年10月,实现核心课程——《督导实务》的项目教学法实施; 2013年10月,实现《酒店信息系统》的项目教学法实施。 5. 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建设
基于岗位关键,描述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全面应用于教学过程,对教学情景的编写迫在眉睫,在建设期内分三个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及主干课程6本校本教材的撰写。此外,还规划在2011年出版《酒店房务管理》、《宴会与会议统筹》、《酒店服务技能》等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6. 强化素质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建设素质课程体系;扩大素质教育基地(素质拓展);酒店企业文化认知与体验;建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
—18—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三)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师资团队
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实施“以先促优工程”,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流的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行业兼职专业带头人1人,国际访问学者7人,培养骨干教师20位。聘请国际五星级品牌酒店总经理或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中国代表处专家2人指导专业建设发展;每年聘请国际品牌酒店职业经理人10人和国外高校教师7人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并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完善以及评估。
(四)打造“立体化、全方位、多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定期举办“酒店管理、酒店行业教育暨行业前沿问题高峰论坛”,“酒店职业经理人论坛”,“国际酒店业发展研讨会”;与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共同开发酒店服务技能培训、酒店职业经理人课程;建立酒店业高层次人才培训中心;发行《酒店全方位》行业电子期刊;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酒店业前沿问题课题合作研究;深化与加拿大、韩国相关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选拔2-5名优秀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进修或访问;开拓学生海外学习就业途径。
(五)建设建立三方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习借鉴企业“6σ”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学管理方法,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建立有特色的教学实训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障)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控制、结果反馈和改进的全作业流程化。
建立用人(实习和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涉及毕业生就
—1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