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学概论(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才有的、能贯穿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表现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其实就是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另一方面是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这是艺术魅力的内在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寄托的人性深度、历史真实的深度、作家的人格深度和理想的深度。从这里辐射出无穷艺术魅力,每-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

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回答时有三个要点: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环境”也是一个相对性范畴,例如,对于贾宝玉来说,包括林黛玉在内的所以人物都属于他所生存的环境;而环绕林黛玉的环境,亦应自贾宝玉始。

(理解回答这一问题,重在揭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4.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 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

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虚境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我国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

5.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了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戈多》等。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

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马拉美语)。由此形成了意象第五个特征,即鉴赏的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其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为此,法国现代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了“反共鸣”原则,这是在对典型、意境的鉴赏中所没有的现象。由于意象的意义是靠“象”来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这种现象虽说人们在欣赏意境、典型时也有所存在,但在意象更突出。所以中国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说法,主要便是针对象征意象而言的。这一特点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6. 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

目前,人们误解最深就是西方意象主义的意象观,以为这就是所谓“意象”,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一种“泛化意象”,是一种翻译上的错误。这正是本书要努力区分的,即审美意象与普通艺术形象的区别。

西方在1912-1917年间,产生了意象主义(imagism)诗歌运动,是由在伦敦的英美作家发起的,其领袖人物是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Pound,l885-1973)。庞德醉心于中国古代文化,在把中国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的工作上,做过不小的贡献。庞德称中国古诗之于西方新诗,犹如古希腊之于文艺复兴,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其实主要是李白和陶潜的作品)是意象派应该学习的典范。他的诗歌主张深受中国意境诗的影响,有点类似于我国唐代的苦吟派。庞德认为诗人与其卷帙浩繁,著作等身,不如一生中只创造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实际是指那种有

高度蕴含性的、凝练的文学形象。因此,他本人也是苦吟派的典范。他的《地铁车站》的创作就是一例。为了表达他在地铁车站出口处看到的“一张接一张的美丽的面孔”所引起的审美感触,他写了一首长达30行的长诗。经过一年半的思考和几度删改,最后还剩下这样两行: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地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这首诗显然是高度凝练的。初看上去像不完整的片语,细嚼下去便觉它剔透空灵,深得中国古诗之妙。地铁车站,本是人人司空见惯的去处,独有诗人在这里发现了美。在灰色的人生中,行人常常是行色匆匆的,没精打采的,独有钻出地铁的一瞬间可以激发出他的本性美。人终于钻出地铁,自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喜悦和生机勃发的神采。这种生命之光的瞬间闪现,又必然在纯洁而敏感的妇女儿童的美丽的面孔上更充分更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人类生命活力的美深深地震撼了渴求美的诗人的心灵,引起激动,化成诗行。竟然30行情犹未已,意犹未尽。在这种生机勃发的生命美面前,语言是这样苍白。然而,形象的表现力是无穷的。苦吟雕琢累月经年之后,诗人终于以一个文学形象,双重比喻,把诗人的审美发现和审美体验表现了出来!首先,“幽灵”的比喻超出常规之外,细嚼起来,又觉恰到好处。其一,只有用“幽灵”才可以最省的笔墨描写人从地铁钻出这一特有的场景;其二,只有用“幽灵”才可以夸张地表达诗人被美所震惊的程度。其次,诗人用微雨中勃然怒放的一枝花朵,一箭双雕地表现了人的生机勃发的美,和妇女儿童们由这种生机勃发的美所凝聚的美丽面容。然而,这枝花朵的描绘又不落俗套,它没有直写花朵、花瓣的明丽与娇艳,而是通过把树枝夸张为黑色去显示树枝的粗壮感,一方面与微雨打湿的环境相统一,一方面映衬出花朵怒放的

神韵,使得这枝花的形象非常逼真,非常突出。然后,再把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的形象与前面“幽灵 ”的形象组接起来,使“幽灵”所引起的“震惊”落到实处,更觉贴切。由此,使诗人的审美体验得到充分的表达:原来这首诗竟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的礼赞。细品这首诗,竟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却仅用一句话、一个较大的形象群,表达得十分完满。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1. 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应当从“话语虚构”与“社会生活事件过程”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叙事的特征:一、从内容来看,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动态过程。二 、从形式来看,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话语中所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叙事话语之中,因而使得叙事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叙事中的事件包括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由事件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情节是较大的事件。但情节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件,表现为:一、情节必须体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情节必须表现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 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学概论(8)在线全文阅读。

文学概论(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09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