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左键双击打开它,可以查看到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为了辨别这些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名字,例如这台电脑叫teacher(操作演示)
学生听讲解、积极领会,试着访问相邻的计算机。 (教师总结)除了通过网上邻居找到其他同学的计算机外,还可以通过查找计算机的方法直接找到它。第二种方法更简捷。
我们看到里面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还没有设置共享。 (“送你礼物”):设置共享文件夹(学生自学)
要求:1:在桌面上新建一个叫“礼物”的文件夹,设置为共享 2:共享的名字为“自己的名字”
3: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资源库中任选一个文件作为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放入他名字的文件夹中。(学生尝试完成操作) 让正确操作的同学演示。
学生探究,操作尝试(学生边操作边描述)
思考:更改共享的名字会改变文件在机器中的名字吗? 操作,总结
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学生边操作边描述)
思考:更改共享的名字会改变文件在机器中的名字吗? (教师总结)
1:更改共享的名字不会改变文件在自己计算机中的名字,但是会改变文件在网络中显示的名字。
2:注意:能对文件夹或者磁盘还有打印机等设置共享,但是不能对单独的文件设置共享
研究访问类型中只读与完全的区别
礼物已经成功的送到其他同学的文件夹中,但是万一这个礼物你不想接受,或者是病毒文件,你不想让其他同学能完全控制你的文件夹,该怎么做呢?——引出共享权限的设置(设置“只读”属性) 提问:只读和完全有什么不同? 学生尝试回答区别
提高任务:思考“完全”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有什么方法克服呢?(使用密码访问)
学生探究(在控制面板的“账户”完成设置) 教师总结)
“只读”:只可以读取文件,不可以删除或粘贴文件 “完全”:既可以读取,又可以对其中的文件做修改
选择访问类型的时候要慎重,注意保护自己的文件,同时尊重他们的共享文件,不做破坏。
(三)小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们都学了什么?
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 ②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几种? 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七、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
2.知道IP地址的表示方式,会进行分类。 3。明白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素质,发展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IP地址的表示方式,掌握IP地址的分配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分类,参观了校园网,知道了局域网常见的三种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形和星型,并且一起经历了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会连接上因特网,体验上网冲浪的感觉。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查找资料、用QQ聊天、去论坛发表帖子、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等等) (二)讲授新课
一、Internet基本概念 1.Internet定义
提问:什么是Internet?(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
教师定义: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互联网络,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成计的、各种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全球性的互联网络。
A.网络互联角度:由成千上万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计算机(路由器或网关),通过各种通信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网络在物理上连接起来。 B.网络通信角度:是一个用TCP/IP协议把各个内部网络连接起来的超级数据通信网。
C.提供信息资源角度:是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超级资源网。
D.网络管理角度:“无政府状态”的相互协作的组织和网络的集合体。 2.Internet特点
提问: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
①TCP/IP是核心;②实现了与公用电话交换网的互联;③是一个用户自己的网络。
3.起源、形成及发展 国外:
1)ARPAnet(阿帕网):1971年建成。
2)NSFne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87年建成。 3)US Internet(美国国内互联网):1990年建成。
4)Internet(全球性):20世纪90年代,Internet协议于1992年成立。 5)Internet 2(IPV6):128位IP地址+QoS(服务的质量)+安全性 国内:
1)1986年,中科院通过长途电话拨号成功。这是我们首次使用Internet的开始。
2)1990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54家单位,将自己的计算机与CNPAC(X。25)相连,利用欧
洲国家的计算机作网关,在X。25与Internet间进行转接,实现中国CNPAC科技用户与Internet用户间的E-mail通信等。
3)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64KB/S的国际数据信道。 4)1994年4月,我国正式接入Internet。 国内这方面的代表主要有:中国电信的CHINA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学院系统的CSTNET和金桥网(CHINAGBN)等。 4.逻辑结构
5.主要组成部分
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与客户机;信息资源 6.技术管理机构
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Internet工程工作组IETF,它负责正在应用和发展的TCP/IP协议;另一部分是Internet研究工作组IRTF,它主要致力于发展网络技术。IAB控制着Internet的网络号码分配管理局IANA,该局根据需要在世界不同地区共设立了3个网络信息中心NIC。 1)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PE-NIC,负责欧洲地区的网络号码分配工作; 2)位于日本东京的AP-NIC,负责亚洲地区的网络号码分配工作;
3)位于美国的Inter-NIC,负责美国和其他地区的网络号码分配工作。
Internet的日常工作由网络运行中心(NOC)和网络信息中心(NIC)负责。 网络运行中心(NOC)负责Internet的正常运行与监督。
网络信息中心(NIC)负责为ISP与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
我国Internet的管理者: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成立,并开始管理我国的Internet主干网。 从1994年4月起我国正式接入Internet,并在同年建立与运行自己的域名体系。 Internet的几乎所有资料,都可以在RFC(Request For Comments)中找到,意为“评议请求”。
7.推动Internet普及的技术(了解)
1)WWW系统;2)浏览器技术的发展;3)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 8.Internet技术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连接问题;通信协议问题
想一想:Internet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电子邮件、远程登录、FTP、WWW、。。。 二、Internet通信协议 1.Internet地址
正如我们的门牌号一样。为了实现网上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除了要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外,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与其他计算机不重复的地址(相当于通信时每个计算机的名字),包括域名地址和IP地址。 2.TCP/IP协议
它规定了每台计算机信息表示的格式与含义,规定了计算机之间通信所使用的控制信息以及收到信息后做出的反映。
主要特点:提供了重传确认与流量控制机制;提供了端到端连接的控制功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互联。
A.TCP协议:传输协议。将数据包分割成多个数据包,并能纠错,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上。 B.IP地址
谁能举个IP地址的例子。 ⑴ IP地址的基本概念
IP地址:能够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与每个用户的位置,是一种全局通用地址格式。
IP地址由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IP地址通常采用“X.X.X.X”表示。 其中X表示一个十进制数,每个x的值为0~255。这种格式的地址被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每一个十进制数对应于八位二进制数。
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标识一个逻辑网络,主机号标识网络中一台主机;一台Internet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而且这个IP地址是全网唯一的。 IP地址结构
⑵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
具体主机的IP地址由得到某一网络地址的机构或组织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网络地址有多长,网络规模就有多大。
IP地址的类别与规模类别第一字节范围网络地址长度最大主机数目适用网络规模可支持网络数A1—126716777214大型126(27-1)B128—1911465534中型16384C192--22321254小型209750 (3)特殊的IP地址形式 网络地址:包括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0的主机号,用来表示一个具体的网络。如,一个具有地址为202.93.120.44的主机所处的网络为202.93.120.0,它的主机号是44。 广播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包含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1的主机号,用于向其他网络广播信息。如202.93.120.255是一个直接广播地址,网上的主机可以使用该IP地址向202.93.120.0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广播信息。
有限广播地址:32位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用于本网广播。 回送地址:A类网络地址127.0.0.0,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及本地机器进程间通信。 本地地址:在本地的内部互联网中使用。 (4)子网地址与子网屏蔽码 子网地址:网络号部分在子网屏蔽码中用1表示,主机号部分在子网屏蔽码中用0表示。A类:255.0.0.0;B类:255.255.0.0;C类:255.255.255.0。
其实,还有好多种子网掩码,只要是一串连续的1和一串连续的0就可以了(每段都是8位)。如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这也是一段合法的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决定的是一个子网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公式是2的m次方,其中,我们可以把m看到是后面的多少颗0。如255.255.255.0转换成二进制,那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后面有8颗0,那m就是8,255.255.255.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容纳2的8次方(台)电脑,也就是256台,但是有两个IP是不能用的,那就是最后一段不能为0和255,减去这两台,就是254台。我们再来做一个。 255.255.248.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最多容纳多少台电脑? 计算方法: 把将其转换为二进制的四段数字(每段要是
8位,如果是0,可以写成8个0,也就是000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然后,数数后面有几颗0,一共是有11颗,那就是2的11次方,等于2048,这个子网掩码最多可以容纳2048台电脑。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台电脑你会算了吧,下面我们来个逆向算法的题。 一个公司有530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设多少最合适? 首先,无疑,530台电脑用B类IP最合适(A类不用说了,太多,C类又不够,肯定是B类),但是B类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可以容纳6万台电脑,显然不太合适,那子网掩码设多少合适呢?我们先来列个公式。2的m次方=560 首先,我们确定2一定是大于8次方的,因为我们知道2的8次方是256,也就是C类IP的最大容纳电脑的数目,我们从9次方一个一个试2的9次方是512,不到560,2的10次方是1024,看来2的10次方最合适了。子网掩码一共由32位组成,已确定后面10位是0了,那前面的22位就是1,最合适的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转换成10进制,那就是255.255.252.0。
在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计算机通过一个逻辑地址也就是IP地址来标识。再网络中IP地址是唯一的,根据IP地址就能准确地标识连接到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请同学按照下面的操作,看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是怎样的:点击“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后按回车—输入“ipconfig”后按回车—在“IP Address”后面就是自己电脑的IP。)IP地址由4段0—255的数字组成,中间用圆点“.”分隔,例如:202.96.128.68。
(判断正确的IP地址:61.22.56.256——错误的,因为有数字超过了255;47.89.134——错误,只有三段数字,应该要有四段数字;0.0.0.0——正确,符合IP地址的格式要求) C.域名机制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计算机也有,被称为域名。 ⑴ 域名与域名系统
域名:是将每一个电脑主机IP地址对应任意一组有意义的英文字母。 辽宁大学主机名:hstar 辽宁大学域名:lnu.edu.cn
域名系统:也称DNS(Domain Name System)它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因特网从1983年开始向用户提供这一服务,它是一种双向转换的系统。
辽宁大学DNS:202.118.48.1
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就像是姓名与电话号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通过“域名系统DNS”转换的,每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一个以上的域名。二者完全等效。 ⑵ 国际域名与国内域名
国际顶级域名(国际域名):一般国际域名的最后一个后缀是一些诸
如.com,.net,.gov,.edu的”国际通用域”,这些不同的后缀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机构性质。 国内域名:国内域名的后缀通常要包括“国际通用域”和“国家域”两部分,而且要以“国家域”作为最后一个后缀。如:cn代表中国。 ⑶ 我国的域名结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计算机教案(全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