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扶梯、电梯)、服务(导医、咨询)、休闲(等候座椅、室内绿化、引入外部景色的玻璃幕墙等)设施将彻底改变人们对医院拥挤、嘈杂、忙乱的形象认识。
避免穿科现象,易辨识,易查找,有利于有序组织人流。门急诊、放射科、中心化验室、内窥镜、超声科、功能检查中心等均实行医患分离、互不干扰的原则,提高使用效率,改善医患关系,并为门诊单元提供独立的医生办公区及内部交流。设计采用洁污分流,提高安全性与卫生标准。
(一)急诊部
急诊设置于门诊楼负一层,北侧设置独立出入口,不与门诊与病房楼人流交错,同时又能与门诊紧密沟通,简洁紧凑。抢救室设在大厅明显处,救护车可直接通道入口处换床,体现快速高效的设计理念。
门诊大厅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候诊空间,并设有常规放射检验设备及功能检查用房。 发热门诊独立设置在南侧,有独立的出入口,不与普通急诊交叉。 (二)门诊部
普通门诊即为一个综合性的医院,各科室都设于此处。
门诊主入口设于整个建筑的东侧中部,门诊一楼设立了综合大厅,就诊患者可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进行挂号、侯诊和休息。中西药房、收费处安排在主入口大厅内。
考虑到门诊量非常大,高峰时期尤为突出,因此,方案中设计了宽敞的候诊大厅,并采取二级候诊的方式将就诊患者分为两次等候,为每个科室配备二级候诊空间,减少了人员密集的机会,改善了候诊和就诊环境。
考虑到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矛盾重重,设计采用医患分离、互不干扰的措施,以改善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的办公效率。
(三)住院及疗养楼
病房楼位于用地南北两端,环境优良,日照充足,并有单独出入口,与医疗区相对隔离,闹中取静。
南侧病房楼共8层,首层设为中心供应、被服中心、病理科及超市。物资在中心供应这里集中消毒、分发;病理科由制片室、标本陈列室组成,手术室产生的病理切片,经过取材,冰冻,切片,染色处理进入工作区,病理科紧邻手术中心,以便为手术病人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超市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生活所需。二层为ICU、手术中心及医生办公。三层为设备夹层,四层为儿科、产科病房及产区,并设置专门的产科检查室。四至八层均为病房区域。
北侧疗养楼性质为疗养型病房,不与普通病房混用。
病房楼及疗养楼均单独设置入院大厅,避免入院探视人流与门诊人流交叉。住院部洁、污流线分离不交叉。洁净物品通过医护专用电梯输送。一层为两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服务床位不大于50床。
1、中心供应
中心供应由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大部分组成。由手术室产生的污染器械及原料,经过接受厅统计,规类进入粗洗,精洗,再经过检查打包通过消毒进入无菌区,无菌区紧临发放室,通过发放室再到达各个医疗区进行再次循环使用。一次性物品,普通物品则分别经过各自通道,分别进入无菌区和清洁区。中心供应室的医护人员经过更衣沐浴,通过缓冲间分别进入到污染区,清洁区及无菌区。
2、重症监护室(ICU)
ICU分工作区域及监护区。医生通过更衣后进入内部洁净通道,然后再进入工作区域及监护区。病人通过换床进入监护区。
3、手术中心
依据《手术室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手术区包括大小10间手术室,明确的划分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合理组织5种流线:病人流线、医护人员流线、家属流线、手术室供应路线、污物流线。
(1)病人流线:在本方案设计中,病人由手术梯经过换车,预麻进入手术室,手术后的病人进入苏醒室,病人苏醒后通过手术梯回到病房,一部分危重病人则进入ICU。
(2)医护人员流线:医护人员通过换鞋,沐浴,更衣,洗手进入手术室,需连台手术的医生可进入医护休息室或办公室。
(3)家属流线:家属通过电梯进入家属等待区,等待病人手术完成进入亲属探视廊或者直接通过电梯回到病房。
(4)手术室供应路线:手术供应室物品通过中心供应库房再进入手术室。
(5)污物流线:手术室产生的污物,一部分通过分类间,清洗间和污物电梯进行收集处理,统一从污物通道运出。一部分通过中心供应洗消处理,直接供应库房再循环利用。
4、病理科在手术室的下一层,紧邻手术中心,手术室产生的病理切片,经过取材,冰冻,切片,染色处理进入工作区。
6
(四)医技楼
医技楼位于中轴线后方,因地制宜,位置最高,便捷门急诊及病房楼、疗养楼的双向使用。医技楼共四层。一层北侧为放射科,南侧为核医学科;二层北侧为超声科,南侧为内窥镜中心;三层北侧为药剂科,南侧为检验科;四层北侧为体检中心,南侧为医技发展用房及计算机中心。每个科室即为一个专科医院,不同的科室共同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医技楼东西两侧设有垂直交通,各科室通过电梯楼梯连接,为满足疏散的需要,南北两侧设有疏散的垂直交通
医技楼中间区域为中庭景观,为病人提供舒适宜人的就医环境。
放射科、超声科、内窥镜中心、医技发展用房,均采用双通道设计,医生流线与病人流线分离,医生有专用通道进入,且各个科室均留有足够的等候空间。检验科布置血常规、细胞常规、体液等的各项基本检查功能,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
(五)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共两层,可停放五百多辆机动车,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汽车出入口。车库内设有楼电梯,可直达门急诊楼。
(六)后勤楼
后勤区位于基地西侧,具有位置独立,环境优雅的特点。后勤楼为2层,一层为洗衣房、消防泵房、卫生间及浴室等,二层为餐厅、厨房。
五、立面设计
设计中利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形式,并在每个建筑物的垂直方向上有所表达。所有的绿色和休憩用地,建筑外立面上得以体现,并提供有趣味同时具有特色的视觉效果。水平方向上,室外开放绿地延伸到室内,形成室内庭园。利用楼与楼之间的水平庭院空间,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导向。在每层的室内庭院中,为患者及其家人创建放松和舒适的交流场所。垂直的室内庭院,同户外的水平庭园一起,共同构成连续的康复园林空间。绿色医院的概念从建筑内外两方面得以加强。旨在创造一个舒适,放松的内部环境。南立面的光架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室内。设计重点是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为病人和探访者提供舒适的氛围。
六、无障碍设计
门急诊、急救出入口均设为无障碍出入口,采用大于1/20的坡度过度室内外高差。病房楼、医技楼、急诊楼均设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进入医院各个空间。每层设置无障碍电梯。内部主要卫生间均设无障碍卫生间。
地下车库专设四个无障碍停车位,并可通过客梯到达各个空间,其它各病患区到达的空间均有电梯联系。
七、消防设计
本项目为中医医院,,四周均有道路环通,在其东侧分别设有4个出入口,可兼作消防出入口。建筑群由南北侧病房楼,门诊楼,医技楼,后勤服务楼组成,环地块四周设有宽6米环路,高层建筑群四周均结合景观布置为铺地广场,可兼作消防车紧急通道,符合消防要求。
病房楼的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过3000平方米,每栋楼各设消防电梯,消防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门急诊楼的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过3000平方米。医技楼的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4000平方米。地下室每层设2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不超过4000平方米,设两个独立出入口。每栋楼布置多组疏散楼梯,满足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
八、日照分析
本工程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医院病房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有效时段为9:00-15:00的要求。
第五章 环保设计
一、主要设计依据
《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31458-201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368-2012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 HJ641-2012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HJ561-2010
二、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1、 废气排放
本工程废气排放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另外则是卫生间产生的废气。2、污水排放
本工程排放的污水主要来自卫生间内的污水及医疗产生的污水。 3、固体废弃物
本工程为医疗性固体废物、脱水污泥和生活垃圾。 4、噪声污染
本工程噪声污染因素有风机、泵等动力设备噪声以及施工噪声。
三、建筑环境保护设防措施
1、废气防治
(1)本工程厨房油烟废气采用强制通风,经灶具、吸风口过滤后,废气由竖井高空排放。卫生间设自然通风,部分暗卫设专用排风道,加设风机排风向高空。
(2)地下车库的汽车尾气经专业净化处理后由竖井高空排放,减少对周边空气的污染,为病患提供一个清洁干净的治疗环境。
(3)有传染性的空气经过专业过滤消毒后,屋顶中高空排放,排放采用引风引射。 2、污水防治
(1)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2)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
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
(3)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4)医疗产生的污水收集后经过氯化消毒后排到市政管网,医院排出的放射性废水用贮存衰减法处理后排到市政管网。
3、固体废弃物影响防治
医疗性固体废物交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集中处理。 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排出的污泥用焚烧法处理
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收集。处理方式由医院统一管理与环卫部分另议。 4、噪声污染防治
本工程大部分设备机房设于地下室,对外环境影响不大。设计中动力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按规定采取隔振降噪措施。
第六章 节能设计
一、建筑节能
1、本建筑设计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的要求,使用节能环保建材。 2、节能设计原则
良好的朝向:病房楼及疗养楼为南北向朝向。
雨水收集利用:利用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的灌溉及道路的冲洗等工作,节约水资源。 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
本建筑的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外墙和屋面的热桥部位均采取保温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利用新型保温节能材料使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4、其他方面
选用建设部指定节水型卫生洁具进行节水。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热水水源,降低燃气消耗量。所有通风设备均宜采用低噪高效,节能型产品。采用节能灯降低能耗。
二、绿色建筑
8
所有病房楼均南北向布置,最大限度地给予护理单位南部采光。设计中注重建筑的通风设计,以节约能源。在南立面及东西立面设置外窗,使得夏日及冬日均可获得良好日照。每栋建筑均做屋顶保温隔热处理,在冬季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在夏季减少热量的吸收。在屋顶做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和卫生间使用。
三、主动设计
太阳能热纳入屋顶使用提供生活热水。轻级传感器纳入空间的上限,并提供足够的照明水平的监测。自动冲洗厕所和灌溉系统被纳入控制用水量。选择无水小便器,节水装置和厕所,以减少用水量。在暖通设计中,使用省煤器及热回收系统,以降低整体能源消耗。
第七章 结构设计
一、主要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其它现行国家规范规程
二、荷载
1.风雪荷载见表7.2.1。
表7.2.1 风雪荷载一览表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 多层 W0=0.40kN/㎡ 高层 W0=0.45kN/㎡ B类 S0=0.45kN/㎡ 2.楼屋面活荷载见表7.2.2。
表7.2.2 楼屋面活荷载一览表
类别 活荷载标准值(kN/㎡) 不上人屋面 0.5 屋面 上人屋面 2.0 办公室、一般会议室 2.0 医院病房 2.0 卫生间 2.5 医院病房走廊 2.0 疏散楼梯 3.5 血液存储、库房、储藏室、被服库 5.0 楼面 产房 2.5 手术室 2.0 无菌净化间、消毒器械柜房 5.0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汽车库 4.0 消防通道 35.0 其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值,设备用房等按实际荷载取值。
三.抗震烈度
9
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特殊设防类,其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外,严格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即7度(0.10g)采取各项抗震构造措施。
高层框架-抗震墙体系中,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二级,框架三级;多层框架体系,抗震等级为框架二级,大跨度框架三级。
四、基础部分
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型式的具体方案待勘探报告完成后确定。
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深化细化,上述结构方案设计将会有所变化,并不断充实优化,使之更趋完善。
五、结构布置
后勤楼共二层,为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 医技楼共四层,为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
门诊楼共八层,为高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其中地上六层,地下二层。 南侧病房楼共九层,为高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无地下室。
南侧疗养楼共七层,为高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首层为架空层,无地下室。
六、抗震措施
1.调整抗侧力结构布置,使质心和刚心尽量重合,并尽量在高层两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减小结构扭转效应。
2.在楼板局部不连续处,增加此处周边的板厚并适当加强周边梁板配筋,尤其周边板配筋采用双层双向。
3.在高层结构计算方面,可采用两种符合实际情况的空间分析程序(SATWE和PMSAP)进行分析比较,采用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选用较多振型以充分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
4.对高层结构可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验算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分析各单体结构体系中的薄弱层,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5.严格控制高层框架柱的轴压比,可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
七、本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及加强措施
为了解决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的前期收缩影响,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考虑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及减少投资成本,本工程拟采取以下措施:
1.在建筑长度方向设置伸缩缝兼抗震缝,尽量减小每个结构单体的长度,如超出规范建议范围,则设置施工后浇带。
2.加强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向配筋和地上结构超长部分的楼屋面配筋,以抵抗温度作用产生的拉力。
3.积极采用轻质高强、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减轻楼层结构重量。
4.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水灰比,掺入合适的外加剂,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第八章 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建标 106-200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 07:2004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三级医院,床位数500个;由病房、科研、办公、门诊医技、后勤等高层或多层建筑组成。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活污水、废水,排水系统及雨水排水系统。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院设计说明(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