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制订者:徐海燕 修订者:
12 桂花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疑点分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大事是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看起来很简单的摇桂花在作者眼里却是“大事”? 教学准备
教师:一支桂花,学生:收集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难点
把课文读通顺。
71
2013~201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制订者:徐海燕 修订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对诗。 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校园里的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校园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诗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关于桂花的诗还真不少,可见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桂花。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与桂花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提出读书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生字。
(3)理解生字新词。师:提出理解词语的建议。
如:联系上下文解决,查字典,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4)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正音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要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可以举手提出。
(2)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要分清。“帮”是后鼻音“吩、拣”是前鼻音。
3.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再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课文分几层。 第一层(1)“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层(2—4)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层(5—6)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自主识记生字字形。
左 右 尤 吩 帮 绝 拣 糕 都 2.交流。
3.练习口头组词。
4.《习字册》上练习描红。
72
2013~201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制订者:徐海燕 修订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齐读课题) 2.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可是历来的文人墨客却是非常喜欢桂花,你能说一说关于桂花的诗句吗?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 宋之问)(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 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 张九龄)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 杨万里)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 朱熹)
二、精读课文,体会桂花雨之美和摇桂花之乐
1.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时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一起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回忆。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摇桂花)板书
请你打开书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作者摇桂花的心情,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字。(乐、美)板书
3.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语言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乐的心情?(用曲线画出来)
请你先读一读你画出来的句子。
73
2013~201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制订者:徐海燕 修订者:
谁来交流你的体会。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乐。乐,帮着 帮着 使劲(用课件出示)齐读句子。
(2)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 )的小姑娘,迈着( )的脚步在庭院中帮铺竹席,抱着桂花树( )地摇。
谁能把话说完整。
(3)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里你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乐。(喊,三个感叹号。) (2)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是怎样的情景让作者情不自禁的喊起来?
(3)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桂花飘飘洒洒落下来的情景。 此时我看见(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纷纷飘洒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落得我满头满身)这个景象真(美)啊!
点击词语:纷纷、满头满身,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着( )。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
(4)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这还是一场特殊的雨,是( )的雨。
(5)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读好这一句话。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心满意足的快乐。
(6)作者除了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喜悦的情感,哪一位细心的同学还能找到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点击三个感叹号)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快乐,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因此我们平时写作时也要注意标点的正确应用。
(7)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把这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喜悦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短短两句话,作者通过动作和话语两方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了
74
2013~201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制订者:徐海燕 修订者:
桂花雨的美和摇桂花的欣喜和激动。
桂花雨的美,桂花雨的香,摇桂花的乐成了作者一年一度的期盼。所以作者说——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这是件大事。点出(老是,缠着)
(2)想象一下,缠着母亲问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急切、迫不及待、一遍又一遍)
(3)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吗?
盼了好久,终于要摇桂花了,所以引读……
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怎么不认识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三、再读课文,挖掘家人的快乐
1.过渡: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到课文里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组织交流:你找到了谁,读出相关的句子。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这里可以读出母亲对摇桂花十分的放在心上,时时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因为被风雨吹打过的桂花香味会差多了。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拿或捏。从中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母亲对桂花的感情?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绝:(1)断 (2)极端的 (3)绝句 (4)尽 (5)一定
这是一首几言绝句。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出示:请大家认真读一读,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细细香风淡淡烟,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竞”本意是比赛,你认为在这儿应该表示什么意思。人们忙着收
7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