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题:综合实验探究
【四川高考】
【09四川】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1) 移取10.00 mL密度为ρ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 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O4-+
H2O2+
H+=
Mn2++
H2O+
(3) 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 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 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 验 内 容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实 验 方 法 实 验 现 象
1
【10四川】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 (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中 常用 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
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含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槽中是否含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
-
(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 ,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
2
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
【11四川】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 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
=
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
-
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 KMnO4溶液19.98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__、转移、洗涤并转移、__、摇匀。 ② 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 ③ 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④ 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
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_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不变”) (2) 结晶水的测定
将坩埚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质量;在坩埚中加入研细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称量并记录质量;加热至110℃,恒温一段时间,置于空气中冷却,称量并记录质量;计算结晶水含量。请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12四川】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
3
实验流程:
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 盛有足量浓 硫酸的洗气瓶 测定生成氮 气的体积
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制取氨气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g、洗气后装置后D的质量m4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甲小组 实验装置 A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氢氧化钙、硫酸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浓氨水、氢氧化钠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③ 乙小组 ②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 。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
4
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
【13四川】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第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1)请完成下表:
操作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 ,振荡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存在Fe2+和Fe3+ Ⅱ. AgNO3的热稳定性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5
现象 ① ③ 结论 存在Fe3+ 存在Fe2+ 现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专题九综合实验探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