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结构
2014年,企业级软件市场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发展:一是数据的生命周期,即数据的存储、安全和分析;二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即设计、生产和销售。反映到市场结构方面,数据生命周期主线上,市场规模占比较大的是存储管理软件和企业安全软件,以商务智能和绩效分析为代表的数据分析软件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速很快;在产品生命周期主线上,市场规模占比较大的是工业设计、仿真、ERP、CRM软件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的市场规模占比较小,但增长较快。
(三)主要特点
1.市场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企业级软件是企业IT支出的重要部分,其市场规模变化反映了企业IT投资的意愿和力度,与企业对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及其业务发展的预期呈现显著相关性。2014年,全球企业级软件市场规模基本维持了自201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表示出企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视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从增速看,近三年来呈现出较大波动,2014年同比增长虽然高于去年同期,但增幅仍不达市场此前的预期,表现出企业的投资能力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预期不如此前乐观。
2.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4年,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安全、存储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及服务的推动,尤其是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软件及服务的销售增长较快。同时,与大数据有关的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产品市场开始升温,例如企业内容管理、企业数据采集工具、数据质量改善和集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软件的销售额稳步增长。这些
6
产品的市场规模目前在产业结构中占比不高,但是在企业客户群体中已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显示出“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理念逐渐被大部分企业接受和重视,将其视为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促进销售等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工业云服务市场迅速升温
在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级软件厂商推出在公有云平台上部署的SaaS服务,这些服务逐渐集成,形成面向具体行业的工业云服务平台。物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种面向工业领域的新型云服务——泛在传感信息的数据集成和分析,以GE为代表的工业技术和服务企业实现跨界发展,开拓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云服务模式。
7
三、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状况
(一)市场规模
据初步测算,2014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2013年初,多家研究机构预测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将保持约19%的复合增长率直到2015,从2014年数据情况看远不及预期。
表2 2012-201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市场规模 同比上一年增长 2012 723 17.3% 2013 855 17.5% 2014 1000 16.9%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15.3
图2 2012-201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15.3
(二)市场结构
2014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仍以业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分析类软件为主体。与上一年相比,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市场规模出现明
8
显扩大,同比增长超过50%,增长主要来自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发展。
(三)主要特点
1.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重点行业带动
2014年,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工业企业平均利润增长同比下滑,拖累企业的总体IT支出增长停滞。但随着国家加大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力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有力带动。
2.业务管理和市场分析类SaaS产品市场快速增长
经济形势低迷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催生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需求,同时云服务交付灵活、按需付费的优势降低了企业的一次性支付压力,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2014年,用友、金蝶等业务管理和市场分析类软件厂商纷纷加快了向云计算转型的速度,而传统的信息系统集成厂商的业务遭遇显著冲击。
3.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市场快速升温
2014年,国家做出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工业和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改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受此利好带动,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市场的规模和关注度均迅速提升。
9
四、创新进展
(一)技术与产品创新
1.公有云成为企业应用软件的主要载体
2014年,企业逐渐对建设私有云的技术和成本开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开始愿意花费精力把自己的业务根据安全敏感性做剥离,除了把敏感数据相关的业务保持私有之外,其他IT需求转向使用公有云。用户的这一重大态度转变,促使大量软件厂商必须认真考虑从传统架构转向适合在公有云部署,便于移动化访问的架构。大量的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的业务因此遭受了明显的冲击,销售模式和业务单价也大幅度改变,引发了2014年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最大的浪潮——面向共有云计算的转型。
2.容器技术提高了市场竞争水平和产品迭代速度
2014年下半年,容器架构技术借助开源项目Docker卷土重来,引起广泛关注,这种轻量级的封装方式允许把单个应用进行打包,实现在不同云平台之间的通用部署,给云服务的开发过程带来根本性变革,重塑了企业软件的开发流程,大幅度降低了开发云服务的工作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有云平台支持并推出容器服务,云应用创新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更多具有行业应用知识优势的传统公司,开始通过开发面向本行业的云解决方案而成为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供应商,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产品的迭代。
3.物联网深入发展催生新的工业云服务
2014年4月,AT&T、思科、通用电气(GE)、IBM和英特尔发起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截至2014年底,已有超过120家企业加入。GE所发明的工业互联网概念,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形式,通过在云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5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