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E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pX(SB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d'$7 三、回答下列问题。 h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2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A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m=x/.0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8cR\\?Z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_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8K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f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eD 22~,d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9qv w>b
一、词语解释TM=Bs TQ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C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L*@l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u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L<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p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e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Xh2$m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P1{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ut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dD\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7T+hS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K~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0;<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G[A'f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PIV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
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XD*n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q\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Vep3Ro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i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x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e[1d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Ib.}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G\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hB$YX' {e<(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K N\\f,q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DJAM|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G) V5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0 3、聚室而谋。 谋:商量。nd%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o9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Yh6W2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o>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l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Zd8F]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9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I[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b|6 ab*}_4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l/0[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RxE,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8[p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1O+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o|>M^<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a?[z ^h
三、回答下列问题。 4Lbn[G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HE J\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pi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E4a`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P1rO8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6Kr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OG>a 一、解词: 答案]xX
1、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W]a=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 盈:满\\T h'D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AS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L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F+6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Z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z&S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c#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IRa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Gc0J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szx 2、舟尾横卧一楫 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C+VF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tG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jW*\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IWR/
6、尝贻余核舟一 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Is]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出真奇妙啊!ym;@A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x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xb|
中心思想 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纲要oerIM 文言文复习/
(一)考查范围+d(Wke
课内文言篇目为主,兼有课外内容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哲理性短文,阅读理解以课内讲读篇目为主。c (二)考查内容&
1、字音、字意、语句停顿。 [
2、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I 3、弄清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DO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_(Q./V
5、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写出段落大意。sa
6、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如: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c=
7、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D (三)考查题型p1
文言文的考查有填空、简答、翻译、选择等题型,其中前三者居多。'yh (四)复习方法=hC 1、积累U|
积累最好的方法是背诵。背诵课后习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通过背诵可以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I|: 2、转化\\
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课内阅读背诵的基础上阅读课外其他浅显文言文。tKX* (五) 复习重点_zVDDH 1、通假字yEbnX
以课文中注明为主,1-4册课本中共有40个通假字,详细见讲义。L 2、古今异义词0D@s 0yq
古今异义词是指从字面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甚至相反。复习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褒贬色彩的转换、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vg*
如:子:古义 先生,你 今义 儿子}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P
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人的配偶mK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解释时要具体推断。pB\ 如:故:1、温故而知新 (旧的)}I 2、故不错意也 (所以)h 3、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4、公问其故 (缘故) `y 4、 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xL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于、以、而、其、为、乃、诸 如:之:①作代词 代指人、物、事、时间、处所等. ②作动词 到,去 9\%u`q ③作结构助词 的r1P2CK ④作助词,主谓之间不译;rr ⑤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U@ ⑥作其他助词不译 如 马之千里者q3H 5、翻译文言语句的技巧Ma9U j 翻译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要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另外还要记住“五”字要领。T ①、“留” 凡朝代 、年号、 人名、 地名、 官职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动。_zx ②、“换” 用相应的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u\ ③、“补” 补充古代简练说法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 +~O] ④、“删” 删去文言句式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h ⑤、“调” 把文言句中特殊语序按现代汉语语序要求调换过来。hD 6、文言语段阅读要点+@0=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zAZ:~d ① 记叙文要理清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前因后果。s%8 ② 说明文要理清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i!cu ③ 议论文要理清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hG+\\Q (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f_ 要抓住文段中的一些过渡性词语或概括总结性的句子对文章进行分析 l (3)、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 态度、 思想倾向 1J=X [E}h 作者的观点是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一般是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分析时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其消极因素。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有下列情况:①思乡爱国 3S ②理想、情操 、壮志豪情 ③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④亲情 、友情、 爱情 ⑤同情劳动人民 ⑥揭露社会黑暗,表现对社会现实不满 j ⑦怀才不遇,抑郁忧愤。[ (4)、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Cm}M ①、写作特点可从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修辞方法等方面入手。MAT4M ②、语言特色可从词语、句式等方面入手 。另外,诗歌还可以从音韵、节奏等方面考虑。zzo$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UzIG 在理解中学着疗伤;=:)TNl 在宽容中学着淡忘;U}JK 在感谢中学着释怀! c9[ 这就是我:GkJ_OQ 你永远的朋友—— 阿文2008-12-14 12:59:00 闻道春 [r\\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b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 等级:版主5[ 文章:1908@?j=| 积分:108684@ 门派:无门无派Sc}I 注册:2008年4月13日 第 22 楼 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3ggvE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o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字词注释及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