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QJOF* 1、造饮辄尽 造:一来20zV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17~BTA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iu1|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agKh9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i[ 6、每有会意 会:领会aj9lod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D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U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QVMn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7: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TqzVB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IG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egk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TMt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A;Q\ V
八年级下册:马说V@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lH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E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Gbb!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l;Pd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L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5t R5;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P$op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bkKDH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O%%3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5yW&0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svN^rq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lY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o;6Y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c[Qj 山水篇c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KuQTld 一、词语:o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QS6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Q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m\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fcf4l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Tl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Xxu.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q@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C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Ze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6%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p@?N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Z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E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Vsod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V$3t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F!u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e[^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H]v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LSg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ONc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a9b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三、V0dm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ti3_j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RGO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jso@W 28. _: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J}_b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M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jg$:/[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a/@'M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i4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Xvg&W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1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r|[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t..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GhseS: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SFty)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9pYh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bMI{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7P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dK!R\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pg+y#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3Jr: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a 19) 把酒临风 把:持。S^$w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UP.u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6sd.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rJ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l9jN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lnkJ!\\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d9k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l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lD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45)t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T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g~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ox={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8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so|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p3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b31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WKk<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s*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Lh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g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Y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TM4>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fx8Dc;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f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X:6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1a5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Bq].Z#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g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Iv/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Z=L*6g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g#t&y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J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rW;&BY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A0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MOeGb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6nP^R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no3Be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s[y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29|C<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75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ikEe,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bQ&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1[fy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xf 14. 休于树 于:在。ExF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AKq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V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n\ 18. 弈者胜 弈:下棋。}f0jlm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J1E7\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o!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bk2`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fI-=L 23. 太守谓谁 谓:是。Yt< r {c:c 二、句子翻译:Cvy=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q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eV:=z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E$on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H\\(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y2z&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U6fH3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5z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全览字词注释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