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征文 《采购与供应管理》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研究
张 彤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100029)
摘 要:随着汽车生产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积极参与汽车产业分工,提升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化。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采购体系带来的机会和构成的威胁,进而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全面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企业 全球采购体系 SWOT分析
全球采购(Global Sourcing)是指在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供应商。采购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以保证产品总成本最低。
为了在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赢得优势,跨国汽车公司突破国界的限制,在低成本国家实施零部件采购,以整合全球采购资源,实现资源全球化最优配置。我国因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采购基地。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如何融入全球采购体系,成为跨国公司的合作者,在合作中实现“双赢”。本文将对我国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采购体系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的扩大(见表1)。2007年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0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7580家。2007年就业人数159万人,占汽车工业从业人数的60.7%,2008年就业人数达到175万人。
1
表1 2005-200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及增长
单位:亿元 %
年份 总产值 增速 增加值 增速 总资产 增速 销售收入 增速 占工业总产值比例 占工业增加值比例 2005 2006 2007 4160 5501 7637 —— 32.2 38.8 1100 1396 2042 24.2 26.9 46.2 9347 5245 6455 18 28 23 4431 5548 7486 25 26 34 35.5 36.0 38.3 42.1 39.5 42.7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2009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 2、零部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整车生产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圈,在这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区域内,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六大区域整车产量占全国的72.1%,零部件产值占全国的81.2%,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9.9%,就业人数占全国的79.1%(见表2)。在城市分布格局中,长三角的主要城市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表2 200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 %
比重 整车产量占全国 零部件产值占全国 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 就业人数占全国 注:东北不含黑龙江省。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2009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
随着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圈的崛起,我国已经建成主要零部件产业园区超过100个,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园区内集聚了上万家零部件企业,涵盖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集群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园区内部的配套关系、资源互补已经初步体现。 3、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满足跨国汽车企业全球采购的“低成本”需求。
劳动力成本是汽车零部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采购中心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采购的主要目的。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
2
京津冀 16.7 10.8 8.6 8.7 东北 13.5 9.0 7.8 8.9 川渝 8.8 5.7 7.4 8.9 两湖 8.8 6.4 9.1 8.8 长三角 14.4 37.2 38.4 32.6 珠三角 9.9 12.1 8.6 11.2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家劳动力成本不足美国劳动力成本的10%,美国零部件企业付给美国工会工人的工资平均为25美元/小时,还没有包括福利。而我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为1.5美元/小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可见一斑。
4、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型产品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型零部件产品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座椅、保险杠、线束、铝轮毂、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器、消声器、万向节等,其价格低于同类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二)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供应链的低端
我国虽有几万家零部件企业,但是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配套体系,而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产业支撑力,不能满足跨国汽车企业大批量采购需求。在跨国企业采购中,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品,很难成为一级供应商,在国际分工协作中处于低端。 2、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技术缺失,缺乏竞争力。 (1)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自由知识产权。
我国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据国外企业的一般统计,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低于0.3,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见图1)
(图1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跨国公司2007年研发投入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2009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
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以领先于整车企业,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依赖于主机厂,难以适应整车更新换代的配套要求。 (2)核心技术缺失,产品缺乏竞争力
3
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无法参与整车企业的产品开发,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零部件开发的核心技术,导致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无法根据整车产品技术发展需要提供性能优质、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零配件。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国外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见表3)
表3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技术领域 通用技术领域 标准技术领域 高技术领域 超高技术领域 玻璃 车轴、活塞、散热器、制动器等 手动变速、ABS、导航系统 发动机控制器元件、自动变速器、液压转向器、安全气囊等 典型技术 差 距 差距不大 差距3年以上 差距5年以上 差距8年以上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3、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较多,但是经营规模小,大型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不到1%,中型企业不到不到15%。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销量一般是按亿件(套)来计算,而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按万、十万件(套)计算。这样的生产规模无法进入整车厂的配套体系。 4、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范围狭小,难以形成知名品牌。有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企业的品牌没有得到恰当的保护,使得品牌在形成不久之后就失去了作用。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品牌与国外汽车零部件品牌相比处于劣势,在国际市场没有影响力,得不到跨国公司的认可。 (三)机会分析
1、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化趋势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发展机遇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汽车企业在我国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增长。(见表4),出口零部件由供应国外维修市场,逐渐转向加入跨国公司的整车零部件采购计划。
4
表4 2000-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净出口额 2002 23.12 16.61 -6.51 2003 73.84 54.20 -19.61 2004 86.79 79.46 -7.33 2005 76.85 98.89 22.04 2006 105.25 192.48 87.23 2007 152.86 294.97 142.11 2008 137.38 263.42 126.04 (数据来源:2002-2007年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 2、汽车产业开放程度高,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采购体系提供了条件
汽车工业是一个大规模的协同产业,整车厂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实行横向一体化,形成汽车产业链,产业链的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协作关系。例如日本平均每个汽车厂拥有一级协作配套企业168家,二级协作配套企业4700家,三级协作配套企业31600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有40000家协作配套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有60000家协作配套企业。由此可见,汽车产业的开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为整车厂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
3、我国已经成为跨国汽车集团的主要采购基地
迫于汽车市场竞争的压力,跨国汽车公司实施“低成本国家采购”,以中国为首的低成本国家将成为全球买家的采购中心。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全球采购中心,逐步将中国企业纳入其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有资料表明,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在中国采购。上海美国商会的《中国制造企业竞争力研究2008-2009》报告也称,在低成本国家中,中国是企业的首选业务开展地,伴随着国际汽车市场的不景气,我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巨头布局的重点。
4、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的机会
金融危机使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重新洗牌,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相继出现破产或重组,导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二、三级供应商和售后市场供应商数量减少。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形势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