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腹,必须立即做好体表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应用消毒纱布探入口内,拭去小儿·口中秽浊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粪等,以免小儿啼声一发咽入腹内。同时,要轻轻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马上拭去。但皮肤皱折处及二阴前后应当用纱布蘸消毒植物油轻轻拭擦,去除多余的污垢。
二、断脐护脐
胎儿在腹,脐带是母体与胎儿气血经络相通的纽带。婴儿降生,啼声一发,口鼻气通,百脉流畅,小儿开始独立生存。婴儿出生后随即需要断脐。我国古代已认识到,新生儿断脐护脐不可不慎,若处理不洁会因感受邪风而患脐风。新生儿娩出1-2分钟,就要结扎脐带后剪断,处理时必须无菌操作,脐带残端要用干法无菌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在特殊情况下未能保证无菌处理,则应在24小时内重新消毒、处理脐带残端,以防止感染及脐风。
断脐后还需护脐。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让脐带断端在数天后自然脱落。在此期间,要注意勿让脐部为污水、尿液及其他脏物所侵,洗澡时勿浸湿脐部,避免脐部污染,预防脐风、脐湿、脐疮等疾病。
三、祛除胎毒
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易于发生丹毒、痈疖、湿疹、胎黄、胎热、口疮等病证,或造成以后好发热性疾病的体质。
自古以来,我国有给初生儿祛除胎毒的传统方法,给小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可以减少发病。常用的方法有:
1.银花甘草法银花6g,甘草2g。煎汤。可用此药液拭口,并以少量给儿吸吮。
2.黄连法黄连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人儿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3.大黄法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儿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4.豆豉法淡豆豉10g。浓煎取汁。频频饮服。
四、洗浴衣着
初生之后,一般当时用消毒纱布拭去体表的血迹,次日绐小儿洗澡。洗澡水要用开水,待降温至与小儿正常体温略高时使用,也可在浴汤中加入一枚猪胆之汁以助解毒。洗浴时将小儿托于左手前臂,右手持纱布,蘸水后轻轻擦拭小儿体表。不要将小儿没入水中,以免浸湿脐部。洗毕后可在体表涂以少量消毒花生油或鱼肝油。第3天再给小儿洗浴,称为“三朝浴儿”,浴毕将全身拭干,皮肤皱折潮湿处扑以松花粉或滑石粉。洗浴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冒受风寒。
小儿刚出生,必须注意保暖,要防止着凉或受暑。新生儿衣着要适宜,衣月啦柔软、宽松,容易穿换,不用钮扣、松紧带。临产前应将给婴儿准备的衣服取出吹晒,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脑
16
丸。我国传统上给新生儿夏季只围一只布肚兜,既凉爽又护腹。天冷时将婴儿包人襁褓,包扎松紧要适宜,过松易被蹬开,过紧则妨碍活动。尿布也要柔软而且吸水性强,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
五、生后开乳
产妇分娩之后,应将小儿置于母亲身边,给予爱抚。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鼓励母亲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强,吞咽功能基本完善。早期开乳有利于促进母乳分泌,对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开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但也可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婴儿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取代母乳。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必须坚持哺乳,代乳法不利于泌乳的建立。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渡过新生儿期,婴儿的自立能力已大为增强。婴儿期生长发育特别快,脾胃常显不足,合理喂养显得特别重要。婴儿期保健,要做好喂养、护理和预防接种等工作。
一、喂养方法
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
(一)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丰富,最适合婴儿的生理需要;母乳易为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母乳喂哺最为简便而又经济;母乳喂养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又便于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料护理;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早日恢复,推迟月经来潮不易怀孕,哺乳的妇女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母乳喂养的方法,以按需喂给为原则。第1、2个月不需定时喂哺,可按婴儿需要随时喂。此后按照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 次,夜间逐渐停1次,一昼夜共6-7次。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约15-20分钟。根据各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吃饱为度。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拭净乳头,乳母取坐位,将小儿抱于怀中,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完毕后将小儿轻轻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人胃中的空气排出,可减少溢乳。
母亲患传染病、重症心脏病或肾脏病,或身体过于虚弱者,不宜哺乳。乳头皲裂、感染时可暂停哺乳,但要吸出乳汁,以免病后无乳。
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
17
岁断奶。断奶应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骤断。若正值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应推迟断奶。
(二)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有两种:补授法与代授法。
1.补授法每日母乳喂养的次数照常,每次喂完人乳后加喂一定量代乳晶,直到婴儿吃饱。这种喂养方法可因经常吸吮刺激而维持母乳的分泌,因而较代授法为优。
2.代授法一日内有数次完全喂牛、羊乳代替母乳。使用代授法时,每日母乳哺喂次数最好不少于3次,维持夜间喂乳,否则母乳会很快减少。
(三)人工喂养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别的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1.乳制品根据当地习惯和条件选用动物乳,其中牛奶最为常用。
牛奶所含营养成分与人奶有差别。所含蛋白质较多,但以酪蛋白为主,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大,不易消化。含乳糖较少,故喂食时最好加5%-8%的糖。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需水每日150raL/kg。例如3个月婴儿,体重5kg,每日需喂鲜牛奶550mL内加蔗糖44g,另需加喂温开水、果汁200mL。一般小儿全日鲜牛奶喂哺量以不超过800mL为宜,能量供给不足时可增补辅助食品。小于5个月的婴儿喂牛奶宜适当加水稀释,2个月以内加1/2水,3—4个月加1/3水。
全脂奶粉是由鲜牛奶浓缩、喷雾、干燥制成。按重量1: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体积1:4(1匙奶粉加4匙水)加开水调制成乳汁,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
鲜羊奶成分近似于牛奶,使用方法可参照牛奶。
2.代乳品大豆类代乳晶营养价值较谷类代乳晶为好。制备时应补足所缺成分,可用作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晶。3个月以下婴儿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类代乳晶。豆浆用500g大豆制成豆浆约3000ral。每500g豆浆加食盐0.5g、乳酸钙1.5g、淀粉10g、糖30g,煮沸20分钟,待温喂用。开始喂哺时可加1倍水稀释,如无消化不良可逐渐减少水分。豆制代乳品如5410代乳粉也适合婴儿使用。
米、面制品如乳儿糕、糕干粉等,大多含碳水化合物高而蛋白质、脂肪过少,所含必需氨基酸也不完善,一般只宜作为辅助食品。使用时要加入一定量豆粉、蛋粉、鱼蛋白粉或奶粉及植物油,以增加其营养价值。
(四)添加辅食
18
无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都应按时于一定月龄添加辅助食品。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不能同时添加几种,需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添加辅食的顺序可参照下表。
表2—1添加辅食顺序
月龄添加辅食
l-4个月菜汤水果汁维生素A、D制剂
5—6个月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
7—9个月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窝窝头熟土豆芋头等
10-12个月粥、软饭、挂面等各种饮食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二、婴儿护养
婴儿期间生长发育迅速,护养方面除了要合理喂养之外,必须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安排起居作息。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啪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婴儿衣着不可过暖,人秋后要缓缓加衣,以锻炼耐寒能力。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发育。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可资护养参照。婴儿要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掌握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的生理特点,在哺乳、戏耍等的安排上,注意有利于使之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婴儿期是感知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听觉及其分辨能力迅速提高,要结合生活的实践,教育、训练他们由近及远认识生活环境,促进感知觉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三、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要调节乳食,使婴儿的脾胃功能逐步增强,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降低脾胃病的发病率。婴儿时期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切实按照我国卫生部制订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1岁以内的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进入幼儿期,小儿的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虽然体格生长、智力发育,但仍易于发病,需要做好保健工作。
一、饮食调养
19
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每日还可给予1-2杯豆浆或牛奶,同时进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荤素菜搭配。每日3次正餐,外加1—2次点心。要培养小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满足小儿这一时期生长发育仍然很快的需要。
二、起居活动
幼儿1-1.5岁学会走路,2岁以后能够并且喜欢跑、跳、爬高。与此同时,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初步学会用玩具做游戏。幼儿学走路时要由成人牵着走,防止跌跤,又要为孩子保留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孩子的动作发育。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从14小时渐减至12小时,夜间睡觉为主,日间午休1次1.5-2.5小时。2岁开始培养其睡前及晨起漱口刷牙,逐渐教孩子学会自己洗手洗脚、穿脱衣服,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进餐。1岁让孩子坐盆排尿,1.5岁不兜尿布,夜间按时唤醒小儿坐盆小便,平时注意观察小儿要解大小便时的表情,使小儿早日能够自己控制排便。
三、疾病预防
幼儿生活范围增大,患病机会增加。要训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耐心教育,纠正其不良习惯,如吮手、脏手抓食品、坐在地上玩耍等,饭前便后要洗手,腐败污染的食品不能吃,衣被经常换洗。幼儿的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发病率高,要防外感、慎起居、调饮食、讲卫生,才能减少发病。还要继续按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幼儿好奇好动,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差,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五节 学龄前期保健
学龄前期儿童活动能力较强,智识已开,求知欲旺盛,虽然随着体质增强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也要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格锻炼
学龄前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要有室内外活动场所,幼儿园要添置活动设备,如摇船、摇马、滑梯、跷跷板、转椅,以及各种电子活动设备,作操用的地毯、垫子,有条件的还有戏水池、小型游泳池、运动场等。安排适合该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以及小型竞赛项目。各种活动和锻炼方法轮换安排。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二、早期教育
学龄前期儿童好学好问,家长与保育人员应因势利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给予解答。要按照小儿的智能发育特点,安排适合的教育方法与内容。幼儿园有规范的学前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在游戏中学;家庭中也可通过讲故事、看学前电视节目、接触周围的人和物、到植物园动物园游览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孩子增长知识。不能强迫孩子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文化学习,违背早期教育的规律,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三、疾病预防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儿科学(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