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阴阳两精相合而形成的胚胎c新生命产生之后,就不断生长发育,直至成年。儿童与成人的年龄界限,现代一般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所说:“当以十四以下为小儿治”,将14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儿童阶段的不同时期,小儿的形体精神、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儿科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儿童阶段再按年龄分为若干时期。
现代一般将小儿按年龄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
胎儿在孕育期间,寄生于母体之内,与其母借胎盘、脐带相连,依靠母体的气血供养,在胞宫内生长发育,因而与母体休戚相关。胎儿的健康成长,依赖于孕母的调摄,我国自古称之为“养胎”、“护胎”和胎教。
胎儿尚未成熟,如草木未萌,嫩芽易伤。尤其在妊娠早期重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成长,功能也趋成熟;妊娠晚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胎儿若受到伤害,易造成早产。先天之本,一生之基,做好胎儿期保健,使胎儿形神咸备,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将会为儿童出生后的健康发育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国际上还将孕期满28周到出生后7天止,定为围生(产)期。围生期小儿死亡率高,重视优生优育,必须抓好围生期保健。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开始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新生儿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了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机体内部也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但是,新生儿的脏腑功能未曾健全,精神发育未曾成熟,处于稚嫩状态,机体调节功能不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故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这一时期的保健护理工作也就特别重要。
三、婴儿期
6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婴儿已经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显示出蓬勃的生机,生长发育特别迅速。1周岁时,小儿的体重增长到出生时的3倍,身长增长到出生时的1.5倍。由于生长迅速,机体对水谷营养的需求特别旺盛,而婴儿脾胃未充,运化力弱,因而需要重视乳食喂养,预防脾胃病发生。同时,婴儿肺脏娇嫩,表卫未固,来自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又未能健全,御邪能力弱,造成时行疾病和肺系疾病的发病机会大为增加,必须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幼儿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尤其是在体格发育方面。此期小儿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同时,感邪患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小儿的饮食已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乳牙渐次长齐,在脾胃功能逐渐增强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脾胃病的发生。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的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在这一阶段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等,应抓紧调治,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
六、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l岁,男13岁)称学龄期。
学龄期一般处于小学学习阶段,此期小儿在体格方面仍稳步增长,乳牙依次换上恒牙,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此期儿童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为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增强,能适应正规的学习生活。要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一时期儿童的发病率进一步下降,但肾病综合征、哮喘、过敏性紫癜、风湿热和类风湿病等疾病好发于这个时期,预防工作应有针对性地进行。
七、青春期[/color]
青春期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青春期开始阶段仍属于儿童范围。
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显著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女孩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男孩精气溢泻,体格生长也出现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长增长显著,心
7
理变化也较大。近几—卜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从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小儿生长发育主要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先天因素与种族、父母、胎儿期状况等有关;后天因素与社会条件、气候、地理、营养、作息、锻炼、疾病、药物等有关。小儿生长发育,是形与神的同步增长。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的开始,起于受精怀孕。关于胎儿成长发育,《淮南子·精神训》说:丫一月而膏,二月而肤,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卜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脏乃形。”其中“三月而胎”指3个月胚胎完成,胎儿形成; “七月而成,,指7个月器官组织完成,此后出生的胎儿可以存活;10个月为足月,受气已足,俟时而生。
出生后小儿的发育主要包括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两方面,中医学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总结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
一、体格生长
关于小儿体格生长,现代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和统计,得出了各项生理常数,可用来衡量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一)体重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新生儿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氏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3+0.7X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X(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
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均值85%以下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长
8
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3岁以上小儿测量身高。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新生儿身长约为50em。1周岁内以逐月减慢的速度共增加约25cm,一般前6个月每月增长约2.5em,后6个月每月增长约1.5cm。第2年全年增长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约7cm。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身长:
1-6个月身长(em)=50+2.5X月龄
7—12个月身长(em)=65+1.5X(月龄—6)
2周岁以上身长(cm)=85+7X(年龄—2)
身长主要反映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长在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者,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从耻竹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为下部量。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关系密切,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生长关系密切。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三)头围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测量头围时用软尺,医生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绕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读取测量值。测量时小儿应脱帽,长发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松紧适中。
新生儿头围约为34em,出生后6个月增长约9em,7-12月增长约2cm,1周岁时45cm,第2年增长约2em,5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四)囟门
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其测量方法为测对边中点连线距离。
后囟约25%儿童在初生时已闭合,其余也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前囟应在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
囟门反映小儿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囟门早闭并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为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五)胸围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小儿可取立位或卧位,3岁以L.?取
9
立位。被测者处于安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卧位时),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右侧或前方,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测量时软尺应松紧适中,前后左右对称。
新生儿胸围约32em。l岁时约44e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一般营养不良小儿由于胸部肌肉、脂肪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则提前。
(六)牙齿
新生儿一般无牙。通常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乳牙20个约于2-2。5岁出齐。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6岁后开始乳牙脱落,换出恒牙,直至12岁左右长出第二磨牙。婴幼儿乳牙个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乳牙数=月龄—4(或6)
(七)呼吸、脉搏、血压
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而血压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小儿呼吸、脉搏、血压易受发热、运动、哭闹等影响,测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小儿呼吸频率:新生儿乎均40—45次/分,1岁以内30-40次/件,1-3岁25—30次/分,4-7岁20—25次/分,8—14岁接近于成人,18—20次/分。
小儿脉率:新生儿乎均约120—140次/分,l岁以内110—130次/件,1-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接近于成人,70-90次/分。
小儿血压:4岁以内小儿的血压约为11.5/8.0kPa。4岁以后收缩压约为(10.5+0.27X周岁数)kPa,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2/3。
二、智能发育
智能发育是指神经心理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在婴幼儿时期大量地反映于日常的行为之中,故有时也称为行为发育。了解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可以适时开发智力、及早发现异常,有利于做好儿童保健和治疗。
(一)感知发育
视感知的发育:新生儿短暂地注视和反射地跟随近距离内缓慢移动的物体;3个月头眼协调好;6个月能转动身体协调视觉;9个月较长时间地看3—3.5m内的人物活动;1岁半能注视悬挂在3m处的小玩具;2岁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目光跟踪落地的物体;4岁时视力20/40(srleHerl表)。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儿科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