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就能听到50-90分贝的声响;3个月转头向声源;4个月听到悦耳声音时微笑;5个月对母亲语声有反应;8个月能区别语声的意义;9个月能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听懂简单的吩咐;4岁听觉发育已完善。
(二)运动发育
小儿运动发育有赖于视感知的参与,与神经、肌肉的发育有密切的联系。小儿粗细运动发育的进程:2个月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握持玩具;7个月能独坐片刻,能将玩具从一手换至另一手;8个月扶栏能站立片刻,会爬,会拍手;10—11个月扶栏独脚站,搀扶或扶推车可走几步,能拇、食指对捏取物;12个月能独走,弯腰拾东西;18个月走得较稳,能倒退几步,能有目标地扔皮球;2岁能双足跳,能用杯子饮水,用勺子吃饭;3岁能跑,并能一脚跳过低的障碍,会骑小三轮车,会洗手;4岁能奔跑,会爬梯子,基本会穿衣;5岁能单脚跳,会系鞋带。
(三)语言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意识的一种方式。小儿语言发育除了与脑发育关系密切外,还需要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并与后天教养有关。小儿语言发育的进程:1个月能哭;2个月会笑,始发喉音;3个月能咿呀发音;4个月能发出笑声;7个月能发出“妈妈”、“爸爸”等复音,但无叫喊亲人之意;10个月“妈妈”、“爸爸”成为呼唤亲人之意,·能开始用单词;12个月能叫出简单的物品名,如“灯”,能以“汪汪”、“咪咪”等代表狗、猫,能指出鼻子、耳朵;15个月能说出几个词及自己的名字;18个月能指出身体各部分;2岁能用2—3个字组成的名词表达意思;3岁能说儿歌,能数几个数字;4岁能认识3种以上颜色;5岁能唱歌,并能认识简单的汉字;6—7岁能讲故事,学习写字,准备上学。
(四)性格发育
性格是意愿、毅力、是非判断、对周围人物与事物适应能力的情绪反应等特征的总称。
性格发育在婴幼儿期常称为个人—社会性行为发育。性格发育主要包括情绪反应、相依感情、游戏、违拗性等。
新生儿就已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在活动度、敏感、适应性、哺乳、睡眠等规律性方面表现出个人特点。婴儿的活动及面部表情很早就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对于哺乳、搂抱、摇晃等具有愉快反应,不愉快则常表现为啼哭。随着月龄增长,不愉快逐渐减少。6个月以后已较能忍耐饥饿,9个月后能较久地离开母亲。真正的脾气发作见于3-4岁的幼儿。
婴儿与亲人相依感情的建立是社会性心理发育的最早表现。亲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生理需要作出及时、适当的满足可以促使相依感情的牢固建立。婴儿在5—6个月时有畏陌生·表现及8-9个月拒让生人抱,10-18个月表现最为明显地与母亲分离时的焦虑情绪都与相依感情有关。
小儿性格在游戏中可以得到表现和发展。5-6个月时开始知道与别人玩“躲猫猫”;9—10个月可玩拍手游戏;l岁小儿多独玩;2-3岁多各玩各的玩具;3岁以后多两人对玩;4岁以后开始
11
找伙伴玩;3-4岁时开始参加竞赛性游戏;5-6岁时能自由地参加3人以上竞赛性游戏;学龄儿童中可出现以强凌弱的带头人和以理服人的带头人。
婴儿1岁前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予以满足;1.5—2岁小儿已有一定程度的自立感,故2岁左右小儿常表现出明显的违拗性;3岁后又可出现喜爱纠缠亲人;4岁后依赖情绪逐渐减弱。正确认识小儿发育过程中的违拗性,对于小儿性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变蒸学说
变蒸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卜,枚称变蒸。
变蒸之名,始见于西晋王叔和《脉经》。《诸病源候论》等医籍关于变蒸的记载认为:小儿自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变且蒸,10变5蒸,历320日,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小儿变蒸时,机体脏腑功能逐步健全完善,也就反映为表现于外的形、神同步协调发展。
变蒸学说总结出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这样一些规律: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伹每经过一定周期,则显示出特殊的变化发展;在小儿的周期性生长发育显著变化中是形、神相应发育、同步发展的;变蒸周期在320日内为32日,以后延长为64日、128日,说明婴幼儿生长发育经历着一个逐步减慢的过程;576日后不再有明显的变蒸周期。
变蒸学说揭示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是符合实际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今天我们认识变蒸学说,要摒弃某些古籍中关于变蒸时有体热、汗出等症状的说法,取其精华,仿其思路,应用现代方法,进一步总结出现代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当代儿童保健服务。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四节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有其生理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儿童保健、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柔嫩。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12
小儿初生之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需赖先天元阴元阳之气生发、后天水谷精微之气充养,才能逐步生长发育,直至女子二七14岁,男子二八16岁左右,方能基本发育成熟。因此,在整个小儿时期,都是处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状态。而且,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清代医家吴鞠通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可以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这里,阴,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阴稚阳学说进一步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娇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于健全和成熟。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男女媾精,阴阳相合,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了。先天之本,一生之基,胎儿保健,对于后天体质强弱、智力高下、疾病寿天,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保健,应当从受孕怀胎开始。
我国古代《大戴礼记·保傅》关于“文王胎教”的记载,表明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做好胎养胎教能使小儿健康聪慧长寿的实例;《素问·奇病论》对“胎病”的记载,说明当时已认识到不注意胎儿护养可造成小儿先天性疾病。所以,胎儿的强弱,禀受于父母,特别是胎儿在腹,与其母相互依存,孕母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疾病、环境等,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保健,首先要从择偶婚配开始。近亲之间,血缘相近,不可通婚,否则会使后代体弱而且患遗传性疾病的机会增多。男女双方应在适当的年龄结婚生育,男子三八,女子三七,肾气平均,发育完全成熟,所以,男子24—32岁,女子2l-26岁,才是婚育的最佳年龄。结婚之前,应作婚前检查,查明有无不宜婚育、可能影响后代健康的疾病。父母身体健康,阴阳和畅的情况下婚配受孕,才能为胎儿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胎护胎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饮食调养
胎儿的生长发育,全赖母体的气血濡养。孕妇气血充养,依靠脾胃仓廪化源充盛。孕妇的饮食,应当富于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进食按时、定量。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营
13
养素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必须保证供给。禁忌过食大冷、大热、甘肥粘腻、辛辣炙爝等食物,以免酿生胎寒、胎热、胎肥等病证。
对于不同孕期的饮食安排,北齐徐之才提出,在妊娠的第1、2个月,要“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卒之味”。就是说,妊娠早期要有全面的营养,按孕妇的口味涧配饮食,不要吃可能加重妊娠反应的刺激性食品。4个月以后,要“食稻麦,羹牛羊,调五味,食甘美”。妊娠中期胎儿迅速增长,必须多进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的高峰期、脑发育的关键期,也需要营养丰富,同时要防营养过度。
饮食调养还包括嗜好有节。孕妇最好戒去烟酒。酒对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都有伤害,因而可使受精卵发育障碍,造成流产、先天性畸形或智能低下等。孕妇吸烟过多,也会伤胎而造成流产、早产,或胎怯、弱智、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
二、寒温调摄
妇女怀孕之后,气血聚以养胎,卫气不足,多汗而易于为虚邪贼风所乘。怀胎十月,要经历3-4个不同的季节,;气候变化很大,孕妇要比常人更加重视寒温的调摄,顺应气温的变化,天凉则添衣,天热则减衣,天暑宜降温,天寒宜取暖,出门避大风,雨雪勿外出,减少气候骤变对人体的伤害。室内空气要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勿去空气污浊、环境污染的场所,避免为其所害。
三、防感外邪
孕妇在调摄寒温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感受外邪。我国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列举妊娠时气“重者伤胎也”,妊娠温病“热搏于胎,皆伤胎也”,妊娠热病“多致堕胎也”等,已经明确提出妊娠期间感受外邪会损伤胎儿,或造成流产、早产等。现代研究表明,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包括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等,都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流产或早产。妊娠早期胚胎形成,器官分化,最易受到损害。例如,孕妇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造成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小头畸形及智力发育障碍等,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四、避免外伤
妊娠期间,孕妇要防止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外伤,以保护自己和胎儿。孕妇要谨防跌仆损伤,如攀高涉险、提挈重物、摸爬滚打、跳跃颠簸等。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挤压和冲撞。进入现代社会,无形损伤的机会更是日益增加,噪声会损害胎儿的听觉,放射线能诱发基因突变,造成染色体异常,可能产生流产或胎儿发育畸形。
妊娠期间要控制房事,节欲保胎。房事不节,易于伤肾而致胎元不固,造成流产、早产,也易于因交合而酿成胎毒,使孕妇及胎儿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妊娠头3个月和最后1.5个月,应当禁忌房事。 五、劳逸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孕妇也必须保持经常而有适度的活动,才能使全身气血流畅,胎儿得以长养,生产顺利。古代医家就告诫过逸对于母子的危害,《小儿病源方论·小儿胎禀》说:“怀孕妇人,……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软弱。”《万氏妇人种·胎前》说:“妇人受胎之后,常宜行动往来,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则气血凝滞,临产多难。”当然,孕妇也不可过劳,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
14
以免损伤胎元,引起流产或早产。
孕妇应当动静相兼,劳逸结合。一般说来,妊娠1-3个月应适当静养,谨防劳伤,以稳固其胎。4-7个月可增加一些活动量,以促进气血流行,适应此期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
妊娠后期只能做较轻的工作,体力劳动者要有工间休息,不做夜班,脑力劳动者要保证每天仍有一定的活动。足月之后,又转入以静为主,等待分娩,每天只安排一定时间的散步。分娩前两周应停止工作。
六、调节情志
七情为人之常情,尽皆有之,但若情志过极,便能伤人致病。孕妇情志过极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而且因气血逆乱,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素问·奇病论》已经提出:“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所以,孕妇应当精神内守,情绪稳定,喜怒哀乐适可而止,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才能安养胎儿。
“文王胎教”的经验还提出,妇女妊娠期聆听优雅的音乐,有利于胎儿的孕育成长。现代研究表明,胎儿具有听觉、感知和反应的能力,胎儿可以对音乐产生反应。现代已经推广胎教音乐的实际应用。
七、谨慎用药
我国历来主张对孕妇用药应当十分审慎,无病不可妄投药物,有病也要谨慎用药,中病即止。古人提出的妊娠禁忌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毒性药类,如乌头、附子、南星、野葛、水银、轻粉、铅粉、砒石、硫黄、雄黄、斑蝥、蜈蚣等;破血药类,如水蛭、虻虫、干漆、麝香,瞿麦等;攻逐药类,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皂荚、藜芦、冬葵子等。这些药物使用于孕妇,可能引起中毒,损伤胎儿,造成胚胎早期死亡或致残、致畸等。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二节 初生儿期保健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一、拭口洁眼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儿科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