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经营观念的不合理的运输
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稼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资源挪做它用获利等。
2.12不合理运输的分析
各种不合理运输形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在进行判定时必须留意其不合理的条件,否则就容易出现判定的失误。例如,假如同一种产品,商标不同,价格不同,所发生的对流,不能绝对看成不合理,由于其中存在着市场机制引导的竞争,优越劣汰,假如夸大由于表面的对流而不答应运输,就会起到保护落后、阻碍竞争甚至助长地区封闭的作用。类似的例子,在不合理运输形式中都可以举出一些。
再者,以上对不公道运输的描述,主要就其形式本身而言,是主要从微观观察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中,必须将其放在物流系统中做综合判定,在不作系统分析和综合判定时,很可能出现“效益背反”现象。单从一种情况来看,避免了不公道,做到了公道,但他的合理却使其他部分出现不合理。只有从系统角度,综合进行判定才能有效避免“效益违背”现象,从而优化全系统。
3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质量,以适宜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路线、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及时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
(2)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取最短的历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以及时供应市场,又可以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物损差,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
8
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否则,不合理运输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并相应地转移和追加到产品中去,人为的加大了产品的价值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加重需求方的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和创立了不少合理化的途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取得了效果,汇集如下:
3.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作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及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在计算车船行驶的公里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
可以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最佳运输线路的选择是缩短运输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还可以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己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
提高实载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载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的运输的合理化。
我国曾在铁路运输上提倡“满载超轴”,其中“满载”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火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多载货,不空驶,从而达到合理化之目的。这个做法对推动当时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国内外开展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需要的货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量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分空驶的情况,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在铁路运输中,采用整车运输、合装运输、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3.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的合理化
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效措施有:
(1) 满载超轴法,前文已提到的“满载超轴”其中“超轴”的含义就是在机车能
9
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加挂车皮。我国在客运紧张时,也采取加长列车,多挂车皮方法,在不增加机车情况下增加运输量。
(2) 水运托排和拖带法,竹、木等物资的运输,利用竹、木本身浮力,不用运输工具载运,采取拖带法运输,可省去运输工具本身的动力消耗从而求的合理;将无动力驳船编成一定队形,一般是“纵列”,用拖轮拖带行驶,可以有比船舶载乘运输运量大的优点,求的合理化。
(3) 顶推法是我国内河货运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内河驳船编成一定队形,由机动船顶推前进的航行方法。其优点是航行阻力小,顶推量大,速度较快,运输成本很低。
(4) 汽车挂车的原理是和船舶拖带、火车加挂基本相同,都是在充分利用动力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运输能力。
3.3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问题。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加工和配送结合。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2)加工和配套结合。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前文已提到过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10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
3.4开展中短距离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这一措施的要点,是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也尽量利用公路。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运输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公路从门到门和在中途运输中速度快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服务难以达到的水平。
我国“以公代铁”目前在杂货、日用百货运输及煤炭运输中较为普遍,一般在200公里以内,有时可达700——1000公里。山西煤炭外运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是合理地。
3.5 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需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降低中转损货。直达的优势,尤其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考虑用最有效的技术来实现这种稳定运输,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如同其他合理化措施一样,直达运输的合理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有所表现,不能绝对认为直达一定优于中转。这要根据用户的要求,从物流总体出发做综合判断。如果从用户需求量看,批量大到一定程度,直达是合理的,批量小时中转是合理地。
3.6 配载运输
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混合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仓面捎运木材、毛竹等,铁路运输矿石、钢材等重物上面搭运轻泡农、副产品等,在基本不增加
11
运力投入情况下,在基本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运输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3.7“四就”直拔运输
“四就”直拔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一般批量到站或到港的货物,首先要进分配部门或批发部门的仓库,然后再按程序分拨或销售给客户。这样一来,往往出现不合理运输。
“四就”直拔,首先是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用户。这样一来,而无需再入库了。
3.8 发展特殊运输和运输工具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的采用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解决了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舱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等。上述方法都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运输合理化。
3.9网络布局的柔性化
设计运输网络时,运输企业需要考虑到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运输服务的可得性。如果不考虑不确定性,每件事情能按计划较好的行使,便可以更多的采用廉价和非柔性的运输方式以降低成本。然而,当计划改变后,这些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就会很低。所以,企业在设计运输网络时,应考虑到不确定因素。虽然采用柔性的运输网络会使企业追求价格较高的运输方式以应对没有预测到损失风险,但却会给公司带来高水平的反应能力,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可以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以有助于降低整个供应链链条上总成本,并可改善运输网络的反应能力,例如可采用IT技术、CACPS物流等。这可以有助于经营者做出运输规划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发货路线和日程安排表。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使承运商确认每辆车的精确位置和车辆所携带的货物。CPS可实现承运人与其拥有的所有车辆进行即使交流,使其具有更高的反应能力,并通过最佳的车辆、路线、客户组合,来降低总成本。这些技术也对能预测到的天气或别的可变因素具有更高的反应能力,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物流中不合理运输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