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觉囊派法王云登桑布简传(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上师回答说:“这儿不大可能象色达那样在短时期内获得那么快的发展。一则,这儿的经济相当落后,条件太差,比色达还差;二则,土地紧缺,来此修法的人要造个房子都找不到空的地方,你看,我们这儿的三个寺庙都靠得这样近。不过,从我们这儿的佛法本身来说,是丝毫不逊于别处的。在这儿,是以修学时轮金刚的圆满次第为主,修一次闭关三年。目前这里开了两个班,除三个小孩外,学员都已闭过三年关。时轮金刚的生圆次第,也有一定的世间修持方法,成效如何,全凭修持者自身的努力,看他精进还是不精进。根基好且精进者,今世就可即身成佛;中等资质者,可中阴成佛;最下资质者,至少可在七世内成佛。”

我问上师:“我觉得,不应把佛教仅仅理解为一种理论和学问,你多尔吉读完初中、高中的各门课程,考试通过,就毕业了,而佛教不是看你理论上学得怎么样,嘴巴上会不会说,初中、高中和大学各门课程的考试是不是通得过,它根本上是一种实修实证的实践。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上师说:“你说的对。修学佛法的过程,通常是个闻思修的过程,先以闻为基础,听善知识讲,哪些该行,哪些不该行,能够理解它们的区别。然后,按善知识开导的去修。一开始不学理论也不行,不学,你就不知道你该怎样去行,就不知道通过修行你会达到怎样的境界。但学了理论以后,如果不照着去做,那也是没用的,学了等于不学。修是最化功夫的,到最后一切法都是修出来的。”

我又问:“刚才上师说了,对于到藏地来学法的人,如果是真心来学法的,上师是欢迎的,抱有个人名利等私念者,上师则不欢迎。是不是这样?” 上师点头说是。

我问:“汉地还有一些人,确是真心想学密宗,但没机会来藏地,这些人该怎么学?”

上师想了想说:“现在是在佛法的末法时代,动机很纯、真心学法的人,是不多的,比较多的,都是刚才所说的另一种人。如果内地有人学佛的动机很好,真心真意想学到真正的密法,而且能够抛弃世间的一切,这样的人如果来这里,我一定会满足他真心学法的任何要求,至于没有机会到这儿来的,只能以后随缘了??”

我对上师表示:过去我听都没听说过壤塘这个地方,对觉囊派也知之甚少,这次能来这里,可以说是一种很殊胜的因缘,来此以后,感触很深,回去以后,我会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文章介绍一点这里觉囊派的情况。

上师说:“你能到这里来,我非常欢迎。你想写文章介绍觉囊派,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还有这么个地方,这是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几本介绍觉囊派历史和觉囊派教义的书,如《觉囊派教法史》、《觉囊教法总义》等,如果能用很准确的语言,把它们从藏语翻译成汉语出版,这就是对觉囊派最好的宏扬了。”

前面已经说过,《觉囊派教法史》为云登桑布上师的上师----也就是藏哇寺第九任金刚上师阿旺·罗主扎巴著,《觉囊教法总义》,则是云登桑布上师本人的著作。这两本书藏哇寺都已印制了藏文木刻本,但要译成汉语出版,先要找到这么一个兼通汉藏且愿把精力投入这么艰深翻译任务的人,又要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两本很有价值但未必畅销的书,可不容易。

上师又说,前些年,北京召开过一次藏传佛教研究会,整个藏区有六十多名大格西、大堪布出席。在这次会议上,大多数与会者都夸耀自己的教派怎么怎么好,只有少数几个人对整个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关于觉囊派,有几个比较公正的发言者提出,据他们所知,更钦·笃布巴、多罗那他和阿旺·罗主扎巴等觉囊学者的著作,对觉囊派的见道有相当详尽的论述,如果能把这些著作刻成经版印行于世,这对于纠正外界对觉囊派的偏见和宏扬正信佛法将会很有益

处。他们讲得很有道理。在这之前,我已经请人陆陆续续刻制过前辈宗师的一些著作,因投入有限,刻版的数量也比较有限。自那以后,尽管我们这儿的经济极端落后,壤塘是全国二十三个最贫困县中一个最贫困的地方,我们仍以最大的努力和毅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我们几乎动用了藏哇寺和上师个人可以调动的全部资金,从选购刻经用的大量桦木板,定制存放经板的经柜,募集更多的刻版工匠,到其它一应事宜的落实等等,积数年之功,已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大半。到目前为止,阿旺·罗主扎巴全集(十五本)己刻制完毕,更钦·笃布巴全集(七本,七十余篇,共约三千二百多页)快要刻完,多罗那他全集(二十二本,三百七十余篇,共约一万二千三百多页)刻版的大部分业已竣工。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包括印行)的全部费用,约需数百万元人民币,我们倾其所有,已筹集到四分之三的资金,还有四分之一的缺口,目前尚无以为继??

听了上师的这番话,我心里又沉重又感动。这儿的贫困,不用多说,我已看到了,最简陋的土屋,最简单的饮食,跟一千年前也许没多大变化的生活方式,可是,就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他们勒紧裤带,积累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刻制经版中去了??

我后来还专门观看了这儿刻制经版的场面。在大经堂一侧,有五六位从德格聘来的工匠,经年累月从早到晚从事着这一艰巨的工程。德格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跟西藏江达县接壤,已有二百六十年历史的德格印经院,是藏地最负盛名的印经院之一,从这儿请来的工匠,

不用说个个都是专擅刻经的高手了。刻制经版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从选料、锯板、熏干、冬沤、水煮、烘干、刨平到雕刻、油浸、洗晾、印刷等等,一丝一毫马虎不得,这样才能保证经版的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中最耗工时的文字雕刻,要在已烘干刨平的桦木板上,象刻阳文图章那样,将一个个反书藏文精心雕刻出来,还必须做到深挖细凿、笔痕清晰、尽量不出差错,实在是一门难度很高的绝活。在汉地国营”长江刻字社“里,一个老师傅一天的定额是刻几枚图章?就算十枚吧,加起来不过几十个字。可这儿的一面经板上就要刻上八百多字!一面经板通常要化一星期工时才能刻成。想一想吧,光是刻制更钦·笃布巴、多罗那他和阿旺·罗主扎巴三位上师的全集,加起来就要用掉一万多块(正反两万多页)经板,保存经版的大木柜排满了一条长廊,这是多么惊人的工作量!

我问多尔吉,为什么不用现代印刷术来出版这几位觉囊上师的著作呢?费用低得多,读起来也方便。

“这是传统,是觉囊派一千年的传统。”多尔吉回答我。“也是藏地佛教的共同的传统。”他又补充了一句。

是的,这是传统,这是藏地佛教一千年的宝贵传统。这些在二十世纪末叶仍以代代相续的传承进行着长期苦修的修行者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许还停留在一千年前那种十分原始的水准上,他们并不排斥但也决不羡慕现代物质生产的突飞猛进,他们自古以来追求的是全人类从人的身体到心灵的至善至美的圆满世界,他们竭尽全力想要刻版印行更钦·笃布巴、多罗那他等觉囊大学者、大成就者的著作,从某种意义上

也可以说,这是在为全人类抢救并保存一份极为珍贵的古老文明的遗产。

“上师发愿刻制这几部觉囊上师的全集,已经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古董宝物,甚至原先铺在地上的一条稍微象样点的地毯,都卖出去了。”多尔吉又对我说。“上师这样做,绝不是追求自己个人的名利。象觉囊派这样传至今日的这些殊胜的法,在今日藏地别的地方早已找不到了,经版全部刻完并印出经书后,不仅要送给国内觉囊派的寺院,同时要发送到世界各地的佛教寺院中去。上师这样做,最终是为了众生的利益,是为了佛法的长久驻世。”

高原的夏季,气候变化无常,刚才太阳还火辣辣地悬在空中,忽然一阵冷风刮过,天下起大雨来。小喇嘛赶紧给上师换了把大点的油布伞,我们也一起躲在大伞的庇护下。雨点打在伞上,啪啪作响。幸好,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雨过天晴,又是阳光灿灿,刚淋过雨的青草地,郁郁葱葱,翠绿欲滴。耳旁,从大帐蓬里传出来的众喇嘛嗡嗡哄哄的念经声,依然象大海的波涛一样在雨后的草原上漂荡。 “在藏地,有不少致力于讲经传法的大德,也有不少建造寺院和佛塔的行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很好的。”上师又接着说。“但真正能对佛法的传播和长久驻世起作用的,还是要靠佛经。你建造一座很大的佛塔或坛城,对你个人来说,确是积累了一笔很大的资粮,但对于佛法的长久驻世,却不一定有印经那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镌刻几位觉囊派上师的经版,正是为了有利于佛法的长久驻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觉囊派法王云登桑布简传(5)在线全文阅读。

觉囊派法王云登桑布简传(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88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