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4标 路基过渡段试验施工方案
(2)过渡段A组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在填筑前应对填料抽样检查,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规定;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3)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4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检查数量:每检测层检查2点。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 (4)过渡段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压实质量应分别符合《验标》附录B和C的规定。
过渡段基床压实标准
项目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 压实标准 ≥120 ≤31 备注 基床地层 过渡段基床以下路基压实标准
项目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 压实标准 ≥110 ≤32 备注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每检测层检查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平行检验,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根据填料类别,按《验标》第5.1.6条规定的方法检验。 7.3路基沉降观测
(1) 观测内容与观测方法
14
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4标 路基过渡段试验施工方案
过渡段填筑时,在边坡外设置边桩及路基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过程中进行位移和沉降观测,以便控制沉降速度,保证填筑路堤的稳定性,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填筑完成后顺线路方向在路肩上设置观测桩,进行沉降观测并根据观测资料进行沉降分析及预测,绘制沉降观测数据图。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 观测项目 全断面地基沉降量、路基中线沉降量 目 的 用于沉降管理和稳定监测。根据测定数沉降板 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无碴轨道的施工时间。 用于监测路肩沉降情况,测定路基的沉路肩沉降量 精密水准仪 降及判断路基不均匀沉降情况 用于稳定管理,监测地表位移情况。根地表水平位精密水准仪、全站据路堤周围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控制移、地表垂直位移 仪 填土速率,以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2)观测仪器及断面设置
仪器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采用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并配备专用的铟瓦水准尺,地面埋设沉降板、路肩两侧埋设路肩观测桩、路基坡脚埋设位移边桩。
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设置:在路基两侧坡脚外2m、10m各设观测桩一排,纵向间距20m。
地基沉降板设置:在路堤中心设沉降板观测,纵向间距根据软土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50~100m。根据工点长度布置,每个工点沉降板不少于2个。
本段路基观测断面设置在DK591+130和DK591+170两处,布置示意图见下图,详细参见《成昆施路专-37》。
软土沉降变形监测(含水平桩位移和沉降板观测)元器件具体布置密度和现场观测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5
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4标 路基过渡段试验施工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频率: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如果两侧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具体操作参见《中铁十一局成昆铁路米攀至攀枝花段MPZQ-4表路基工程作业指导书》。 8 质量保证措施 8.1 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加强质量教育
不断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质量法规的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使创建优质工程真正成为每个建设者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一学、五严、一追查”(学法规、严守设计标准、严守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程序办事、严格履行合同;追查责任者)和“质量月”活动,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义务,做到依法经营。
(2)加强技术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职业岗位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成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
16
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4标 路基过渡段试验施工方案
(3)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方式,做好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组织、资料管理、成果推广总结工作。结合施工特点,从实际出发,成立提高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QC小组,解决施工中的关键质量问题,提高工程产品质量,降低物能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4)强化企业质量自控能力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图纸)、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施工,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确保有效运行。加强检测试验中心的建设,按有关规定做好计量、试验工作。
(5)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
质量情报信息,主要是反映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和工作情况,同时还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为搞好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有效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认真掌握大量、准确的第一手质量情报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质量情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入工地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查验收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记录情况;历次质量检查、各种验收检查记录情况,质量事故调查记录和处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机械设备、计量测试仪器、人员素质等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等概况。
8.2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全员参
17
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4标 路基过渡段试验施工方案
与控制。具体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如下:
(1) 劳动主体控制:包括所有参与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2) 劳动对象控制: 劳动对象有原材料、工程用品、设备等,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其控制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贯彻单位内部质量程序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
(3) 工程工艺控制: 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单位工程开工前,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4) 工程材料控制: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一定要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路基过渡段试验段工程施工方案及报审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