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址数量。
(6)VLAN表项,反映一台交换机所能支持的最大VLAN数。 (7)机架插槽数,指安装最大模块数。 2.9无线局域网
IEEE802.11定义了两种拓扑结构:
(1)基于基础设施网络:该方式所有无线终端通过AP访问骨干网络或者互访。AP如同网桥,完成802.11与802.3MAC协议之间的转换。
(2)特殊网络(Ad Hoc):该方式是一种点对点的网络,不需要有线网络和AP,以无线网卡连接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互联通信。 802.11工作在2.4Ghz频率,2Mb/s
802.11b工作在2.4Ghz频率,11Mb/s 802.11g工作在2.4Ghz频率,54Mb/s 802.11a工作在5.2Ghz频率,54Mb/s 802.11h工作在5.2Ghz频率
802.11n利用MIMO技术和OFDM(频分多路复用)结合在一起,理论上可提供300Mbps甚至是600Mbps的传输速率
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1、红外通信:
优点:A、红外频谱无限的,数据速率高 B、红外频谱不受管制
C、红外线可以被浅色物体漫反射。
缺点:室内环境可能因阳光或照明而产生强烈的光
线,这将成为红外接收器的噪声。使得必须使用高能发送器,限制使用范围。
- 21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主要有以下3种技术: 定向光束红外线 全向广播红外线 漫反射红外线
2、扩展频谱通信
将信号散步到更宽的带宽上以减少阻塞和干扰的机会,其分为跳频和直接序列两种。原理:输入数据首先进入信道编码器,产生一个接近某中央频谱的较窄带宽的模拟信号,然后用一个伪随机序列对信号进行调制。调制的结果是大大的拓宽了信号的带宽。 跳频:信号按照看似随机的无线电频谱发送,每一个分组采用不同的发送频率。监听者只能收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信号,干扰信号也只能破坏一部分传输信号。
直接序列:信号源中每一比特用成为码片的N比特来传输,这个过程在扩展器中进行,然后所有的码片用传统的数字调制器发送。 3、窄带微波:
分为2类:一类是申请许可证的窄带RF;另一类是免申请许可证的窄带RF
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机制
CSMA/CA支持竞争访问、分布式协调和点协调功能支持无竞争的访问。
802.11I在数据加密方面定义了三种方式,即:TKIP,CCMP,WRAP三种方式,TKIP采用WEP中的RC4算法;CCMP和WRAP基于AES算法。 主要解决隐蔽终端和暴露站问题。 最常用的加密手段有WEP(共享密钥),WPA/WPA2,WPA-PSK/WPA2-PSK
AP安装与配置
- 22 -
这三种算法中安全性最好的
WPA-PSK/WPA2-PSK,其加密过程采用了TKIP和AES算法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安装原则:
(1)安装在高处,尽量避免障碍物,特别是金属物体。 (2)尽量处于房间中央。 配置:
(1)首先输入AP的管理员密码SSID,用来标识不同的无线网络。然后根据AP预设的IP地址和掩码设置客户端的地址和掩码,这样打开AP后,无线网卡将自行寻找。
(2)使用AP配置界面设置IP分配方式,它提供“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
(3)配置安装加密功能。默认情况下AP是不加密。 (4)避免信号干扰的方法对每个无线局域网采用不同的非重叠的信道。 3.0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由6个子系统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有终端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包括信息插座、跳线、适配器。
原则: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保持在30-150cm的距离 信息插座据地面一般在30cm,面积为9m2 UTP/STP布线距离为10m
水平子系统:各个楼层的接线间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的电缆构成。在结构化布线中,水平子系统起支线作用,它将用户端通过线缆连接至配线架上。UTP/STP布线距离为90m
管理子系统:对布线电缆进行端接和配线管理的子系统,通常设置在楼层的配线间内。由交联设备(双绞线配线架、光纤配线架)、集线器和交换机等交换设备组成。
- 23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连接管理间和设备间的子系统。一般由多对数的光缆和双绞线组成。语音系统采用三类大对数双绞线,数据通信采用
高品质五类双绞线也可以采用光缆。布线距离光纤一般2000米,STP为800米,
UTP为700米。建议每1.5米设置一个线缆支撑点。 设备间子系统:用于安放网络关键设备。 要求:湿度要求在20%-80%,温度20-30℃ 综合考虑配电、安全接地和消防等因素
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楼群之间的通信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组成。布线距离光纤一般2000米,STP为800米,UTP为700米。 3.1网络开发过程
网络生命周期至少包括系统构思与计划、分析和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常见的迭代周期分为四阶段周期、五阶段周期、六阶段周期。 网络开发过程根据五阶段迭代周期模型可被分为五个阶段: 需求分析、现有网络分析、确定网络逻辑结构、确定网络物理结构、安装与维护。
需求分析:收集不同用户的网络需求,主要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应用需求、计算机平台需求、网络通信需求和未来需求。 需求分析产生一份需求规范,需要管理者与设计者签字,这是规避网络建设风险的关键。
现有网络分析:主要目的是描述资源分布,以便在升级时保护已有的投资
该阶段给出一份通信规范说明文档,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主要包括:
- 24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1)现有网络拓扑结构
(2)现有网络容量,新网络所需通信量和通信模式 (3)详细统计数据,直接反映现有网络新能的测量值 (4)Internet接口以及广域网提供的服务质量报告 (5)限制因素列表,如电缆和设备清单
确定网络逻辑结构: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确定比较适宜的网络逻辑结构,并实施后续的资源分配规划、安全规划等内容 该阶段给出一份逻辑设计文档,内容主要包括:
(1)网络逻辑设计图 (2)IP地址分配方案 (3)安全管理方案
(4)具体软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网络服务 (5)招聘和培训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
(6)如硬件费用、服务提供费用和培训费用的估算
确定网络物理结构: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的确定来使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设计要求
该阶段得到一份网络物理结构设计文档,主要包括:
(1)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 (2)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 (3)软硬件和安装费用估算
(4)安装日程表、说明服务的时间和期限 (5)安装后的测试计划 (6)用户的培训计划
安装与维护:根据前面的工程结果实施环境准备、设备安装调试的
- 2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