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标准
2.3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目的是将与硬件相关和与硬件无关的部分分开。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目的是屏蔽不同子层的访问控制方法,向高层提供统一的服务和接口。LLC帧结构如下图: DSAP(8位) SSAP(8位) AC(8位或16DATA 位) DSAP第1位为地址标识,后7位表示端口号。
SSAP第1位为命令或响应标识。广播地址用I/G=1表示 LLC地址作为LLC层的服务访问点,一个上层协议进程可以有多个服务访问点。
LLC协议与HDLC协议兼容。主要提供如下3种服务: A、无确认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流控与差错控制,由高层软件完成。
B、面向连接方式服务,提供流控和差错控制,需要建立连接。 C、有确认无连接,提供有确认的数据报,但不建立连接。
介质访问控制(MAC):局域网中,所有设备共享传输介质,需要一种方法有效的分配传输介质使用权。 根据控制方式不同分为同步和异步
同步传输:顺序连续传输,在传输前进行同步,然后传输双方以相同频率工作,适用于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异步传输:各个字符分开传输,字符间插入起始位和终止位的同步信息,通常还需加入校验信息,适合长距离传输。
异步分配方法分为循环(令牌、FDDI)、预约(IEEE802.6定义的
- 11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DQDB)和竞争(CSMA/CD)
2.4 IEEE802.3标准(CSMA/CD协议)
CSMA/CD协议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上是否有载波信号,有则说明信道忙,否则信道空闲,按照预定策略决定: 2.4.1监听算法有3种:(轻负载时效率较高)
A、非坚持型监听算法:当一个站准备好数据帧,发送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1),否则后退一个随机时间,在重复(1)。该方法信道利用率低,增加了发送时延,减小了冲突概率。
B、1-坚持型监听算法:当一个站准备好数据帧,发送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该方法有利于抢占信道,减少信道空闲时间,但增加了冲突概率
C、P-坚持型监听算法:如果信道空闲则以P概率发送,以(1-P)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1)(一个时间单位等于网络传输时延),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转到(1),如果发送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1)。该方法吸取上述两种算法的优点。 2.4.2冲突检测
载波监听只能减小冲突概率,不能完全避免冲突。为充分利用带宽应采取边发送边监听的冲突检测方法:
(1)发送期间同时接收,并把数据与站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
(2)如果结果一致,则说明没有冲突,重复(1)
- 12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3)如果结果不一致,则说明发生冲突,此时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干扰信号Jamming,使所有站停止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监听,并试着发送。 2.4.3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按照该算法,后退时延的取值范围与重发次数n形成二进制指数关系。随着n的增减后退时延取值按2的指数增大。
为避免无限制的重发,对重传次数n进行限制。一般n=16时停止发送,丢弃该帧,并向上层报告。
该算法把后退时延的平均值与负载大小联系起来,因此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能够解决在重负载下有效分解冲突的问题 2.4.4 CSMA/CD协议实现
对于基带和宽带总线来说,CSMA/CD协议的实现方法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别:
差别一:(载波监听)基带系统是通过检测电压序列来实现载波监听,而宽带系统是监听站接受RF载波(射频)来判断信道是否空闲。
差别二:(冲突检测)基带系统是把直流电压加到信号上来检测冲突;宽带系统有两种方法来检测冲突:(1)把接收数据与发送数据逐位比对;(2)分裂配置,在端头检测是否有破坏的数据,这种数据的频率与正常的数据频率不同。
CSMA/CD协议的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冲突强化、二进制指数后退等功能均由硬件来实现,这些硬逻辑包含在网卡中。网卡中的主要器件是以太数据链路控制器。
在IEEE802.3中使用1-坚持型监听算法,这个算法有利于抢占信
- 13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道,减少空闲,同时实现简单,在监听到网络空闲后,不立即发送而是等待一个最小帧间间隔(规定为9.6us)时间,只有在这期间网络空闲才能开始发送。
在发送过程中继续监听,如果冲突,则发送55555555这是规定的阻塞信号。
接受站要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进行校验,除了CRC校验,还要检查帧长度,如果小于最小帧长(64字节)则认为是碎片。 线路利用率:
dtft11dRE????其中 a?p?v?dLa?1Ltp?tftptvLf??1vRRtfLRa(Rd乘积)越大,线路的利用率越低 tp传播时延,信号在线路上传播的时间; tf传输时延,数据帧加载到线路上所需时间;
d为线缆长度v为信号传播速率;L为帧长R为数据速率 2.5 以太网帧结构: 7 P 1 SPD 2/6 DA 2/6 SA 2 L 46-1500 0-46 DATA PAD 4 FCS P为前导码,长度7个字节,1010..1010,用于使接收端进入同步状态
SPD帧起始符,占1位,10101011,标识信息帧开始。 DA/SA(目的/源地址)占2个或6个字节。
L数据字段长度,占2个字节,表示DATA字段长度及上层协议,OX0800表示上层协议为IP协议;OX8137表示上层协议为IPX协
- 14 -
201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笔记
议。
PAD填充字段,不大于46字节,主要解决帧不足64字节时,要加入填充位,使其满足要求。
DATA数据字段,长度小于1500字节。用于存放高层LLC信息。 FCS帧校验序列,占4字节,采用CRC字节。
最小帧长为64字节,最大帧长1518字节。
Lmin?2L,Lmin为最小帧长,R为数据速率,L最短帧长计算:Rv为两点间距离,v为信号在介质中传播速率。 2.6 高速以太网:
2.6.1、快速以太网(100Mb/s),标准为IEEE802.3u
与传统以太网采用相同的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协议)、相同的接口和相同的组网方法。 100BaseT4 :使用3对4类UTP,其中一对用于碰撞检测。 100BaseTX:使用2对5类UTP,一对用于接收,一对用于发送。 100BaseFX:使用光纤
为能够检测到冲突,采取保持最短帧长(64字节)不变,将介质长度减少到100米,帧间间隔为0.96us(传统以太网为9.6us),采用4B/5B编码传统(传统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2.6.2、千兆以太网(1000Mb/s),标准为IEEE802.3z
在1000Mbps的模式下,允许有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工作方式,与传统以太网采用的相同帧格式,在半双工模式下,采用CSMA/CD协议,在全双工不需要采用这种协议。IEEE802.3z,采用了帧突发方式,使一个站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帧。
1000BaseTX:使用4对5类UTP,最大段长100米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