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寻找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 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以上三点考虑预测的不正确性,为了提高预测的效果,可通过定性、定量 预测技术进行选择。 第五章 (郑毅、张广霞) 一、填空
1、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资源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 2、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区域水环境规划、流域水环境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
3、水环境容量为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之和。
4、水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包括:费用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二:名词解释
1、 水污染控制单元:由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水域是根据
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的,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2、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
求的支持能力。
3、最大日负荷量(TMDL):是指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总量,由点源污染负荷、非点源污染负荷、水体本底负荷以及边际安全值4部分组成。 三:简答
1、简述说明水环境规划的目的。
答:水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合理开发
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的经济、生态以及环境效益。
2、水环境规划的步骤及主要内容? 答:(1)明确问题
在对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污染源调查、水质监测、水环境现状评价---质量、利用状况)找出水环境主要问题: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污染现状,水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水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 (2)确定规划目标
水质: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满足生活、生产或自然保护要求的水质目标 水量: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满足当地需要,不足要有引水措施。 (3)选定规划方法
单目标---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多目标---模拟比较法: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组合方案比较法 系统动力学法:从系统的基本结构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系统动态行为 组合方案比较法:组合各目标下拟采取措施为几个方案,费用效益分析 (4)拟定规划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 实施清洁生产工艺;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增加污水处理设施。 (5)提出供选方案
综合各项措施组成方案,方案优化,决策分析 (6)规划实施
实施中注意事项: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情况和人口的增长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考虑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作法,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的相互关系 4、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规划环境容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
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不同点:(1)自然水环境容量: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基准值为水质目标。反映了水体和
污染物的客观性质,反映水体以不造成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不良影响为前提的污染物容纳能力,与人们的意愿无关,不受人为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
(2)管理水环境容量: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标准值为水质目标,有一定的主观性; (3)规划环境容量:以水污染损害费用和治理费用之和最小为约束条件,所允许的排污量,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 5、如何进行总量控制负荷优化分配?
答:总量控制负荷优化分配是将环境容量(允许排污量)不均等分配给各污染源,可分为: (1)非数学优化分配:用于已知目标削减量或水环境容量,但不必或不能做各污染源控制的投资效益分析时,具体方法为:等比例分配;排污标准加权分配(考虑不同行业);分区加权分配(考虑各区域的差异);行政协商分配。
(2)数学优化分配:已知目标削减量,通过各污染源削减方案的投资效益分析,按投资最小,污染物削减量最大的原则进行排污总量的数学优化分配。
四:计算
1、某河段上三个污染源向河水中排放污染物苯,上游河水苯的浓度为0.2mg/L,已知苯在河水中降解速度常数k=0.03km-1, ρ=ρ0e-kL;污水中处理苯的费用每1000m3为40x元(x为去除率)。要使得整个河段苯的浓度不超标(≤1mg/L),并且最省钱。请列出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写出建模计算过程)。
第五章 (金瑶、陈平) 一、名词解释:
水环境容量: 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
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最大日负荷量(TMDL):是指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由4部分组成:点源污染负荷、非点源污染负荷、水体本底负荷以及边际安全值。
最优化问题: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对于这类问题可分为三种:排污口最优化处理、最优化均匀处理和区域最优化处理。 二、问答题:
1、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
2、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定义及目的? 定义: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差异划分的区域。是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水质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的:
⑴水体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⑵确定水环境规划目标;
⑶便于环境规划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第六章 (徐婧妍、肖旸)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两大目标是: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 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A-P值法 概念:
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4、试述大气污染控制中,总量分配的原则。 ①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 ②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③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第六章 (张建鑫、边巴普尺) 名词解释
1. 大气环境规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
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
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简答题:
1. 大气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怎样综合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治? 答: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1).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使用新能源、改变现有燃料构成、改变煤炭燃烧方式 2). 集中供热: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状态。集中供热可以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大大减少燃煤量,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采取必要的治理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4).实施清洁生产: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境规划题目汇总--删减第二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