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二、回答:
1、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答: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③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注的顶端保持水平。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下降的规律都是先快后慢。 3、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答: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下降了。 4、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热水刚倒入杯中,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慢了。
5、找出图中读温度计时不正确的地方。<练习册13页>
二、热的传递
一、填空:
1、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5、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二、设计实验: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①在一根铁丝上分别粘3根火柴。②用酒精灯烤热其中的一端。③观察。
实验说明:热从加热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液体受热上升,冷水下降,是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的。
3、分析图中热的方式。<课本P20页>
三、加热和冷却
一、填空:
1、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二、实验回答:
1、铜球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答: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环;冷却后,又能通过去了。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酒精或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有类似铜球这样的变化吗?用实验证明。 答:酒精或水也有这样的变化。实验设计如下:
①找一个小瓶子,里面灌满染了颜色的水。
②用插有洗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③把瓶子放进热水中,发现细管里的水面上升了。 ④把瓶子放进冷水中,发现细管里的水面下降了。 说明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你能设计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吗?
答:把气球套在饮料瓶上,先放进热水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放进冷水中,气球又瘪下去了。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答:利用加热和冷却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可以加热玻璃管,弯曲玻璃管、可以炼钢、铁轨要预留缝隙、电线冬天紧绷、夏天松弛等。
四、吸热和散热
一、填空:
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二、实验回答:
1、在做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都比水强。
2、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3、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因为深色物体散热性好。
4、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因为白色衣服吸热性差,宽大的衣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感到凉快。 5、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
答:海水和沙滩的吸热性能不同,沙吸热性好,升温快,散热也快;海水吸热性差,升温慢,散热也慢,所以海水中凉快;海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填空:
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4、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二、实验回答:
1、你能造出雨、雾、霜吗?
答:造雨: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用一块冷玻璃盖在烧杯上,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烧杯上有水珠。这是因为加热水,使水快速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玻璃凝结成小水点,小水点增大后,由于重力回降落下来,形成雨。)) 造雾: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把一支冰棒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杯中出现了白气。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在空气中凝结成的细小水滴,低空是雾,高空是云。) 造霜:把装了水的试管、冰块、盐放进杯中,放在湿毛巾上,把温度计插进杯中。(在杯子的外面会出现霜。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总降不完?(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海洋与地面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或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3、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相互转化? 答;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它们转化的条件是:
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冰(固态)
三、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 )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 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 )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音的产生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