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课件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

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岳阳楼记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33、张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今存《张子野词》。因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34、柳永(?—约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3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

36、晏几道,(1038—1110) 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他的名句,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

37、黄庭坚 (1045-1105),北宋,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官至著作佐郎。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38、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词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

6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

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ei)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39、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有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0、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构)。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南宋:

4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善属文,于诗尤工。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42、岳飞(1103—1142)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死后20年,高宗禅位,孝宗为他平反,谥武穆,后宁宗改谥忠武,追封为鄂王。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时年三十九岁。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存词3首。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岳飞诬陷被杀后,金国人举国相庆弹冠。因为,南宋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像岳家军一样难以撼动!

7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

43、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高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44、姜夔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音乐家。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诗集《白石道人诗集》等。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

45、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后来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

8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46、“花间词派”: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一句。)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欧阳炯等。“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

4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产生背景: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理论主张:

1、主张诗文应有美刺,利于风教,应对当世的政治起积极作用。范仲淹曾批判西昆派“上不主乎规谏,下不主乎劝诫”。这表明了他的主张,认为诗文创作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他还明确指出:“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华厚薄,见乎文章。”强调了文章和教化的关系。梅尧臣提出诗文要有兴寄,“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他认为“国风”是要使下情上达,“雅颂”中寓有美刺,十分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

2、强调道对文的作用,文以明道,文道并重。发展了“道”的观念,注意“文”

9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

的作用。欧阳修继承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他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他所说的“道”已不完全是指儒家之道,而是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百事”相联系,实际是指出了文学应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在强调“道”的同时也注重“文”,认为有道不一定就能文,为诗文革新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3、提倡简朴平易的文风。梅尧臣,苏舜钦主张为文“平淡”,欧阳修吸取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主张,要求文章“其道易知”,“其言易明”,他本人的诗文都写得平易自然,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三苏、曾巩、梅尧臣、苏舜钦等。 48、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僚。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

49、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课件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课件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3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