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 - 图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Yoh,Pexiphyllum;瓣鳃类:Posidonia? Sp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1.3.2构造

本区构造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东缘与滇东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滇东台褶带(二级)滇东北台褶束(三级)。主要构造格架为燕山期运动的产物,以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最为明显,二者以明显的联合、复合关系交织在一起。构造总体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北西南东向展布次之。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详见区域构造示意图(图4)。

现将与矿区相关的构造简述如下:

五寨向斜:自唐家沟起往北东经五寨至老君山北。该向斜两翼出露不对称,南东翼被新寨子断裂所切,北西翼保存完好。地层走向北东,倾角较平缓,为10°~15°,中段变陡,为35°~50°,南西段被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盖。枢扭起伏不大,轴线方向为北东向,为

7

一舒缓开阔的向斜,××煤矿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

矿区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地层走向为北东向,倾向东南(80~135°),倾角14°~36°之间,一般为25°。为一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有一定起伏变化,形成次级小褶曲。在矿井中未发现大的断层,仅见落差小于10m的正断层1条(见照片8),对煤矿开采影响不大。地表共发现落差15m以上断层3条,详见断层特征一览表(表3-2-1)。各断层特征简述如下:

表5 ××煤矿断层特征一览表 断层 编号 断层 性质 延伸 长度 (km) 倾向(°) 倾角(°) 产状(度) 落差 (m) 两盘接触关系 (上盘/下盘) 对采煤影响程度 有效控制 控制程度 结论 基上盘P1m、对深部F1 正断>层 2.50 30-60 70-75 >50 P2β与下盘煤层开地面12个本 P1m、P1I+q采影响点 直接接触 下盘P1q与较大 对深部查明 基F2 逆断>层 0.70 180 65 20 上盘C2wn直接接触 煤层开地面8个本 采影响点 不大 对浅部部煤层开采有影响 对煤层地面3个点,井下1个点 查明 F3 正断层 上盘C1j与0.45 220 60 15 下盘C1w直接接触 查明 基井下1个本点 查明 f1 正断层 0.20 95 70 <10 开采影响不大 F1正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由北部进入矿区范围内,经长湾、山坪子向南东延伸出图幅,该断层造成P2β/P1m等地质界线在地面上不连续,地层明显位移。由于断层在地表处于沟谷地带,沿断层带岩层破碎,坡积物覆盖较厚,很难见到断层面,仅根据附近的岩层露头判断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确定断层位置。该断层走向北西,长约3000m,倾向北东(30~

8

60°),倾角70~75°,落差大于50m。切割煤层,对深部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F2逆断层:地表位于矿区中部白泥湾,倾向南,倾角65°。该断层下盘为P1q灰白色白云质灰岩;上盘为P2l杂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C2wn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及白云岩。规模较小,走向长度约700m,落差约20m,对深部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该断层上盘C1j浅灰色至灰白色厚层状灰岩,下盘为C1w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灰岩,地层明显位移。断层走向近北西向,长约450m,倾向南西,倾角约60m,落差小于20m,在煤巷2135m见控制点观测,对浅部煤层开采有直接影响。

以上断层,对本区煤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本区构造的断层主要为北西向的F1正断层。由于区内植被及坡积物覆盖,加之断层带附近坡积物较厚,部分地段很难见到断层面,但根据附近的岩层露头判断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确定断层位置,性质基本可靠。

综上所述,××煤矿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有一定变化,地表断层不发育,井下偶见小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破坏,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类型。

1.4 煤层与煤质

1.4.1煤层情况

××煤矿矿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下统万寿山组(C1w),出露于矿区的西部陡坎地带,地层平均厚42.80m,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共含煤3~8层,编号煤层共5层,由上而下分别编号为C1、C2、C3、C4、C5煤层。煤层总厚一般为3.20m,含煤系数为7.47%。含可采煤层1层,即C4煤层,煤厚1.26~2.50m,平均厚度为1.67m,含可采煤层系数为3.90%;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2层灰色泥岩夹矸,厚0.06~0.40m。在小窑中可见呈透镜状出现;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共1层,即C5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厚度变化大,无明显规律,仅在矿区外围×××煤矿见个别可采点,属不稳定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的薄煤层或煤线,为极不稳定煤层。

主要可采煤层(C4煤层)位于万寿山组(C1w)下部,煤层厚1.26~2.50m,

9

平均厚1.67m,矿区南部及北部见煤点多为单一煤层,矿区中部含1~2层厚0.06~0.40m的夹矸,夹矸为灰色泥岩,结构为0.75〈0.30〉0.50〈0.20〉0.80m。

C4煤层上距C3煤层4.40~9.15m,下距C5煤层0.36~3.15m。煤层顶板为灰黑色泥岩,含较多黄铁矿结核,局部含菱铁质泥岩薄层及透镜体。矿区中部见1~2层不稳定泥岩夹矸。总体上看本区可采煤层在走向或倾向上厚度变化不大,属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另外邻区×××煤矿见局部可采煤层的C5煤层,因结构较简单,煤层厚度变化大,本矿区内未见可采点。

1.4.2煤质情况

第一节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一、煤的物理性质

煤呈黑色,条痕呈褐黑色,具沥青光泽~弱玻璃光泽,条带状、均一状结构。内生裂隙较发育,局部被方解石和黄铁矿晶粒充填,多呈碎块状、块状,少量粉末状。断口呈参差状及不规则状。煤中可见少量浸染状黄铁矿。硬度小,性脆,易破碎。煤燃烧时火焰较长,烟少,残渣多呈灰白色碎块及碎片状,少量粉状。视相对密度1.38~1.69t/m3。

二、宏观煤岩特征

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半暗型煤,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煤中矿物质为粘土、方解石、硫铁矿等。

三、煤的微观煤岩特征

本次在生产矿井煤芯中,共采取煤岩煤样3件,现将主要可采C4煤层的煤岩显微组成特征分述如下(见表5-1-1):

一)有机组分

10

1、镜质组:在煤的有机组分中占主要成分,含量65.3~81.7%,平均74.3%。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均质镜质体次之;含少量碎屑镜质体。

2、壳质组(稳定组):在有机组分中因变质程度加深的影响,无法识别该组分。

3、惰质组:在有机组分中所占比例一般较少,含量为1.9~9.0%,平均5.8%。以半丝质体碎片为主,丝质体次之,含少量碎屑丝质体。

二)无机组分

1、粘土矿物类:为无机组分的主要成分,含量6.4~22.2%,平均12.5%。以层状、团块状、细分散状粘土矿物为主,细胞充填状和裂隙充填状粘土矿物次之。

2、碳酸盐类:为无机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1.1~3.5%,平均1.9%。常以块状、不规则状方解石为主,细胞充填方解石及裂隙充填状方解石次之。

3、氧化物类:为无机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为0.2~0.40%,平均0.3%。主要为石英碎屑颗粒。

4、硫化物类:为有机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1.7~7.2%,平均5.2%。以微粒状黄铁矿为主,零星分布,裂隙充填状黄铁矿次之;

莓粒状黄铁矿常在基质镜质体中富集;局部可见团块状黄铁矿矿化有机质现象。 煤岩鉴定成果汇总表

煤层 项目 最大值 有机组分(%) 无机组分(%) 镜质惰质粘土硫化碳酸氧化小 计 小 计 组 组 类 物类 盐类 物类 81.7 65.3 74.3 3 9.0 1.9 5.8 3 90.70 67.2 80.1 3 22.2 6.4 12.5 3 7.2 1.7 5.2 3 3.5 1.1 1.9 3 0.4 0.2 0.3 3 33.30 9.40 19.9 3 C4 最小值 平均值 点数 按国际显微煤岩类型分类,区内C4煤层为微镜惰煤;按中国显微煤岩类型分类,为微暗亮煤。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3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