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鼓凸大气陷———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三
少腹鼓凸大气陷———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三
孙其新
摘 要 针对大气下陷辨证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研究大气下陷思路 :继承东垣、锡纯大气下陷理论;提出少腹鼓凸症辨治要领 ;对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进行改良 ;总结出防治提脱的用药经验。
关键词 大气下陷 少腹鼓凸症 补中益气汤 升陷汤 李可 医案
大气下陷理论由张锡纯独创。他认为 ,大气是诸气之纲领 ,此气一虚 ,呼吸即觉不利 ,而且肢体痠懒 ,精神昏愦 ,恼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下陷 ,或下陷过甚者 ,其人即呼吸停顿 ,昏然罔觉。这无论在内伤慢性病中 ,或外感危重症中 ,均可见到 ,实为心肺功能极度低下。如果误认为“气滞胸闷 ”而投破气之药 ,往往变生顷刻 ;或认为“气逆不纳 ”而进纳气之药 ,则危在旦夕。李可对大气下陷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挥。现根据其医案 13则 ,整理出以下内容 :
1 重温锡纯大气下陷理论
为了探本溯源 ,我们应当首先回顾一下锡纯之大气下陷理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在“医方 ?治大气下陷方 ”条文中有 22则医案 ,在“医案?气陷门 ”条文中有 5则医案。笔者根据这些案例 ,归纳出以下内容 :
病因 多得之力小任重 ,或枵腹 (空腹 )力作 ,或病后气力未复而勤于动作 ,或因泄泻日久 ,或服破气药太过 ,或气分虚极致下陷 (32页 ) 。
证候 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似喘 (31页 ) ,或努力呼气不能上达 (690页 ) ,或胸闷 (38页 )或觉气不上达而常作太息 ( 40页 ) ,或五七呼吸之顷必长出气一口 (43页 ) ,或夜卧 1小时 (即觉气不上达 ) ,须得披衣而坐 ,将气调匀方能再睡 (693页 ) ;或假寝片刻 ,气息将停 ,需急呼醒之 ,连喘数口(238页 ) ;或昏不知人 ,移时始苏 ,或睡时恒自惊醒 (43页 )。或下陷甚 ,至少腹下坠 ,或更作疼者 (31页 )。其兼证 ,或寒热往来 ,或咽干作泻 ,或怔忡 ,或神昏健忘 ,诚难悉数 (31页 )。脉象沉迟微弱 ,关前尤甚。其剧者 ,或六脉不全 ,或参伍不调。右寸弱者 1例 ,关前尤甚者 3例 (37、695页 )。
处方 升陷汤 :生芪 18g,知母9g,柴胡 4. 5g,桔梗 4. 5g,升麻 3g。
加减 锡纯之 27案 ,生芪最大量 30克者 3例 ;若少腹下坠 ,或更作疼者 ,升麻 4. 5~6克 ;肾气浮动轻者 ,加人参 9克者 3例 ,山萸肉 6~12克者 3例 ;重则加龙牡各15克者 2例 ,或玄参 12~18克者6例 ,或桂枝 9克者 3例。 鉴别要点 :
①大气下陷与气逆不纳 :
凡喘证 ,无论内伤外感 ,气逆作喘剧者必然肩息 (《内经》谓喘而肩上抬者为肩息 ) ;大气下陷者 ,虽至呼吸有声 ,必不肩息。盖肩息者 ,因喘者之吸气难 ;不肩息者 ,因大气下陷之呼气难也。欲辨此证 ,可作呼气难与吸气难之状 ,以默自体验 ,临证自无差谬。又喘者脉多数 ,或有浮滑之象 ,或尺弱寸强 ;大气下陷之脉 ,皆与此成反比例 (38页 )。 ②真喘与似喘 :
大气下陷者 ,气短不足以息 ,努力呼吸以自救 ,有似乎喘 ,实与气逆 (不纳 )之喘有天渊之别。观此证假寐片时 ,肺脏不能努力呼吸 ,气息即无 ,其病情可想也 (31、38页 )。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 ,即大气下陷者努力呼吸也。若果系真喘 ,桔梗尚不宜用 ,况升麻乎 ? 设医者 ,真以为补中益气汤果能治喘 ,而于气机上逆之真喘亦用之 ,岂不足偾事乎 ? 此有关性命之外 ,临证者当审辨之 (47页 )。简而言之 ,真喘
是指气逆不纳之喘 ,而似喘是指大气下陷之喘。
点评 锡纯评东垣与补中益气汤 :由于《灵枢 》、《金匮》关于“大气 ”仅有只言片语 ,后人多不解其义。是以东垣于大气下陷证 ,亦多误以为中气下陷 ,故补中益气汤用白术以健胃补脾 ,而后来之调脾胃者 ,皆以东垣为法。夫中气诚有下陷之时 ,然不若大气下陷之尤属危险也。间有因中气下陷 ,泄泻日久 ,或转致大气下陷者 ,可仿补中益气之意。若但大气下陷 ,而中气不陷者 ,白术可不用 ,恐其气分或有郁结 ,而芪术并用 ,易生胀满也。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证 ,即大气下陷者努力呼吸也。若果系真喘 ,桔梗尚不宜用 ,况升麻乎 ? 愚少时观东垣书 ,至此心尝疑之 ,后明大气下陷之理 ,始觉豁然 ,而究嫌其立言欠妥 (47页 )。简而言之 ,东垣误将大气下陷为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治喘之立言欠妥。
2 李可论大气下陷
李可论大气下陷 ,其理论不多 ,多散见于医案。 2。1 脏气下垂大气陷
李氏认为 ,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 ,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 ,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诸如胃下垂、子宫、直肠脱垂等脏器下垂症 (254、255页 )。下面举例证之 :
胃下垂重症 王某 , 男 , 56岁。患胃下垂 10年 ,近半月来少腹憋胀 ,不敢进食 ,食入胀急更甚。腹诊 ,少腹鼓凸 ,挺着一个大肚子 ,如怀孕 5~6月之孕妇状 ,按之空软。神色憔悴 ,动则轰热喘汗。腰困如折 ,行路弯腰如虾 ,挺腰则困不可忍。脉细弱 ,舌淡无华。患者年近六旬 ,劳倦内伤 ,损及脾胃之阳 ,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上达 ,且肾中真气不固 ,有上越下脱之险。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 ,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固护下焦元气 :生芪 30g,知母 18g,红参 (打小块吞 ) 10g,当归 15g,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 10g,山萸肉、补骨脂各30g,白术 20g,生姜 5片 ,大枣 10枚 ,胡桃 4枚 (打 ) ,上方服 1剂之头煎半小时 ,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 ,少腹之鼓凸、胀急 ,立时消散 , 3剂服完纳食如常。患者大喜过望 ,忘乎所以 ,食闺女送来大桃 1枚 ,喝凉茶 2杯 , 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气机为病 ,瞬息万变。此由生冷寒凉 ,戕伤脾胃生阳之气 ,亟温之 :干姜 30g,红参 (打小块吞 )、炙草各 10g,木香、柴胡各 3g, 1剂后平复如初 (254页 )。
李按 胃下垂多见大气下陷症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 ,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归 ,按之必空软无物。脉多细弱 ,右寸尤弱。凡遇此症 ,万不可见胀消胀 ,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 ,立见危殆 ,错则难救。用补中益气汤 ,气弱之人 ,即陈皮之散 ,亦经受不起 ,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 ,因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少腹鼓凸大气陷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