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五道口考研数学经验贴(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7

是的,我觉得数学应该当之无愧的排在四门课之首。大家也一定看到了,各位大牛们都对数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原因自不必多说,大家都明白。我第一年的数学惨不忍睹,虽然那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专业课,但那个奇少无比的分数还是让我的心痛了整整一年。今年的分数也一般,但是我发现了自己复习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首先,很郁闷的是我没有做完??????(这在我的三次专业课考试中也是重复出现??????)还有一个10分的证明在最后的两分钟内写出了一问。另外,由于计算失误,一个简单的选择4分白白的浪费了。另外一个失分点是由于表述不精确造成的,出了考场就后悔了。汗~~~~当时做完时还犹豫了一下:改还是不改呢? ??????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所以,请你不要犯跟我一样的错误,这样的错误的代价很高。考试的每一分都异常珍贵,这在你进入复试看到紧紧相逼的分数时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如果你自信数学甚至裸考都行,那么请跳过这一部分。

结论1. 数学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科目,所以你的表述一定要清晰严谨,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一定要如此。

结论2. 数学不能偷懒,实践出真知。记得以前的一个帖子里说做N套模拟,在考场上发挥就是本能反应了。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平时多练习在考场上你的确能比较快的进入状态。 结论3. 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大计划以月为单位,小计划以周甚至以天为单位。包括每天花多少时间,如何分配等,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建议大家上午数学,跟考试的时间安排一致。如果平时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考前模拟时一定要调整过来。具体参考书目可参看其他的帖子,不多说。另外强调一点,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大家有时间还是应该做一下的,如400题。

8

永乐大帝的复习全书挺不错的,推荐做做看 还有400t、135分不过我都没做完时间不够 基础不好的就先做660t 我数学没考好,只有120+

没办法,毕业久了,应试能力下降了,本科的学校也不提倡应试 我的教训就是:平时模拟跟真正上场还是有不小区别的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自发组织模拟测试,紧张、限时、有气氛的那种 我400t可以做130+,临场却没考好

连个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都没证出来,大一时我还会的 基础很重要,今年的又一教训

还有,在北京考的话要有心理准备

五道口是繁华的地方,各色人等,各种车辆(有轨无轨的),各种店铺 彰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却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没办法,接受事实,学弟学妹对这点至少要有心理准备

数学和我之前给自己订的目标差了2分,还算满意,数学我的复习是08年10月份到12月份之间看了微积分的上下册,认真的做了书后面的课后题,并做了一本微积分的辅导书(具体名字不记得了,是大一时老师推荐的一本期末考试用的书)09年1月中旬到3月初,我以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完成了线性代数的复习,线代复习时用的辅导书是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基本到4月中旬,我数学方面的基础复习就结束了,然后紧接着用了差不多一个月做完了660,五月中旬到7月初我一直在做陈文灯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学校有期末考试,我中断了一段时间的考研复习,开始准备期末考试,暑假回家又把陈文灯的复习全书做了一遍,暑假时我把这整段的时间大部分都给了专业课的复习,而做陈文灯的复习全书第二遍并没有花掉我多少时间,我并不是把每道题都做了一遍,而是在第一遍时自己不怎么懂的题目又做了一遍,九月初我又回到了学校,我又做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觉得比最初做陈文灯那会复习全书容易多了,两本全书都做过了,我个人的意见是选择一本就好了,我数学选择的战略基本是题海战术,一方面我是想让数学成为我考研中的优势科目,另一方面是我比较喜欢数学,觉得相比总结专业课的框架和笔记来说,数学是一种放松,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没把上午的时间(我头脑最清醒的时间)留给数学,上午基本我都把时间留给了专业课,也会有一段时间分给英语~~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做完了基本已经是10月中旬,那会我对自己的政治水平相当不满意,基本剩下的半个月挤占了很多本该给数学的时间给了政治,11月的时候我开始做400题,做这个的时候有点小崩溃,基本是每套题110左右,当时想本来英语和政治就不是我的优势科目,如果数学不能考到140就比较悬了,当时恐慌了一阵子,我基本是3天一套,这三天包括模拟考的时间以及后面总结错误以及查课本看自己哪块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时间,这样10套题一个月也结束了,12月份我基本就开始做真题了,也是基本3天一套,做完了400题再做真题,感觉特别好,当时觉得考研数学的出题组还是比较仁道的,基本每套题都是140+,12月末我基本就做完了真题,然后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回头翻了一遍课本,数学方面我的教训是,不到考研的那一天,不要停止做题,我最后一个星期心情特别浮躁,没做题,犯了大忌。

9

1.数学

时间安排:7月——8月上旬,文登《复习指南》的高数部分(感觉一般,不重点推荐);8月上旬——9月底,永乐《复习全书》的线代和概率(有的章节做了两遍,推荐);10月——12月底,《大纲解析》(等同于真题,约2遍,推荐),《400题》中的一部分(只做了40%,但推荐);1月,重温定义定理……整个过程穿插着反复回头看课本加深理解。

我认为数学考试有两个要点,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二是培养把题目和其所考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能力。具体做法上,大家的建树都比我多,我只补充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几点:1)关注课本。不仅是定义定理,而且最好关注推导,对于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2)关注真题,反复“研究”题目。思考:题目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和基本方法?

题面和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做错了的题,问题出在哪个步骤?出现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哪个知识点上还有漏洞?……完善知识体系和提高解题能力需要借助于这样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入的去挖掘这些才可能越来越接近并牢牢抓住那些最“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3)如果你能够把前两个步骤作好,我认为就不需要做很多本书,选择对一两本重要的来“精耕细作”就足够了。

此外我想说一下关于模拟题。我数学只做了4套,政治英语和专业课都没有作任何模拟题。这个做法确实比较破天荒,但出于给大家呈现多种模式的考虑,还是谈一下自己的理由 ——完全是基于性价比的考虑。我估算了一下,对数学而言,3个小时的模拟考中大概有一半的时间甚至更多是在机械重复自己会做的题,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拿这个时间去提高那些自己原本就知道还不够强的地方。模拟题的作用之一是增强考试的感觉,故而是一个output的过程,但我觉得input多少才是考研成败的决定因素。模拟题的另一个功能是查漏补缺,但成本是你需要至少浏览一遍你会的那些题,才能获得“哪些东西还不会”的信息,而在此之前你又是不是对以前学过的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心虚”的地方了呢?如果还有,为什么不先去把那些不需要信息成本的薄弱环节完善好呢?……至少我自己直到考前的最后一刻都还明确知道自己哪里还不行,也一直在努力把这些东西掌握好。如果你到复习的后半部分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并且自认为有足够能力在不加任何预演的情况下在考场上把握好考试的节拍,也可以尝试同样的做法。

归根到底,考研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有些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做的,但这些事情是否比别的事情更有利于你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结论因人而异,但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看法、有立足自身实际去评判性价比的意识。2.专业课

10

数学: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考道口数学非常重要。我两次数学都没考好,感觉很遗憾。现在数学出题的方向,个人感觉是看起来很简单,没多少文字,但做起来无从下笔,越来越考验一个人的基础功底与跳跃思维。数学如果能上140分,那基本上不会被人拉开分了,还能拉回点。推荐永乐的指南、400、超越135、5+3、20年真题,文登的指南我第一年用过,感觉理工科的专业更适合。400至少要两遍以上,模拟一定要有模拟的样子,不要做一道看一下答案,或者是一做不出来就翻答案,或者是一套卷子做五天,这是很可怕的。因为考试场上哪有答案啊,一旦养成依赖心理,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400如果能做到135以上,考研上130基本上正常发挥的话是没问题的。即使是很认真的做模拟卷了,但考场的气氛还是不一样,模拟毕竟是模拟。大家有没有发现,高考的时候会有很高的分数,但考研分一般很少有450+的。这是由于高考的时候,老师会安排大家在一起不停地在一个教室里考试,但考研不一样,很多时候是孤军奋战,没有这样的机会,自然对考场有陌生感了。如果有实战形式的辅导班,生意肯定火。既然现实这么残酷,那就只能不停地模拟了,没其他途径,至少50套,切记。

数学:因为我本科是学数学的,所以对数学比较有信心(但是也仅仅是信心而已,因为感觉考研考的东西和平时学习所强调的东西差的还是比较多).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接近3小时.我先做了一遍陈文灯的复习指南,然后做了一遍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然后就到9月份了.这两遍一定要每道题都动手做,不要看到会了就不看了.然后就开始做400题(这本书很推荐,08年好像出了一个大题是400题上的原题).然后做真题,再反复做400题.真题我只做了一遍,基本上都

在1个小时内完成,得分在140左右...很遗憾的是没有一次拿过150..今年的考试中也还是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考了138.

11

一、数学

从去年3月中旬进入人大考研圣地旧图开始复习起,我几乎把2/5的时间都花在了数学上,尤其是上半年,经常是有空就整个白天都看数学,有时甚至晚上还要再看一个小时。没办法,大一大二时糊弄着考过的,只有从书本开始,到五月初我才把书仔细看完一遍,课后题也随机挑着做了一些。然后就开始啃陈文灯的复试指南,每天都至少看一个上午,但是之前实在学得太差,看了一遍书以后还是有很多很多模糊的地方,所以看陈的书效率狂低无比,直到七月中旬才看完做完一遍。

因为当时专业课复习的进度也很不理想,所以心里有点急了,又觉得看陈的书效率太低,就拿了大牛xiny师姐文登基础班的数学笔记和李永乐的线代讲义仔细看了两遍,事实证明师姐的笔记对我帮助很大,开始找到了做题的感觉。之后九月初开始做真题和400题,一直到考前。一开始做了几套早些年的真题觉得很easy,就在信心极度膨胀下找来400题打击一下自己,果然达到目的,简直是惨不忍睹啊,要是计时做的话我估计只能答90-110分...当时一赌气就决定和400题死磕,之后几个月一遍又一遍的做,中间穿插着做真题,到考前一共做了6遍400题和2遍真题。

总的数学复习过程就是这样,其中有四点比较重要的是:(1)用书。我按顺序一共看了高教版课本一遍、陈文灯复习指南一遍、师姐笔记两遍、李永乐线代笔记两遍、李永乐真题两遍、400题6遍,个人感觉帮助最大的是师姐的笔记、400题和真题。(2)时间。个人认为在数学上不要怕花时间,我的基础很差,智商也很一般,数学考的还行只是因为花的时间和精力比别人多一点罢了——当然,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在有限的几本好书上,没必要看太多书。(3)方法。我学数学其实用的是最笨的方法,就是熟悉题型,发现不会做的题型就努力练到会为止,各个击破。(4)基础。不推荐大家死磕难题,只要基本的方法和基础知识过关,考研取得高分是顺理成章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做了6遍400题,用它来将自己的知识串联起来,并一遍一遍的梳理,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12

数学。由于数学报了文登的春季班,所以寒假回来以后用很快的速度把本科学过的教材看了一遍,紧接着就去上了文登班,由于教材看的太快而且很不细致,所以文登班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听到线代部分,相当部分听不太懂。到了5月初文登班结束之后,系统的复

习了一下数学,在这一轮的复习当中,先看课本,再看文登笔记,然后作指南,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8月底暑假结束。这一轮的复习应该说比较系统,也算是重新打基础。从九月份到十一假期结束,这一个多月又做了一遍指南。十一的时候去了一趟五道口,云从师兄提醒我该做模拟题了,于是终于赶在十一假期结束之前把指南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都花在做模拟题上了。说到作模拟题,基本上是一天一套,把市面上有的模拟题都做了一遍。作模拟题的时候感觉提高的挺快。其中感觉最好的还是李永乐的400题,其他的题目也都不错。做题的时候尽量选在上午八点半左右,用三个小时做完,然后再认真的对一下答案。做完几套题之后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个部分比较容易出错。我还有一个经验教训,当时考前一两周时间主要花在了政治和专业课上,所以没做模拟题,上考场的时候就有点手生,没有立刻就进入状态。建议大家在上考场之前做几套模拟题保持做题的感觉。

数学:

我数学一向挺好的,所以认为复习主要是把忘记的东西重新拾起来。 8月份就先看教材了,先是微积分,开始还做课后题,到8月底了才做到积分,感觉太慢了,于是放弃做课后题,只看正文。(建议本科阶段学过数学的就不用做课后题了,真是事倍功半)。综之,微积分看了35天左右,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用了10天吧,看完教材就9月底了。 10月份开看陈文灯的复习全书,是先看教材对应知识点再看复习全书,一章一章地进行,平均每天3-4小时吧,做到11月中旬,接下来是大纲解析用了20天左右。看完复习全书我就对考研的题型和难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大纲解析是把真题分章节整理了,实际上也算真题,所以我也没着急做真题。

11月份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135,我感觉这本书挺好的。做四天冲刺135,做一套真题,倒着做的,07,06,05 的,因为我做过大纲解析,感觉做起来没意思,于是就做到04年的,然后换成经典400题了。

到12月份,我又看了一遍教材,因为我一直认为概念的理解对做选择和填空很重要,用了十几天吧。经典400题难度大些,一般120+,主要是时间不够用,于是我认为熟练度比做难题重要,在做了3套400题后,我就放弃它了。一月份又做了03年的真题,我就再没做过套题。

进入1月份,我把经典400题上作标记的内容又做了一遍,就完了。 建议: 1. 教材第一遍看细致些,课后练习就不用做了。

2. 教材多看两遍,选择和填空容易错就是概念理解不清晰。

3. 做错的题要高度重视并多加练习,我今年一道10分大题,复习时作了记号但没再做一遍,考试时分全丢了。

4. 好像考高分的经典400题都做得挺熟,所以不要认为其难度高于考研就对自己要求低。

5. 数学一定要天天练习,尤其是考前,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间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五道口考研数学经验贴(2)在线全文阅读。

五道口考研数学经验贴(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2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