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人际”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人际交往的概论、人交往的规则与模式、人际沟通的能力获得、说服与态度转变、人际矛盾与处理、人际融合、社会适应等内容。本课程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呈现与分析,从而使本专业的学生获得对人际的本质理解,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融入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启发——体验——获得为途径,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的掌握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获得社会适应的能力。本课程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活动体验与主题讨论的形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体悟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1.陆卫明,李红 著,人际关系心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美)戴尔·卡内基,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 中信出版社,2008 2.(美)伯恩(Eerne,E.) 著,田国秀 等译,人际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课程名称:《心理咨询与辅导》(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Conseling) 主讲教师:安秋玲 副教授 赵鑫 讲师 郭娟 讲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几个重要派别的基本理论,明确心理咨询的原则,并初步掌握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有关技法。
二、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认识心理健康在人学习、生活、成长、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理解人的差异、了解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了解人生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措施。掌握心理问题评价的初步知识,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巧,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有关途径与方法。从而可使学生提高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能力,提高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助人能力,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团体和个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实际助人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使学生掌握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获得自助和助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术,去探讨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和解决身心疾病的具体方法,以保证人的健康成长。基本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和讨论、心理活动相结合,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开展一定的心理咨询实践活动。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张日晟主编:《咨询心理学》(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参考书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孔维民,《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3、王志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第一版),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课程名称:《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Child/Youth Social Work) 主讲教师:韩晓燕 副教授 柴定红 讲师 吴同 讲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童和青少年的界定,明确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把握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对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理论(包括生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学习, 掌握剖析和解决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主要实务理论和方法。本课程还需要学生掌握儿童和青少年方面的福利安排和福利政策,并学习处理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以儿童和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它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为起点,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和
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儿童和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探索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门课程是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式与手段是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实务部分,在讲课时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和青少年问题导出,引出本讲的主题,中间穿插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理论,补充典型的案例,课后提供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并提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美)米尔斯著:《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李健英、范志海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陆士桢、任伟、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美)韦伯:《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黄玮莹、辜惠微译,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版。
课程名称:《家庭治疗与家庭社会工作》 (Family Therapy and Family Social Work) 主讲教师:李希希 讲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通过对婚姻、家庭概念的学习和把握,了解当代中国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并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二是学习和掌握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重点在于通过实务训练学习和掌握几种主要的家庭治疗理论和方法;三是学习和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和技巧,重点在于家庭关系的调适、家庭危机的应对、特殊家庭的辅导、婚姻家庭法的运用等。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为概念论述,包括对婚姻和家庭概念的阐述、当代中国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研究和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等;第二大板块为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分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理论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果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后者主要包括结构式家庭治疗、经验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策略式家庭治疗、叙述式家庭治疗等。第三大板块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包括家庭过程、家庭关系及其调适、家庭危机及其应对、特殊家庭及其辅导、婚姻家庭法等。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门课程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一板块以讲授和讨论为主,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侧重从现实的婚姻和家庭问题出发,引出本讲的主题,中间穿插经典的家庭社会学和家庭治疗理论,补充典型的案例,课后提供思考和建议,并提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谢秀芬:《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台北:双叶书廊,2004年版。 2、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周月清:《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关系,2001年版。
课程名称:《疾病与健康》 (Disease and Health) 主讲教师:何姗姗 讲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上,包括西医在内的所有医疗方式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知道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社会,身体,心灵,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能关注疾病在人类进化,营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扮演的角色,也能从现代生存方式,现代技术发展,
现代流行病,城市贫困,环境恶化,食物安全等角度理解社会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课程主要内容: 疾病与人类进化的关系;食物,营养,生长发育,与营养不良;生活方式,压力与疾病;文化交流对健康的影响,现代化,全球化对健康的影响和疫病的传播;健康领域的社会文化视角,医学作为一种文化,文化在病情诊断分析中的作用,文化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疾病与病人角色,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精神疾病,健康行为的心理文化研究法,符号和仪式治疗;医疗的多元主义及医疗模式的变化,社区健康评估。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Purnell. L. and Paulanka, B. 2003. Transcultural Health Care. Phil.: F.A. Davis Co. 参考书目:Winkelman, M. 2005. Culture and Health. Boston: McGraw-Hill Custom Publication.
课程名称:《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督导》(Case Analysis and Supervision) 主讲教师:韩晓燕 副教授 安秋玲 副教授 赵鑫 讲师 郭娟 讲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的目的在于强化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专业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强化本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与灵活科学的处理个案的能力。本可能将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建立起学生分析、诊断个案的知识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的能力。本课程的学生将帮助学生从接触案例到处理案例并最终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助人者。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学习将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工作过程中对案主提供心理支持时候的案例分析,如案例记录、案例反思、案例咨询过程中咨询假设、咨询目标、咨询程序的提出;咨询过程中的不同视角、案例咨询中的常见问题、案例督导的过程等。借助于经典的心理咨询案例以及学生自身的案例,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使本专业学生能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获得最快的成长。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将采取课外咨询实践、课内研讨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咨询实践以及对自身对咨询的反思与总结。通过咨询督导的介入促进学生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技能的成熟。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1 严文华 著,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美)科瑞 著,石林 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6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2.(美)邓肯 等著,张怡玲 译,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公共关系学
辅修学士学位招生计划
所属学科类别:管理学 开设校区:中山北路校区、闵行校区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企业公共关系和政府部门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善于策划、长于传播、精于管理,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宣传技巧和社交艺术,从事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共关系专门人才。本专业未来适合的就业领域:(1)适应的行业单位:商务咨询业、创意传媒业、旅游会展业、公关广告业等现代服务的公司和机构。(2)适应的部门岗位:公司企业、公共组织、媒体机构的公关策划、广告管理部门等。 2、学分要求:60学分,管理学学士学位。
3、修读要求:主修专业学有余力,对公共关系、形象策划、市场营销、广告设计、新闻传媒、行政管理和文秘等工作有兴趣的2012级全日制本科学生。 4、招生人数:200人 5、开班时间:2013年秋季 6、上课时间:周五晚上、周六全天 7、收费标准:125元/学分 8、教学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课 程 名 称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11301001 广告策划11301002 现代管理学11301003 传播学概论11301004 政府公共关系11301005 跨文化管理11301009 商务谈判策略11301007 市场营销学1130108 公共关系礼仪11301006 学分 学时 4 4 4 4 3 3 3 4 3 3 4 3 4 3 3 8 60 64 64 64 64 48 48 48 64 48 48 64 48 64 48 48 128 960 各 学 期 学 分 三 4 4 4 四 五 六 七 八 4 3 3 4 3 4 4 3 12 3 10 3 10 10 公共关系心理学11301010 11 人力资源管理11301011 12 人际关系理论与方法11301012 13 品牌塑造与管理11301013 14 演讲与口才11301014 15 危机管理11301015 16 学位论文11301016 合计
3 10 3 8 18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现象、规律以及实务操作的手段方法,它是在现代管理理论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现代管理性质的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基本原理,确立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培养良好的公共关系理论素养;理解组织与公众沟通、协调的过程,掌握开展各种类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培养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能力。
采用教材:主教材:《现代公共关系学》邱伟光:华东师大出版社
课程名称:广告策划
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
课程简介:广告策划课程主要介绍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绪论、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作品的
设计、广告制作、广告传播与发布、非商品广告运作、广告文化与跨文化传播、行业广告运作,等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广告意识和开展广告活动的能力。
采用教材:主教材:《现代广告学》(第7版)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学 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学习,引导学员理解管理的科学含义,了
解人类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化对人本管理、核心能力理论等思想的认识,掌握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决策、计划、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和团队建设等管理职能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教材:主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 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
课程简介:新闻传播学课程主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导论、传播过程模式、传播功能及传
播功能失调、传播控制研究、内容分析与符号制作、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宣传研究、国际传播、批判学派,等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觉开展传播的意识和开展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能力。
采用教材:主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政府公共关系 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专题化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政府形象和公务员形象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海外政府公共关系的运作模式和特征,掌握塑造政府形象和公务员形象的核心理论、基本策略
和技巧,养成进行政府沟通管理、新闻发布和关系协调的基本能力。
采用教材:主教材:《政府公共关系》 李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礼仪 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了解公关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以及它对公关工作的意义,基本
把握组织公关礼仪、公关人员礼仪素养、交际礼仪、涉外公关礼仪、文书礼仪和风俗礼仪等重要内容,掌握并能实际运用,切实提高自身的公关礼仪素养。
采用教材:主教材:《公关礼仪》 陶稀 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辅助教材:《公共关系礼仪》 邱伟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公关礼仪艺术》 周裕新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华师大辅修教学计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