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方哲学史(下)复习(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照。——洛

12、“当我讲到形式的时候,我所指的不是别的,正是支配和构成简单性质的那些绝对

现实的规律和规定性。”(培根)

“形式”是培根自然哲学核心范畴之一,具有丰富的含义。一般说来,他所说的“形式”指的是事物运动的规律、决定物体的单纯性质的法则和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形式”有许多重要的特征:1),形式和物质不可分离。2),形式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定性。3),形式具有普遍性。4),形式是为数不多的、永恒的和不变的。5),形式具有“在思想上得到真理而在行动中得到自由”的效用。(Z.p.p.352-353,S.p.p.463-466)

13、“‘市场假象’是一切假象中最麻烦的一种假象。”(培根)

市场假象是由于社会上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交往、交流思想、表达认识的。由于这种交流是普遍的,而且因为人们虚构了一些语词来表示并不存在的事物,或者人们在使用语词的时候意义往往不明确,这就可能导致市场假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使用的经常的,而语义概念含混不清也是经常的,所以市场假象是一切假象中最麻烦的假象。(S.p.460)

14、哲学研究的是两种实体——“自然实体”与人造物体“国家”。(霍布斯) 按照霍布斯的观点,哲学是关于物体的科学。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的自然物体,它是自然的作品;一类是人工物体,即公家,它是由人们的意志和契约造成的。由此而区分出哲学的两个部分,即自然哲学和公民哲学。既然实体只有这么两类,而哲学要研究的就是实体,所以哲学研究的就是自然实体和国家。(Cf.Z.p.379)

15、“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笛卡

尔)

笛卡尔在建立知识体系的时候运用的是演绎方法,但是要使用演绎就必须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前提,笛卡尔为了找到这个前提而采用了“普遍怀疑”的方法,即对现有的一切认识和观念一律加以怀疑,然后再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前提。笛卡尔首先怀疑对可感物质世界的认识;其次,对于依靠演绎或推理方法而获得的各种知识的真实性,笛卡尔也表示怀疑;对于宗教神学领域的存在物和观念甚至上帝的存在都表示怀疑;最后,笛卡尔甚至声称人们可以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存在。但是,怀疑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一个演绎的确定的前提,并不是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者。(S.p.p.498-490)

16、直觉的知识就是“由澄清而专一的心灵所产生的概念”。(笛卡尔) 略。可参见三题,26.

17、“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斯宾诺莎) 略。可参见三题,8.

18、“样式,我理解为实体的各种状态。”(斯宾诺莎) 略。可参见三题,14.

19、自由的思考与判断的权力是天赋的。(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追求自由权利,认为思想上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但是十七世纪的荷兰封建贵族

11

势力强大,束缚了资产阶级自由思想,斯宾诺莎为了反对封建贵族统治,求助于天赋人权说,认为自由思考和判断的权利是天赋的。他是自由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体现。(Cf.S.pp.546-550)

20、认识的观念、原则与道德原则都不是天赋的。(洛克)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首先反对“普遍同意说”,其次,反对“潜存说”,最后,驳斥了上帝观念天赋说(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洛克的解决方法是“白板说”。(Cf.Z.pp.409-410)

21、“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 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分为对外的感觉和对内的反省,我们思维的全部材料即观念都从这两者而来。这就是说,作为知识的来源的经验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一是反省。感觉来源于外,而反省则来源于心灵内部,这两种知识来源构成了我们全部的知识。(Cf.Z.pp.410-412)

22、人的心灵仿佛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主张天赋观念,但他也吸收了经验论的若干原则。他认为观念和真理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而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的。在这个意义上,莱布尼茨把我们的心灵比喻为一块具有纹路的大理石。每一块大理石的天然花纹不同就决定着它能雕刻成不同人物的像,虽然人物的想象不是现成存在于大理石中的,但是可以说是潜在地存在于大理石中的,经过人们的加工、琢磨,就使那些纹路清晰地显示出来。人的天赋能力与人的心灵是永相伴随并相互适应的,只不过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它们的作用而已。(Cf.Z.pp.437-439)

23、“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贝克莱认为,存在于心外的自然事物其实只是观念的集合并无心外的存在。因为人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认识到外物的存在。但人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我们有两类观念,一是想象的观念,另一类就使感觉的观念。感觉观念是十分清晰、明确、固定的,不能由我们的意志任意加以改变,其次,这些观念往往形成某种固定的集合,它们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最后,这些观念是稳定的和有秩序的,于是,人们就给它一个名称来标志它们,把它们看做是与观念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事物”。所以,观念就是事物,事物就是观念的集合。(Cf.Z.pp.447-448)

24、“我眼所见的事物和我手所触的事物,都是存在的,都是实在存在的;这一点我丝

毫也不怀疑。”(贝克莱)

贝克莱虽然是唯心主义者,但他却竭力掩盖自己的唯心主义真面目,他把自己打扮成所谓的“素朴实在论者”。他宣称他也相信事物的“实在性”,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并不使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失掉,他所见所触的事物都是实在的。但这种说法只是借口,因为他所谓的实在性知识事物的某种性质,即他所谓的“实在性”,而不是客观实在。(Cf.S.pp.624-627)

25、“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孟德斯鸠)

12

略。可参见三题,31.

26、“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卢梭)

卢梭接受了当时流行的“自然状态”学说,并进一步证明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天赋人权。他认为,人类发展最初阶段是处于没有任何社会联系的“自然状态”之中,人们除了自然的或物理的比如年龄、体力等不平等以外,没有某些人享有损害他人的各种特权和“不平等”。在原始状态中没有奴役和统治,没有相互依赖和需要,故而他宣称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Cf.S.pp.682-684)

27、私有制的确立是不平等开始的根源。(卢梭)

在卢梭看来,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虽然是按其本性生活,但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与自然界作斗争,直到建立家庭,但家庭的建立、农业和冶金的发明也标志着自然状态的结束,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自然社会也就过渡到文明社会,于是人类也就失去了自由和平等,而处于奴役和统治的社会关系中。所以,私有制是社会罪恶的根源。私有制的产生也是社会邪恶产生的标志。(Cf.S.pp.684-688)

28、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按照拉美特利的观点,心灵依赖于身体,是肉体是一部分和原动力,因而都是由物质构造的,都服从于机械运动的规律。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人是一架机器,并没有什么心灵实体的存在,拉美特利进而把心灵也看做是身体的一个部分,认为心灵是物质性的东西。这样,就彻底地坚持了他的观点。(Cf.Z.pp.496-498)

29、“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认为,“自爱”是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唯一准则,道德必须和利益结合起来,个人追求利益是道德的。但是,因为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所以,必须在理性指导下,使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妨碍他人的利益,从而使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所以,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Cf.S.pp.708-712)

30、人是社会环境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认为,一切精神活动都来源于感觉,但人在精神上产生的差异都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所以,爱尔维修说人是社会环境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所说的“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亲戚和朋友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和所读书籍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人的性格、道德和观念差异的因素。(Cf.S.pp.712-716)

31、“必须有天才,才能用好法律代替坏法律”。(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认为,法律的完善或不完善完全取决于立法者。法律的完善是以人的理智的完善为基础的,因此只有使人的理智日益进步,国家才能指望自己的政体和法律得到改变,爱尔维修认为,“人的观念决定环境”,但是他又认为“人的观念是环境的产物”,这样,他就自相矛盾,为了从矛盾中挣脱出来,就不得不求助于少数天才人物。所以,必须有天才,才能用好法律代替坏法律。(Cf.S.pp.715-716)

13

32、“自然就是一个活动着的整体。”(霍尔巴赫) 略。可参见三题,32.

33、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灵与肉的统一体。(霍尔巴赫)

霍尔巴赫认为整个自然界可以归结为物质和运动的总汇。整个自然界都是由不同的物质配合而成的,人不过是物质之特殊配合。他认为,灵魂是人的某种机能,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灵魂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所以,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灵与肉的统一体。

34、“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

格尔)

黑格尔认为,“实体”是一种独立自存的,能动性的精神。它能产生自己,并能创立自己的对象,同时又能扬弃自己的对象,返回自身,是一种自我发展过程的实体,所以,“实体”就是能动性或创造性的主体。(Cf.X.p.203,黑格尔哲学“实体就是主体”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仅仅是个要点)

35、“思想的真正的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

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黑格尔)

在黑格尔看来,思想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它固然不包含在直接的感觉里,而乃是思想本身的功能,但决不能因此就把它说成只是主观的,而否定它同时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思想、概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内在联系着的,因而不能把这两个环节分开。思想、概念是内蕴于事物之中的,构成事物的本质,事物只不过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乃是由于它的本质是思想。因此,思想与事物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必然是同一的。黑格尔把这种内在于事物之中,构成事物的本质的思想叫做“客观思想”,又叫“绝对精神”。(Cf.X.pp.195-196)

36、“概念乃是内蕴于事物本身中的东西”。 (黑格尔) 略。可参看第35题。

37、“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实在”。(黑格尔) 略。可参看第35题。

38、绝对理念的实现,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黑格尔)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一种脱离自然和人的逻辑思维精神,但这种逻辑精神是通过概念来表达自己的,绝对理念通过不断的否定走向自己的反面,最后达到自在自为的绝对理念,而绝对理念又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这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9、“活动和劳动,这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中介。”(黑格尔) 略。可参看第40题。

40、“实践的理念,即行动。”(黑格尔)

实践的理念,即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讲客观世界仅作为假象,仅作为一堆偶然的事实、虚幻的形态的聚集,主体并不为客观世界的假象所迷惑,而是依据它的内在的主观性去整理客观世界那些偶然现象,通过“实践的活动”获得可观的“真正必然性”

14

的认识,使对象成为“自己的”。黑格尔把“实践”作为由主观性达到真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这叫做行动。

41、“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

同的。”(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历史上的各种哲学体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不同阶段,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出于深刻的内在联系之中。每个哲学体系都是绝对精神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或缓解,晚出的哲学体系是先前哲学体系发展出来的,它否定了前者,但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提高。黑格尔认为,这些哲学体系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一个阶段,相当于《逻辑学》中的一个范畴,而整个哲学是的基本内容就是从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推进,哲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也就是一种逻辑必然性。(Cf.X.pp.312-315)

42、“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费尔巴哈) 略。可参看第46题。

43、“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费

尔巴哈)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学”。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上的神是人幻想出来的,神的规定性就是人的规定性。因此,要把“神性”还原为“人性”,把“神学”与唯心主义都还原为人本学,要以思维着的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费尔巴哈还认为,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人的生物学性质,人的起源等人的问题。(Cf.X.pp.369-371) 44、“思维与存在的真正关系只是这样的: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费尔巴哈) 略。提示: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要把黑格尔颠倒了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颠倒过来,所以对费尔巴哈来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是主体,而思维不过是存在的反映。

45、“人与人的交往,乃是真理性和普遍性最基本的原则与标准。”(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认为,真理的标准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达到个人与人类认识的一致。人类的知识限于人与人生活的交往中达到的普遍性和一致性。(Cf.X.pp.385-386) 46、“属神的本质之一切规定性,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由人的本质异化创造出来的,人的本质是意志、理性和心灵。费尔巴哈认为,上帝和人的本质是相同的,在宗教心理中,宗教是由人所虚构出来的,幻想出来的,它是人的心理的投射和异化。人们把认识、意志、爱这些人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离开了个体的,肉体的,现实的人变成了不同于个别人的独立的本质——神,并成了崇拜的对象。(Cf.X.pp.359-360)

47、“上帝一般的就是类概念,并且,乃是作为类概念而被个体化与人格化的。”(费尔

巴哈)

略。可参考第46题。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方哲学史(下)复习(3)在线全文阅读。

西方哲学史(下)复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67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