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国学教案16篇(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十二课时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第十三课时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国学教案16篇(6)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国学教案16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66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