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通行能力
2、压实度
3、锚固式挡土墙
4、设计弯沉
5、沥青混凝土
二、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5分)
三、为保证挡土墙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应做哪些验算。(25分)
四、我国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设计标准与步骤。(25分)[/money]
长安大学考研试题
长安大学《路基路面工程》 1995年
1、 试述路基土的压实理论,压实标准和压实方法。 2、 试述挡土墙的种类、构造和适用场合。 3、 试叙述和评价国内外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 试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要求和常用类型。 5、 试述水泥砼路面施工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质量保证。 1999年
1、 试述路基路面设计所考虑的环境因素,及在设计中的体现。 2、 试述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应着重注意的方面。 3、 试述高速公路路面的合理结构组成,并举例加以论述。 4、 试就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依据的力学理论及采用的计算方法如何? ②设计指标是什么? ③设计参数有哪些?
④不同车辆轴载如何计算,轴载的重复作用如何体现?
5、 试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步骤、采用的机械及保证施工质量应注意之点。(任选四题回答,每题25分) 2000年
1、 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
2、 试述公路挡土墙类型,适用场合及设计原理。
3、 试述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轴载换算及其力学原理。 4、 试述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及力学原理。
5、 评述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现状,提出合理结构见解。 2001年
1、 试述路基土压实原理与要求(15分)
2、 试述不同类型挡土墙的构造、设计原理及适用场合。(25分)
3、 试述沥青路面结构合理组合、各结构层厚度确定方法与依据。(20分)
4、 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结构组成与厚度确定。(20分)
5、 什么是改性沥青、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排水(开级配)沥青层(OGFC)、稀浆封层?(20分) 6、 ①沥青路面的病害与防治②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与防护 2002年
1、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并以示意给出排水系统。(25分)
2、论述公路路基边坡坡度、边坡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及其合理配合。(25分)
3、沥青路面主要损害类型及其相应的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和表面使用功能指标。(25分) 4、评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25分)
5、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25分)(四、五任选一题) 2003年
一、试阐述(50分) 1. 路基设计工作内容。
2. 路基边坡常用防护工程类型及适用条件。 3. 路面垫层及使用条件。 4. 沥青面层类型及其应用。
5.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种类与作用。 二、试阐述如下路基问题(48分) 6. 排水系统并图示说明其组成与应用。 7. 加筋挡土墙的构造、可能病害及预防。 8. 保证土质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 9. 岩质路基(路堑、路堤)的施工方法。 三、就路面问题叙述(52分) 10.基层类型、特点及适用性。
11.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结构,并举例说明。
12.下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底基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A)沥青混凝土二灰(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土b)沥青碎石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石灰土c)沥青混凝土级配砾石天然砂砾d)沥青混凝土泥结碎石石灰土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及关键工序。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路基工作区 2、路基干湿类型 3、路基临界高度 4、设计弯沉 5、温度翘曲应力 6、车辙
二、试述高等级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其形成原因。(本题25分) 三、试述路基压实原理及其影响压实效果地因素。(本题20分)
四、路基和路面设计计算中,哪些场合考虑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并说明两者对行车荷载处理方法的差异。(本题25分)
五、试述沥青路面破坏状态及其相应的设计标准。(本题25分) 六、试述妨碍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本题25分)
这些是东南大学的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
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 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 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 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 五. 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1995年:
一.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二. 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有何关系? 三. 某信号灯交叉口的周期t=95s,有效绿灯时间g=45s。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的车流以800辆/小时的流量到达交叉口,在有效绿灯时间外到达的车辆要停车排队。设信号灯交叉口上游车辆到达率 =360辆/小时,服从泊松分布。求使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的周期所占的最大百分率。
四. 某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主要道路的双向交通量为N=1500辆/小时,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车流允许次要道路车辆穿越的车头时距t=5秒,次要道路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to=3秒。求次要道路车流能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交通量。 五. 试述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1996年:
一.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按性质可分为三种,试述其定义和确定方法。
二. 何谓“服务水平”?划分服务水平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试对美国所划定的六个服务水平等级进行扼要的描述,并分析其合理与否?
三. 道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有哪几方面?道路交通噪声源是什么?噪声强度与何有关?控制噪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四. 在某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口,因意外情况关闭了tr=0.15h。已知车辆以均一的到达率 =800辆/h到达匝道,而入口开启后排队的车队以均一离去率 =1200辆/h离开匝道。试计算由于匝道口关闭而引起的: (1) 单个车辆的最长延误时间tm;
(2) 最大排队车辆数Q; (3) 排队疏散时间to; (4) 排队持续时间tj; (5) 受阻车辆总数n; (6) 平均排队车辆数Q; (7) 单个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d; (8) 车时总延误D。
五. 已知某交叉口的定时信号灯周期长80s,一个方向的车流量为540辆/h,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求: (1) 计算具有95%置信度的每个周期内的来车数; (2) 在1s,2s,3s时间内有车的概率。
(注:请携带计算器。解答时应注明题号,不必抄题,试题随答卷一起交回) 1997年:
一. 何谓行车延误?试述各种延误的定义及调查延误有何用? 二. 何谓OD调查?简述OD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步骤。 三. 1.试述交通密度的定义。 2.如何度量高速公路的交通密度?
3.已知某高速公路的允许最大车速为120km/h,若其密度为10辆/km,阻塞密度为100辆/km,速度-密度呈直线关系,此时平均车速为多少?
四. 某交叉口,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各车道的车流方向如图所示。车种比例为大车:小车=1:1,车头时距为3.26秒。信号灯周期为120秒;绿灯时间,东西向50秒,南北向为65秒。第一辆车起动,通过停车线时间为2.3秒。路口折减系数为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南北方向的左转车和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20%和10%,左转车影响系数为0.92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09辆/h,直右车道上允许右转交通量为150辆/h。请按停车线法计算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五. 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为单向单车道通行,其通行能力为1200辆/h,此时正值交通高峰,单向车流量为2500辆/h。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瓶颈段的车速降至5km/h,经过1.0h后交通事故排除,此时单向车流量为1500辆/h。试用车流波动理论计算瓶颈段前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1998年:
一. 交叉口延误一般分为哪几种,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交通口延误有何作用?
二. OD调查在交通规划中有何作用,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条件? 三. 何为车头时距,其在通行能力研究中有哪些主要作用?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一般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
四. 根据对某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得到了如下速度(S)-密度(D)关系: S=54.9e(-D/163.9) D 50 S=26.8Ln(162.5/D) D 50
当D=50时,流量应有两个,分别为多少?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何种交通现象?
五. 根据流动车法的原理推导出相应的计算交通量、平均行车时间、平均行驶速度公式,说明流动车法有何优点和不足? 1999年:
一. 何为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何用途?
二. 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用途?
三. 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有何特点,其服务水平一般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道路勘测设计》研究生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