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级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4.试述胆色素代谢过程。
答:(1)衰老的红细胞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后释放出血红素,在其加单氧酶作用下生成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生成脂溶性的游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血胆红素); (2)游离胆红素入血与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被运输;
(3)游离胆红素被运送到肝脏,被肝细胞其受体摄取后,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再被运到滑面型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 (4)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作用下生成无色的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被空气氧化成黄褐色的粪胆素,小部分胆素原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后,大部分再分泌入肠道,进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重吸收的胆素原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由尿排出,尿胆素原被空气氧化成黄色的尿胆素。 5.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特点?参与第二相反应的活性物质有哪些? 答: 类型: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特点:反应连续性,反应类型多样性,解毒致毒双重性
第二相反应活性物质:UDPGA、PAPS、GSH、Gly、SAM、乙酰辅酶A等。 一.问答题
1.分别指出各种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缺乏病。 名称 富含食物 主要功能 活性形式 日需要量 缺乏症 维生素A (视黄醇)
肝、蛋黄、牛奶、绿叶蔬菜、胡萝卜、玉米等。 1.构成视紫红质;
2.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 3.促进生长发育。
11-顺视黄醇醛、视黄醇、视黄酸 80μg(2600IU)
夜盲症、干眼病、皮肤干燥、毛囊丘疹 维生素D (钙化醇)
肝、蛋黄、牛奶、鱼肝油。
1.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的吸收; 2.促进骨盐代谢与骨的正常生长。 1,25(OH)2D3 5~10μg (200~400IU)
佝偻病(儿童) 软骨病(成人) 维生素E (生育酚) 植物油。 1.抗氧化作用; 2.保护生物膜;
3.维持生殖机能; 4.促血红素合成。 生育酚
8~10mg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临床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 维生素K
(凝血维生素) 肝、绿色蔬菜。
促进肝合成凝血因子 60~80μg
皮下出血.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维生素B1
(硫胺素)
酵母、豆、瘦肉、谷类外壳、皮及胚芽。 1.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2.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3.转酮基反应。 TPP
1.2~1.5mg
脚气病,末梢神经炎 维生素B2
(核黄素)
肝、蛋黄、牛奶、绿叶蔬菜。
构成黄素酶的辅基,参与生物氧化体系 FMN、FAD
1.2~1.5mg
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炎 维生素PP
(尼克酸.尼克酰胺)
肉、酵母、谷类、花生、胚芽、肝。
构成烟酰胺脱氢酶的辅酶,参与生物氧化体系 NAD+,NADP+ 15~20mg 癞皮病
维生素B6
(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谷类胚芽、肝。
1.氨基酸脱羧酶、转氨酶的辅酶; 2.ALA合酶的辅酶。 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2mg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泛酸
(遍多酸)
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
酰基转移酶辅酶,参与体内酰基的转移。 辅酶A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叶酸
肝、酵母、绿叶蔬菜。
四氢叶酸转移酶辅酶,以FH4的形式参与一碳单位的转移,与蛋白质、核酸合成,红细胞、白细胞成熟有关。 四氢叶酸 200~400μg
巨幼红细胞贫血 生物素
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
构成羧化酶的辅酶,参与CO2的固定。 -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维生素B12 肝、肉、鱼、牛奶 1.促进甲基转移; 2.促进DNA合成; 3.促进红细胞成熟。 甲钴素
5-脱氧腺苷钴胺素 2~3μg
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C
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是番茄和柑橘 1.参与体内羟化 反应;
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促进铁吸收。 - 60mg 坏血病 硫辛酸 肝
转酰基作用、转氢作用。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2.指出维生素A、D、Vpp 的前体化合物是什么? 维生素 前体化合物 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D
7-脱氢胆固醇;麦角固醇 维生素pp 色氨酸
3.长期服用异烟肼易造成哪两种维生素缺乏?
答:长期服用异烟肼易造成维生素Vpp和VB6缺乏。
4.哪些维生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答:维生素VB2 ,VE, VC ,VK,α-硫辛酸、Vpp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5.哪些维生素参与氨基酸代谢?
答: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维生素有: VB6 (参与氨基酸转氨基、脱羧基代谢); VC(胶原蛋白中脯氨酸,赖氨酸的羟化); VB12、叶酸(参与一碳单位转移); VB2 、VPP (参与α-酮酸代谢中脱氢氧化);泛酸(参与α-酮酸代谢中酰基转移);维生素B1(参与α-酮酸代谢中脱羧基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物化学白皮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